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之最

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

时间:2017-12-09 19:22:22

导语:在远古,随着奥陶纪的到来,海洋生命渐渐变得热闹非凡!随着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的到来,海洋霸权也开始易主。从而诞生了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据悉,寒武纪末,奇虾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游泳速度更快,体型更大,适应不同环境的肉食头足类,例如直角石(Orthoceras),这些头足类的后代是现代海洋中的章鱼、乌贼、鹦鹉螺,它们同样以超强的游泳和捕食能力占据着海洋霸主的一席之地。

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

科学不仅仅是研究先进的技术,也需要研究浩瀚无垠的宇宙,科学会研究微观世界,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科学都会涉猎其中。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正是因为这样的魅力,人们才开始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我们可以从科学中得到快乐,了解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熟悉那些神秘的现象。

今天美女小倩准时给大家讲述科学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往我们讲述的主要是天文科学方面,同时也对微观世界的一些现象进行探讨,今天美女小倩准备另辟蹊径,给大家说一下最新的科学研究,而且是远古时期的科学研究。对于我以前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一定叫你看完之后不后悔。

奥陶纪是远古时代的一个名称,英文来说是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的意思,奥陶纪属于地质年代名称,可说说奥陶纪是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距离我们现在的时间大约有五亿年,奥陶纪延续了六千五百万年。可以说奥陶纪对于现代世界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奥陶纪有很多生物关系到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

奥陶纪分为几个世,主要是奥陶纪早、中、晚三个世。我们要知道奥陶纪的大陆面积很小,海洋占据到地球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时候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奥陶纪生物繁荣度甚至不次于现在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比现在的世界生物种类还要多,奥陶纪大海之内一片繁荣。

不过此时的陆地和我们想象的可是完全不一样,因为此时的陆地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因为当时的陆地没有任何的植物,甚至也没有任何的生物存在,此时的空气中含有一些有害气体,氧气含量比较低,人在奥陶纪的陆地生存,呼吸是最大的威胁。奥陶纪的生物依旧主要在海洋生存。

三叶虫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远古灭绝生物,三叶虫可以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祖先,寒武纪的时候三叶虫比较繁荣。到了奥陶纪的时候,海洋里生活着五百多种三叶虫,可以说奥陶纪三叶虫的数量十分的巨大。三叶虫化石比较普遍,到现在来说发现的数量超越其他生物很多。

远古的奥陶纪开始会出现一种新的物种,那就是早起的鱼类,这类最早的鱼类属于无颌类,它们进化的样子很怪异,因为这些鱼类没有上下颌,而且它们的嘴很宽,头的边缘长着奇怪的骨板,是保护自己免受其他猎食动物攻击。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些鱼类的骨板很可能是电器官,用来感觉距离或电击捕食动物。

奥陶纪的最大霸主是一种直壳鹦鹉螺,这种鹦鹉螺在奥陶纪的时候进入繁盛期,它们身体无比巨大,大部分直壳鹦鹉螺长可达一米以上,这种是奥陶纪肉食性动物胃口非常不错。它们在大海中横行无敌,袭击或吞食大量的三叶虫,有时候也会攻击鱼类,奥陶纪直壳鹦鹉螺,可谓是臭名昭著。

关于奥陶纪的大灭绝,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主流的思想是奥陶纪晚期,气候出现很大的变化,致使大量的生物出现集体灭绝。可是气候变化在海洋来说,应该很不明显,所以这种说法问题很多。现在科学家发现奥陶纪的生物大灭绝,很可能是巨大恒星爆炸,引起的伽马射线暴,导致奥陶纪大灭绝出现。

伽马射线爆的致命的射线,造成微生物大量灭绝,如此一来地球生物引起严重的饥荒。同时伽马射线暴造成大气层变质,如此一来遮天蔽日的有毒气体,造成奥陶纪物种大灭绝,目前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是最合理的解释。美女小倩对于奥陶纪灭绝事件,觉得伽马射线暴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推论。

奥陶纪海洋里生活着500多种三叶虫。这虽然没有寒武纪时期的种类多,但其数量仍是巨大的。这是今天三叶虫化石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

三叶虫化石很容易找到,这不仅因为它们数量大,而且因为它们定期脱去外壳。随着动物的生长,外壳落入古海底,常常被掩埋,变成化石。从俄罗斯到摩洛哥到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海相岩石中已发现了几千种不同的三叶虫。有的长着长刺来抵御捕食动物,有的将眼睛长在长柄上,这样当它们埋在泥沙里的时候仍能看见外面。 三叶虫能够在海底游泳或爬行。但它们防御捕食动物的方法可能像今天的犰狳一样,将带壳的身体蜷缩成球状。我们知道三叶虫被其他海洋生物捕食,因为我们经常发现三叶虫化石上有被咬的痕迹。有颌鱼类的兴起可能促使许多三叶虫灭绝。但有些三叶虫一直生存到2.51亿年前的最大灭绝性灾难发生的时候。 4.49亿年前,地球进入了奥陶纪晚期。此时的地球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泛大陆尚未形成,今天的南美洲、澳洲、南欧、非洲、印度以及南极洲形成冈瓦纳大陆,其它陆地则分裂成一系列岛屿,分布在世界各地。奥陶纪是地球史上海侵最严重的时代,海平面比现在高出400米,现今1/3的陆地都被浅海覆盖。

奥陶纪的陆地上没有任何动物,植物在那时根本没有出现。所有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那时的动物与现在的也有很大不同,脊椎动物只有数种,节肢动物的种类也不到现在的1/10,海洋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动物统治着。

海中的顶级捕食者要属直壳鹦鹉螺。它身长6米,重150千克,是鹦鹉螺、章鱼等头足类软体动物的祖先。它几乎什么都吃,包括三叶虫、星甲鱼、板足鲎等动物。直壳鹦鹉螺也有竞争对手:有史以来最大的节肢动物:3.6米长的板足鲎。板足鲎看上去像是一只巨大的,没有尾钩的蝎子,是最古老的节肢动物之一。板足鲎经常与直壳鹦鹉螺争夺食物,但总是敌不过它们。

海洋的动物们悠闲地生活着,谁也没有意识到,灭顶之灾即将来临。

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伽马射线暴。距离地球6000光年以外的地方,一颗中子星与黑洞由于不明原因相撞,产生数束伽马射线暴,其中一束不偏不倚击中了地球。其实伽马射线击中地球的概率极小,小于1/100,000,000,这次地球真是很倒霉。

4.49亿年前的一天,一束来自6000光年以外的伽马射线穿透大气层,击中了地球。射线击碎了气体分子,地球大气顿时变得四分五裂。

海洋中的动物只感觉到大地剧烈的晃动,并不知道灭顶之灾已经降临。

射线击毁了3/1的臭氧层,阳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穿透大气层,杀死了大量浮游生物,破坏了海洋食物链的基础,饥荒开始四处蔓延。射线带来的辐射还杀死了大量珊瑚,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灾难发生一年后,饥荒已经蔓延至全球,无论生物处于食物链顶端还是底端,都在饥饿中苦苦挣扎。掠食者们需要杀死同类才能获得充足的食物。

灾难过后数十年,被击碎的气体分子重新组合,形成一种叫做二氧化氮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遮天蔽日,遮住了50%的阳光。地球失去了阳光的照射,气温开始迅速下降。动物的卵无法在低温中正常发育,导致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由于阳光照射忽然下降,气候变得很不稳定。海水产生巨大波浪,搅得动物不得安宁。直壳鹦鹉螺想去深海避难,但深海的水压很大,高水压将直壳鹦鹉螺不坚固的外壳压碎,这样它们只有死路一条。而它们的近亲鹦鹉螺有着坚固的外壳,使它们能够幸免于难。

灾难发生十年后,水温由原先的25摄氏度下降到10度,杀死了更多浮游生物,这加速了食物链的崩溃,但食物需求量较少的小型动物却不觉得饥饿,所以在饥荒中小型动物更容易生存。

灾难发生500年后,地球上3/1的生物都消失了,剩下的生物还在饥饿中挣扎。由于缺少阳光照射,全球平均气温由22摄氏度下降至10度,导致大量海水结冰,海洋动物再次失去了大量栖息地。冰川的蔓延速度快得难以想象,数年后,超过10%的海水都冻结了。冰川消耗了大量海水,导致海平面下降了约100米,原先的海洋有不少变为陆地。

冰期事件越来越严重,海洋中出现了大量冰山,冰山就像失控的汽车,横冲直撞,大量生物被它杀死。

灾难发生15万年后,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下降至5摄氏度,超过一半的生物都在严寒中灭绝了,剩下的生物能够幸存吗?

灾难发生20万年后,冰川时代终于过去。但地球的生命迹象几乎全部消失,地球需数十万年才能恢复以往的生机。原先生机勃勃的海洋变得死气沉沉,但剩下的浮游生物不断繁衍,修复了食物链。

距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已经过去了40万年,灾难已经基本结束。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是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大灭绝,造成56%物种灭绝。直壳鹦鹉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发生了不良基因突变,体型缩小至2米。板足鲎在灾难之后迅速取代直壳鹦鹉螺,成为顶级掠食者。在这场灾难中还有一个获益者——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星甲鱼。星甲鱼属于头甲鱼类,没有颌部,它们的一支在灾难之后进化成最早长有颌部的脊椎动物:棘鱼。

致命的射线,严重的饥荒、遮天蔽日的有毒气体以及严重的冰期构成了第一次物种大灭绝——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事件。

发生在4.4亿年前,这次灭绝是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彻底摧毁了2/3的物种,布莱恩·托马斯和他堪萨斯大学的同事们认为奥陶纪生物灭绝是伽马射线暴导致的。科学家把这次灭绝归罪于在奥陶纪晚期突然而至的冰河时代。

托马斯赞同这一观点,觉得这次灭绝是冰期导致的。但他认为,冰期的开始可由伽马射线暴解释,或许还造成了其他导致生物灭绝的因素,比如臭氧损耗。托马斯和同事在一篇网络文章中发表了这个假设,后又提出了更多细节。

已知的最大规模的爆炸是伽马射线暴,被认为来自超新星,天文学家每天都能观察到一次。托马斯和他的同事估计,一次伽马射线暴,如果其距离地球1万光年,就会危及地球上的生命。他认为,这样的伽马射线暴每10亿年会发生一次。

据托马斯的计算,伽马射线暴的强烈辐射能损耗地球40%的臭氧层。他说,大约需要10年臭氧层才能从如此大的爆炸中恢复过来。

起保护作用的臭氧层损失了这么大一部分,就会任由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因为紫外线辐射大量通过水后会减弱,生活在最靠近海洋表面的生物会受到最多的紫外线辐射,所以相对于深海生物它们的灭绝率更高。的确,地质证据证实,在奥陶纪生物灭绝过程中,靠近海水柱顶部的物种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

除了损耗臭氧层,伽马射线暴也许会导致全球降温,就像在奥陶纪灭绝时期开始的那次。伽马射线分解了空气中的氮和氧分子,将它们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构成烟雾的褐色气体,可以遮挡阳光,使地球变暗变冷,因此有可能引发了冰期。

托马斯称,一些化石证据表明,一些物种,包括生活在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在冰期开始后死亡,说明除了寒冷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那次大规模灭绝。

托马斯和同事考虑过奥陶纪大灭绝的其他可能的原因,例如杀死恐龙的小行星撞击,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在奥陶纪晚期有这样的事件发生过。

托马斯认为,伽马射线暴能够很好地解释这次灭绝的类型和冰期的突然而至。虽然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那时有伽马射线暴。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

说到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一次生物辐射事件,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寒武纪大爆发?

恭喜你答错了。

最大的一次生物辐射事件是发生在寒武纪大爆发之后的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The Great Ordovician Biodiversification Event,简称GOBE)!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是什么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是从奥陶纪初,甚至寒武纪末期就开始,一直延续到奥陶纪晚期的一次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大辐射事件。

大家熟悉的寒武纪大爆发是地球生命史的里程碑,因为它实现了众多生物门类从无到有的变化,现代几乎所有动物和植物的老祖宗都在这时候出现。

但是,寒武纪的海洋依旧荒凉寂寞,因为每个新生门类的生物都只有少量的属种,而且形态相对单一。

真正让海洋变得热闹非凡的,是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奥陶纪紧跟在寒武纪之后,开始于485.4百万年前,结束于443.8百万年前,前后历时约42个百万年。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几乎贯穿了整个奥陶纪,是一个时间非常长、规模非常大的“事件”。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中,较低的生物分类单元(目、科、属和种级别)多样性大量增加,海洋生物的丰度和分异度达到了一个高峰,分异度几乎是寒武纪的三倍。

奥陶纪之后,整个古生代在大部分时间里,海洋生物多样性均居于这样的高位。

除此之外,新生命的活动能力也变得更强,它们不再满足于“只在海底玩泥巴”,而是向更广阔的水域进军,在海洋的不同深度,都出现了生命活动。

整个海洋,都变得热闹起来。

随着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的到来,海洋霸权也开始易主。

奥陶纪海洋占优势的头足类动物群(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奥陶纪海洋占优势的头足类动物群(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在寒武纪,站在食物链顶端、统治海洋的是大家所熟知的奇虾。

寒武纪末,奇虾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游泳速度更快,体型更大,适应不同环境的肉食头足类,例如直角石(Orthoceras),这些头足类的后代是现代海洋中的章鱼、乌贼、鹦鹉螺,它们同样以超强的游泳和捕食能力占据着海洋霸主的一席之地。

直角石(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直角石(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为什么会发生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和生物大灭绝不同,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并不是因为地球环境发生了重大、剧烈的变化导致的,也不是由单一的因素主导引发的。它是一个长期、多种生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目前科学家仍在探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超大陆的裂解与火山活动

地球板块在四十多亿年的历史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11亿年前的元古宙时期,地球上的大部分陆地连成一体,形成了一块叫做罗迪尼亚(Rodinia)的超大陆。这块超级大陆从大约7.5亿年前开始慢慢解体。到了4.8亿年前的奥陶纪,正是罗迪尼亚超大陆四分五裂,板块活动十分剧烈的时期。

那么,大陆的分合与生物的多样性有什么联系呢?

其实,大陆分合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复杂的。

早在1972年,有学者就发现:超大陆的裂解正对应着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反之,超大陆的形成则对应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也就是说,当地球上的陆块聚合,地球上的生物们也趋于“世界大同”,而当超级大陆发生离散,各个陆块则倾向于孕育各具特色的“部落”(即生态群落)。

(超大陆的分合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下排依次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冈瓦纳大陆、潘基亚超大陆。来源Servais等, 2009)

(超大陆的分合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下排依次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冈瓦纳大陆、潘基亚超大陆。来源Servais等, 2009)  具体说来,一方面,超级大陆解体成了大量岛屿和陆块,这些岛屿和陆块逐渐远离,为生物的成种作用创造了条件。

异域成种就是最经典的一种物种形成方式:

原本是同一物种,在地理上被隔离,不能相互交流后,在不同环境中逐渐演化成了不同的物种。

举个典型的例子:敬爱的达尔文爷爷跑到加拉帕哥斯群岛,发现不同小岛上的地雀的喙都不一样哎!

 (来源https://old.pep.com.cn/)

再比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这两块独立的陆地上就产生了很多独特的物种。

(树袋熊:说咱们呢!来源https://bbzhi.com/)

(树袋熊:说咱们呢!)

另一方面,大陆解体的同时,地幔里的大量岩浆涌出,遇到空气或海水就会冷却。在温暖的赤道地区,浅海区域的大面积扩张,为生物提供了更多、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最后,超大陆的裂解,也伴随着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加上新形成的山脉被风化剥蚀,岩石和矿物碎屑源源不断被输入海洋。而其中的许多矿物质是生物必不可少的营养,这就相当于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生物的数量自然就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2

温室效应和凉凉的海水

火山活动还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

寒武纪末、奥陶纪初,地球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现代大气的约15倍。

可以说,奥陶纪的地球就是一个大温室!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来源https://phys.org/news/)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温室效应加剧了海平面升高的趋势。

海平面最高时,甚至高出现代海平面200米以上!浅海面积因此扩大,这就为生物的繁盛提供了场所。

同时,奥陶纪逐渐变凉的海水也让海洋生物的生活条件更好了。

火山活动喷出的大量火山灰遮蔽了太阳,再加上玄武岩的风化作用,让海水得以降温。有研究认为,奥陶纪的海水温度在早奥陶世时期甚至超过40℃,等到中奥陶世时期就降到28-32℃了。

正是由于在早奥陶世时地球太热了,不适宜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后来海水变冷,才使得海洋生物能愉快地繁殖、演化,从而导致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3

食物链革命

和现代海洋中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样,奥陶纪海洋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也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食物链最底下的,是各种藻类和浮游生物。

(现代海洋食物链,来源https://www.sciencelearn.org.nz/)

(现代海洋食物链,)  前面提到,奥陶纪的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为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充足的营养来源,使得海洋中微小的藻类、浮游动植物成爆发式增长,类似现在被污染水体里蓝藻爆发,只不过规模更大。而这些小生物成为食物链中高级别生物的食物来源,进而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空间。

4

生物内因

这里的内因是指,生物自己的某些特征,比如生活方式、对于环境变化的忍受能力、新的身体构型、组织和器官的出现、基因突变等等。

有研究发现,早奥陶世时期,双壳类(现代的代表如牡蛎、河蚬等)演化出了滤食性的鳃。这一特征让它们更适应营养物质增多的环境,从而发生了双壳类物种多样性的辐射。

图片来源:https://news.99.com.cn/dashijianzt/fjcczh/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关于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发生的机制,还有陨石撞击诱发理论、染色体变异理论等等。

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将所有因素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这次引人注目的生物大辐射。

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

我们经常听到越来越多的动物物种已经濒危和灭绝,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由于人类无情的扩张、狩猎、破坏自然栖息地,气候的变化和其它因素都促成了动物的灭绝。这些纵然让人伤心,然而有些物种的灭绝却是一件好事。看看这些已经灭绝的生物,你会高兴它们已经不存在了。

1)旋齿鲨

旋齿鲨是史前最长寿的生物,生活在距今3亿-2亿五千年前。这种鲨鱼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螺旋状排列的尖牙,称为为齿轮。旋齿鲨可能长达13英尺长,但由于近亲繁殖,很多只有5英尺长。

2)泰坦巨蟒

泰坦巨蟒生活在距今6000-5800万年前的古新世时期,它是发现的最大、最长、最重的蛇。研究人员估计,最大的个体可以有一个总长度约42英尺,重2500磅。它通常以巨大的鳄鱼和海龟为生。

3)房角石

奥陶纪生物,生活在距今4亿7千到4亿6千万年前。它是现代鱿鱼和章鱼的祖先。这个软体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有巨大的圆锥状壳和触须,用来捕捉鱼和其他海洋生物。它的尺寸从20-40英尺不等。

4)恐鳄

恐鳄是生活在距今8000-7300万年前的生物。它看起来远远大于任何现代的物种。经测量恐鳄的长度达40英尺,由于恐鳄过大,它锋利的牙齿能够杀死海龟和任何鱼类,甚至大型的恐龙也能捕杀。

5)短面熊

短面熊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熊类,它生活在北美距今11000年前。它高达12英尺,体重超过3000磅。

6)完齿兽

与它现代的亲戚不同,完齿兽是史前猪形的肉食哺乳动物。它可能是最可怕的前瞻性哺乳动物,几乎有一个高个子男人那么高。一些科学家认为,完齿兽甚至吃人,如果它们会吃自己的同类,那么肯定会吃了你。

7)邓氏鱼

邓氏鱼生活在泥盆纪晚期,距今约3亿8千万-3亿6千万年前。它是一个超大型的食肉鱼。由于它的可怕尺寸,它大小能达33英尺,体重能到4吨的重量,让它成为当时顶尖的掠食者。虽然它的体型超大,让它的行动稍微缓慢,但依然是非常强大的游泳者。

8)巨脉蜻蜓

巨脉蜻蜓是从石炭纪时代灭绝的一种昆虫,它与现在的蜻蜓有关联。巨脉蜻蜓的翅膀展开达26英寸,是已知的地球上最大的飞行昆虫物种。它主要以捕食昆虫和小动物为生。

9)怪诞虫

怪诞虫的名字来源于它的特性,这种生物非常奇怪,有的特性更像是幻觉。与一般的蠕虫不同,怪诞虫有7对钳尖一样的触角分布在身体两边。

10)古巨蜥

古巨蜥是一个已经灭绝的巨大蜥蜴物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南部,最近发现它的时候大约在30000年前,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第一个土著定居者可能会遇到这个家伙。科学估计它可能大约有25英尺长。

11)巨猿

巨猿是地球上最大的类人猿,生活在距今900-10万年前的亚洲。巨猿站起来高达10英尺,重达1200磅,它用四肢走路被认为最像现代的大猩猩和黑猩猩。

12)安氏中兽

安氏中兽生活在距今4500-3600万年前,它是一种巨大的肉食性哺乳动物。由一个头骨和几个骨骼组成。古生物学家认为,捕食者可能重达4000磅,这使它可能成为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然而,这种动物的行为模式还不明确,一些理论也表明,安氏中兽可能是杂食性或者食腐动物。

13)巨齿鲨

意为“大的牙齿”。它生活在距今280-150万年前。由于其令人难以置信的60英尺长度,它被认为是生活在地球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分布在世界各地。巨齿鲨比现代大白鲨要大的多也可怕的多。

14)奇虾

原产于寒武纪的海洋,奇虾意为“异常虾”,是海洋节肢动物的祖先。科学研究表明,它以硬体的海洋生物,包括三叶虫为生。它们最特别的是眼睛,有30000个水晶体,被认为是最先进的眼睛。

15)桑氏伪齿鸟

桑氏伪齿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飞翔鸟类,它的翅膀展开估计可达24英尺。这是可能的,这种鸟类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飞跃海洋上,它依赖于海洋上升的风产生的电流使其漂浮。

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

我们经常听到越来越多的动物物种已经濒危和灭绝,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由于人类无情的扩张、狩猎、破坏自然栖息地,气候的变化和其它因素都促成了动物的灭绝。

这些纵然让人伤心,然而有些物种的灭绝却是一件好事。

看看这些已经灭绝的生物,你会高兴它们已经不存在了。

1)旋齿鲨

旋齿鲨是史前最长寿的生物,生活在距今3亿-2亿五千年前。

这种鲨鱼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螺旋状排列的尖牙,称为为齿轮。

旋齿鲨可能长达13英尺长,但由于近亲繁殖,很多只有5英尺长。

2)泰坦巨蟒

泰坦巨蟒生活在距今6000-5800万年前的古新世时期,它是发现的最大、最长、最重的蛇。

研究人员估计,最大的个体可以有一个总长度约42英尺,重2500磅。

它通常以巨大的鳄鱼和海龟为生。

3)房角石

奥陶纪生物,生活在距今4亿7千到4亿6千万年前。

它是现代鱿鱼和章鱼的祖先。

这个软体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有巨大的圆锥状壳和触须,用来捕捉鱼和其他海洋生物。

它的尺寸从20-40英尺不等。

4)恐鳄

恐鳄是生活在距今8000-7300万年前的生物。

它看起来远远大于任何现代的物种。

经测量恐鳄的长度达40英尺,由于恐鳄过大,它锋利的牙齿能够杀死海龟和任何鱼类,甚至大型的恐龙也能捕杀。

5)短面熊

短面熊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熊类,它生活在北美距今11000年前。

它高达12英尺,体重超过3000磅。

6)完齿兽

与它现代的亲戚不同,完齿兽是史前猪形的肉食哺乳动物。

它可能是最可怕的前瞻性哺乳动物,几乎有一个高个子男人那么高。

一些科学家认为,完齿兽甚至吃人,如果它们会吃自己的同类,那么肯定会吃了你。

7)邓氏鱼

邓氏鱼生活在泥盆纪晚期,距今约3亿8千万-3亿6千万年前。

它是一个超大型的食肉鱼。

由于它的可怕尺寸,它大小能达33英尺,体重能到4吨的重量,让它成为当时顶尖的掠食者。

虽然它的体型超大,让它的行动稍微缓慢,但依然是非常强大的游泳者。

8)巨脉蜻蜓

巨脉蜻蜓是从石炭纪时代灭绝的一种昆虫,它与现

在的蜻蜓有关联。

巨脉蜻蜓的翅膀展开达26英寸,是已知的地球上最大的飞行昆虫物种。

它主要以捕食昆虫和小动物为生。

9)怪诞虫

怪诞虫的名字来源于它的特性,这种生物非常奇怪,有的特性更像是幻觉。

与一般的蠕虫不同,怪诞虫有7对钳尖一样的触角分布在身体两边。

10)古巨蜥

古巨蜥是一个已经灭绝的巨大蜥蜴物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南部,最近发现它的时候大约在30000年前,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第一个土著定居者可能会遇到这个家伙。

科学估计它可能大约有25英尺长。

11)巨猿

巨猿是地球上最大的类人猿,生活在距今900-10万年前的亚洲。

巨猿站起来高达10英尺,重达1200磅,它用四肢走路被认为最像现代的大猩猩和黑猩猩。

12)安氏中兽

安氏中兽生活在距今4500-3600万年前,它是一种巨大的肉食性哺乳动物。

由一个头骨和几个骨骼组成。

古生物学家认为,捕食者可能重达4000磅,这使它可能成为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然而,这种动物的行为模式还不明确,一些理论也表明,安氏中兽可能是杂食性或者食腐动物。

13)巨齿鲨

意为大的牙齿。

它生活在距今280-150万年前。

由于其令人难以置信的60英尺长度,它被认为是生活在地球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分布在世界各地。

巨齿鲨比现代大白鲨要大的多也可怕的多。

14)奇虾

原产于寒武纪的海洋,奇虾意为异常虾,是海洋节肢动物的祖先。

科学研究表明,它以硬体的海洋生物,包括三叶虫为生。

它们最特别的是眼睛,有30000个水晶体,被认为是最先进的眼睛。

15)桑氏伪齿鸟

桑氏伪齿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飞翔鸟类,它的翅膀展开估计可达24英尺。

这是可能的,这种鸟类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飞跃海洋上,它依赖于海洋上升的风产生的电流使其漂浮。

相关文章
最新科幻电影推荐
最新科幻电影推荐

虽然2019即将过去一半,但是2019年还有很多精彩的电影没有上映,其中包括大家非....

世界上52种最罕见又最美的动物
世界上52种最罕见又最美的动物

导语:什么叫大开眼界,什么叫大吃一惊!你见过世界上最罕见的动物吗?网曝世界上....

世界上最历害的十大整容人图片
世界上最历害的十大整容人图片

导语:美丽一定要整容吗?难倒不知道有一种美叫自然流露!笔者以为任何匠心独运....

世界上有人拍到孙悟空图片
世界上有人拍到孙悟空图片

导语:当年西游记的热播,早已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可是历史上真的有....

2019年发现的新物种
2019年发现的新物种

导语:随着2019年十大新物种曝光,近几年发现的新物种陆续面世!那么2019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