时间:2018-02-10 15:14:39
导语:一生守山护林,年过九旬至今健在!令人匪夷所思他是袁世凯第三子袁克良!可是袁克良是袁世凯三子吗?家资颇丰的袁克良为何甘受困难困苦!据悉,袁克良,娶清朝邮传部尚书张百熙之女。其母为袁世凯三姨太金氏。其实袁世凯的第三个儿子,愈加令人佩服,他就是袁克良。相比大哥在官场上挥洒自若,相比二哥在情场上魅力四射,袁克良爲人却非常低调。袁世凯去世后,袁克良就正是脱离了袁家,本人做本人的事情了。
袁克良是袁世凯三子吗
袁克良,娶清朝邮传部尚书张百熙之女。其母为袁世凯三姨太金氏。金氏为朝鲜人,有传说她是朝鲜闵妃之妹,也有说法她是朝鲜公主,袁克文亦称其为“三韩望族”。但据袁世凯家书显示,她其实是一名婢女,叫金月仙,本名云溪,与袁世凯私通后被“暗纳”为妾。
袁克良是袁世凯第三子,1974年他在太原市第二轻工业局五金公司工作,被任命为单位绿化小分队队长,前往慕云山三道梁、两道沟近千亩的荒山进行绿化。那时的慕云山,杂草丛生,荒芜死寂,整座山不见水源,晚上还有狼群出没,同来的队员们在随后几个月纷纷借故下山,只有袁克良一人留了下来,而且一直干到了退休。“没有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我没脸下山。
袁克良说,“我不图什么,但决不能辜负党对我的信任。”退休后,袁克良没有下山,而是留在山上,自己掏钱买树苗继续植树。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便出钱出力在山前山后建起6个蓄水池,收集雨水浇树,还为他出资修了一条通往山里的路,打了7孔窑洞,安装了一个铁皮房。
没有家人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慕云山也不会这么绿。”袁克良对记者说,言语中充满了对家人深深的歉意,歉意中又饱含着骄傲。
袁克良是袁世凯三子吗
袁克良,汉族,今年已经84岁了,是一位植树人。他说:“当年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荒山变成花果山,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袁克良告诉记者,1974年他在太原市第二轻工业局五金公司工作,被任命为单位绿化小分队队长,前往慕云山三道梁、两道沟近千亩的荒山进行绿化。
中文名
袁克良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职业
植树人
性别
男
生平事迹
“没完成任务,我没脸下山”
那时的慕云山,杂草丛生,荒芜死寂,整座山不见水源,晚上还有狼群出没,同来的队员们在随后几个月纷纷借故下山,只有袁克良一人留了下来,而且一直干到了退休。“没有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我没脸下山。”袁克良说,“我不图什么,但决不能辜负党对我的信任。”
当时,为了解决住的问题,袁克良在半山腰上挖了一孔窑洞,白天上山挖坑种树,晚上在油灯下准备第二天的干粮;睡觉时为防狼群袭扰,他就把镰刀放在枕边和衣而眠;没有水喝,就用瓮缸接雨水。时间一长,积的雨水长了小虫子,过滤一下再喝;没有路,袁克良搬石填土,硬生生凿出了一条羊肠小道。缺水是慕云山植树造林的最大障碍,“没电可以点油灯来照明,但没水,树就种不活”。为了给树浇水,袁克良下山背水,来回一趟得走十多公里山路。
退休后,袁克良没有下山,而是留在山上,自己掏钱买树苗继续植树。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便出钱出力在山前山后建起6个蓄水池,收集雨水浇树,还为他出资修了一条通往山里的路,打了7孔窑洞,安装了一个铁皮房。“没有家人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慕云山也不会这么绿。”袁克良对记者说,言语中充满了对家人深深的歉意,歉意中又饱含着骄傲。
其他信息
“人活心,树活根”
不到10平方米,靠南有一个小窗户,窗户下边是土炕,土炕前摆了一个十几英寸的电视机,这就是袁克良35年来住的窑洞。记者看到,窑洞外的院子里有几口水窖,用来收集雨水,过滤后用来做饭。袁克良说,“人活心,树活根”。每栽下一棵树、每撒下一粒种,他都精心照顾。有一次,袁克良辛辛苦苦培育的100亩家槐和洋槐树苗被羊群啃了个精光,整齐的育苗基地一片狼藉,期待的喜悦转瞬化为乌有,一向坚强的他病倒了。然而,从病榻上刚爬起来,他又开始起早贪黑,采籽、育苗、种树……在采访中,袁克良不时向记者念着他的植树经,“要植树先育苗”,“治山就得治水”,“一年种树十年有”,“春种发芽,秋种先铺根”等。
袁兵元是袁克良的三儿子,现在他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在父亲影响下,袁兵元从小就热衷于绿化事业,为了支持父亲,几十年来,他共为慕云山的绿化事业投入了300万元,还常年跟着父亲奋斗在慕云山。袁兵元的公司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员工每年都会多次义务上慕云山植树护林。
在袁克良造林不止、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影响下,社会各界纷纷加入了绿化慕云山的队伍。3月23日,记者在采访袁克良时,遇到了中北大学国防生29区队的学生,他们从蓄水池中用塑料桶盛满水,然后徒步提到山上,给树浇水。中北大学的学生张磊告诉记者,在袁克良老人愚公精神的鼓舞下,中北大学每年都会有几批志愿者来慕云山植树,帮助照顾老人的生活。袁克良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正是种树的季节,每天都有志愿者和他联系,要求来慕云山义务植树的人把日程都排满了。
在进山的路上,记者见到了社会各界义务植树的林子,这些林子旁边都立了碑,“黄河林”、“太原实验小学林”、“三十七中林”等数不胜数。
“有生之年,再种两万株树”
经过35年绿化,昔日荒芜的慕云山,如今已是满山花果。据统计,慕云山现在已有树木50多种、近1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袁克良种植的松树、杨槐、榆树等树木大多已成林,不仅为太原市西山地区筑起一道绿色屏障,也为三晋退耕还林树立了样板,使慕云山成为山西省保存最为完好的生态园林。慕云山还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太原市委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而创造出这一奇迹的袁克良,被评为“太原市特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慕云山上,已是84岁高龄的袁克良,依然一刻不闲,剪枝条、补种、灭虫害……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望着漫山遍野盛开的野花和正在发芽的树木,已是满头银发的袁克良告诉记者:“我和慕云山分不开了。有生之年,我还要再种两万株梨树、柿树、黑枣树,绿化目标是4000亩,把慕云山变成一座集种植、养殖、加工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区。”
“活着种树,死后看山。”在采访结束时,袁克良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心愿,经过这么多年的绿化,慕云山已经成了太原市西山地区的一片绿肺,这里空气四季清新,有益于老年人养老。他想在有生之年在这里建一所养老院,养老院的名字就叫幸福园。
此人是袁世凯儿子, 家财万贯却住破窑洞!
说到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袁世凯是比拟有名的一个,他已经想复辟当皇帝,虽然只当了83天,但也过了一把皇帝瘾,不论怎样说他作爲总统,家资颇丰,袁世凯终身娶10个老婆,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
在袁世凯一切的男子中,我们比拟熟习的就袁克定、袁克文了,辨别是袁世凯的长子和次子,其实袁世凯的第三个儿子,愈加令人佩服,他就是袁克良。相比大哥在官场上挥洒自若,相比二哥在情场上魅力四射,袁克良爲人却非常低调。
作爲一个名人的后代,袁克良家中财富不少,但他并不是沉溺于朴素的吃苦生活,而且是作爲一个普通休息者,兢兢业业的任务,爲国度和人民作出了实事。袁世凯去世后,袁克良就正是脱离了袁家,本人做本人的事情了。
1974年,50岁的袁克良被下级派往山西慕云山做绿化任务,外地杂草丛生,荒芜死寂,环境非常恶劣,事先跟袁克良一同去的有十多人,经过一个月的,大家都受不了啦,全部走了,只要袁克良坚持上去,他说:“没完成下级交代的义务,我没脸下山。”
袁克良在慕云山做绿化任务时期,禁受了天多的困难困苦,他白昼上山挖坑种树,早晨预备第二天的干粮,山上没有水,只能用瓮缸接雨水,但雨水堆积久了,外面生了小虫,袁克良只能过滤一下再喝,爲了给树浇水,他每天需求来回走二十多里背水。
袁克良在慕云山做绿化任务时,那种深信常人难以想象,他的两位哥哥袁克定和袁克文,虽然早就逝世,但他们生活是十分富足的,衣食不愁,而且很有钱,不料袁克良却过起这种苦日子。
袁克良每天早晨住在一个十平米的窑洞了,窑洞是他本人挖的,每晚睡觉都是把镰刀放在枕头下,和衣而睡,由于慕云山有狼,他需求随时预防被狼群袭击,这种日子袁克良一过就过了十年,每天挖坑、种树、背水、浇树都是一团体,六十岁时,原本袁克良该退休了,但他不走。
退休后袁克良没有下山,他持续留在慕云山植树,一团体在这里生活了十年,日子虽然苦,但这里就像他的家一样,他曾经无法分开了,直到如今袁克良曾经在慕云山上住了40多年,经过这些年的绿化,慕云山上生气勃勃,一篇活力盎然的风光,森林掩盖面到达80%以上,这一切都是袁克良的功绩。
如今,曾经年过九旬的袁克良,还住在慕云山上,他的子女们看他不幸,集合出资给他建了五个水池,他不必再每天走二十里背水浇树了,而且子女们帮他建筑了一条通往山下的路途,给他盖了一间铁皮房,还送给他一台彩色电视,14寸的。
袁克良的付出,终于失掉了报答,他爲山西地域作出的宏大奉献,被评爲“太原休息模范”,外地人都称他爲“太原愚公”,虽然他是袁世凯的儿子,但的行爲却比父亲强了不知多少倍呢,假如袁世凯地下有知,也会爲袁克良感到自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