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1 19:59:43
导语:又是一年接近尾声,2017年考古又有什么新发现呢?直击最新考古发现2017成果 值得期待!据悉,这一年,无数遗留的考古谜团将在人类探索历史的长河中逐个被破译。美国生命科学网站(Live Science)日前列举了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几大考古发现,包括修复伊拉克古城、金字塔神秘洞穴、死海古卷碎片、阿拜多斯圣城遗迹以及备受瞩目的华盛顿圣经博物馆都将在这一年逐一揭开神秘的面纱。
最新考古发现2017
胡夫金字塔发现新洞穴
地点: 埃及开罗
胡夫金字塔(图片来自网络)
概述: 480英尺(约146米)高的胡夫金字塔是以法老斯奈夫鲁的儿子命名,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一个,相当于40层大厦高。2015年10月,多国科学家们启动了“扫描金字塔”项目,通过可视化技术探险开罗南部的四座金字塔,以深入探究其的建筑结构。
2016年10月,“扫描金字塔项目”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4500年前的国王胡夫建立的金字塔中发现了两个以前未知的“洞穴”,需要进一步测试,以确定其功能、性质和大小。
项目专家介绍,他们以造影技术和3D重塑等非破坏性技术穿透石块,侦测金字塔的内部环境,结果发现两个从未被发现的洞穴。其中一个藏于金字塔北面后方,可能组成一条最窄的通往金字塔内部的通道,而另一个则在金字塔东北侧翼。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此次发现的“洞穴”从测量数据看,有可能只是因为金字塔修建时使用的砖的尺寸不同而形成的缝隙。即便如此,“金字塔扫描项目”通过扫描探测得到的数据,将为人类进一步了解金字塔是如何修建的提供数据支持。
修复被IS破坏的古城
地点: 伊拉克摩苏尔
伊拉克摩苏尔与is激战(图片来自网络)
概述:尼姆鲁德古城建于公元前13世纪,位于底格里斯河河畔,有“亚述珍宝”之称,是伊拉克最知名的考古地点之一。古城遗址2015年3月遭“伊斯兰国”(IS)肆意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
伊拉克政府军在2016年11月13日的一份声明中说,已收复距摩苏尔30公里的亚述古城遗址尼姆鲁德,“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已被赶出这座古城。文物部门已派团队立即进入,发现大量石刻和雕像碎片,目前这些残品已经被运往伊拉克考古中心等待修复和保护。
2017年1月6日,伊拉克政府军称已收复摩苏尔东部70%的土地。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考古专家将会对伊拉克境内更多被强占的古城进行文物探寻。为了获取战争装备,“伊斯兰国”曾将大量文物作为商品向全世界各地兜售,目前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政府正在全力追索流向世界各地的文物珍品。同时,美国政府也正在寻求联邦法院的支持,期待从国内的买家手里讨回部分遗失的伊拉克文物。
埃及发现五千年前古城
地点:埃及阿拜多斯
阿拜多斯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概述:圣城阿拜多斯被认为是埃及最重要的考古遗迹之一,它包括很多古代神庙的遗迹,例如乌姆·卡伯是古埃及早期法老的皇家墓地。在埃及神话中,此城也是埃及神 奥西里斯肉体的埋葬处。
2016年见证了尼罗河西岸阿拜多斯的两处重大考古发现。10月,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团队宣布在阿拜多斯发现了120多幅古埃及船的壁画,描绘了古人建造大船的细节,令人惊奇。这些图案在考古学上称为板画,反映出古代埃及人几千年前制造木船的真实情况。
仅仅几个星期之后,考古学家在阿拜多斯又发现了一座5000年前的古老城市,年代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之前。考古人员挖出的残迹在当时可能是高级官员和坟墓建造者的住宅。除了房屋外,考古人员还找到了铁具和陶器以及15个大型坟墓,坟墓的主人应该相当有身份。考古学家们相信,2017年将在阿拜多斯出土更多的历史遗迹,新发现还有待其他科学家复核。
25块死海古卷碎片出版
地点: 以色列
死海古卷(图片来自网络)
概述:死海古卷是泛称1947至1956年间,在死海西北基伯昆兰旷野的山洞发现的古代文献,文献大约是公元前1到2世纪期间写成的,它们的发现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古卷是研究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发展史的文献资料。
2016年10月,考古学家宣布将出版超过25张死海古卷的碎片,每一篇都包含希伯来圣经中的不同摘录。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有学者表示,在2002年有差不多70块新碎片已经出现在古文物市场。除此之外,负责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内阁大臣和很多学者们都相信在以色列犹甸沙漠的洞穴里还有被抢掠的、并且还未发现的古卷。为寻找被劫掠的古卷,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发起了一系列新的科学调查及发掘项目。
以色列考古部门坚信还有更多死海古卷隐藏在朱迪亚沙漠中等待考古者去发现,官方已经宣布了将对已发现的新古卷进行考察和探究,以期发现更多的古卷线索。
圣经博物馆将开放
地点:美国华盛顿
概述:圣经博物馆的修建起源于2012年,它的发起人是美国著名的基督徒企业家好必来(Hobby Lobby)连锁店总裁史蒂夫·格林,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以圣经的历史、故事和描述为核心的博物馆。
2017年秋天,一座占地43万平方英尺(约4万平方米)的圣经博物馆将向世人开放。这座博物馆离美国国会山只有三个街区,将成为美国首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竣工后,这里率先开展的将是好必来总裁史蒂夫·格林的收藏品,他的大部分收藏品已经过专家鉴定。有传言称,他手里的藏品包括一件可能源自公元一世纪的《马克福音》书稿片段,如果鉴定为真,这将成为历史上现存最古老的一份基督教书稿文本。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展出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认出是现代仿制品。而这一切都会在2017年博物馆开放时揭晓。
最新考古发现2017
2017年4月12日下午,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等十个项目当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6年十大考古发现
1、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
发掘单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彭菲
简介:
宁夏鸽子山遗址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荒漠中,我国同类型地貌单元大量的文化遗物都是地表采集,很少发现有精确年代的遗址,因而对该地区文化演化特征的判定一直缺少明确的时空框架。鸽子山遗址2014-2016年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建立了距今约1.2万年~5千年,即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中期的文化演化序列;在鸽子山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磨盘,磨棒和典型的两面器与尖状器,明确了这类具有重要文化特征的遗物的时代属性;初步浮选与残留物获得了一些植物遗存,这对于研究该地区晚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强化利用,乃至该地区的农业起源都有重要意义;出土了数件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鸵鸟蛋皮装饰品,是迄今同时代发现最小的同类型遗物,革新了我们对万年前人类认知水平和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数十处结构性火塘及疑似建筑遗迹为研究人类生存模式、生计能力和对气候适应行为以及居址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发现的疑似建筑遗迹可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同类型遗迹,可能是古人类滨水而居搭建“风篱”的遗存;遗址其中一个文化层处于一个极冷事件——新仙女木期,对于研究人类在这一特殊地理单元对环境极端事件的适应和文化特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2、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
项目负责人:陈星灿
简介:
牛坡洞遗址位于贵州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原平坝县)。2012~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目前已发现灰坑7座、用火遗迹10余处、墓葬7座、活动面两处等。发现了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其中,各类型打制石制品近10万件、骨器约100件、陶片100余片。牛坡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发现的完整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首次在贵州区域内的以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要内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识别出细石器制品,为探索我国西南地区细石器工艺的出现与分布,讨论贵州史前人类的生存模式提供新的研究方向。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特别是复原出的完整陶器,为认识本地区文化面貌,以及与周边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牛坡洞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对于认识贵州地区史前文化特征和内涵,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特别是洞穴遗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序列,确立贵州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探讨整个黔中地区的洞穴遗址、贵州史前史、云贵高原地区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史前人类行为模式、人类体质、古代环境及其变迁和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天门市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孟华平
简介: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2014~201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该遗址核心区域进行勘探并发掘其中的印信台、谭家岭、三房湾等遗址,取得一批新成果。新发现的谭家岭古城平面大体呈圆角方形,城垣内总面积17万平方米。其年代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早期,是同时期我国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石家河古城形成的重要基础。印信台遗址揭示的人工堆筑的大型台基、沿台基边缘分布的瓮棺类遗存、台基之间填埋大量的排列有序、相互套接的套缸堆积等显示,这里是石家河文化晚期多次进行祭祀活动的特殊场所,也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三房湾遗址揭示的陶窑、黄土堆积、黄土坑、洗泥池、蓄水缸以及数以万计的红陶杯残件,具有典型的制陶作坊特征,是一处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后石家河文化时期以烧制红陶杯为主的专业窑场,丰富了石家河古城功能分区的内容。谭家岭遗址新发现的神人头像、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双鹰玉饰、玉牌饰、虎形玉冠饰、玉虎等一批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器,不仅类型丰富、造型生动,而且技术精湛,其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等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
4、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发掘单位:福建博物院 泉州市博物馆 永春县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羊泽林
简介: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当地人称“苦寨坑”的一座山坡上,与德化三班镇接壤,海拔高度约674米。窑址分布范围约1500平方米,于2015年12月发现,2016年1月进行试掘,确定内涵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11~12月,福建博物院联合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再次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350平方米。共发现9条龙窑遗迹,均依山而建,沿着山坡向上掏挖洞穴而成,分布密集,上部窑炉叠压打破下部窑炉,因此,早期窑炉被晚期破坏,为保存晚期窑炉,部分早期遗迹未全部清理出来,仅局部进行解剖。共采集6件炭样本送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进行年代测定,为公元前18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4世纪末,即相当于中原时期的夏代中期至商代中期。产品主要有罐、尊、壶、钵等,原始青瓷的装饰技法和纹饰与印纹陶相同,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菱格纹、方格纹、直条纹、圆圈纹、篦齿纹、凸棱纹等。大部分器物外壁均有纹饰,腹部拍印方格纹、菱纹、直条纹为主,肩部戳印圆圈纹、锥刺纹,并间以弦纹、篦齿纹等。大部分垫饼亦拍印有直条纹,少量方格纹和菱格纹。苦寨坑窑址是我国目前已知烧造最早原始青瓷的窑址,与浙江地区夏商时期的原始青瓷窑址相比,两者无论是窑业技术,还是产品,均有较大差别,应属两个窑业技术系统。因此,苦寨坑窑址对探讨我国原始青瓷与印纹硬陶的关系以及瓷器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5、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凤翔县文物旅游局 凤翔县博物馆 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田亚岐
简介:
位于秦都雍城郊外的雍山血池遗址,面积达470万平方米。近年随着持续的考古工作,逐步确认该遗址系首次发现由坛、壝、场、道路、建筑、祭祀坑等各类遗迹组合而成的“畤”文化遗存。这是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秦汉时期国家大型祭祀遗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代通过皇家祭天礼仪以达到“与天滋润,强国富民”之祈愿。据古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先后在雍都郊外置鄜畤、密畤、吴阳上、下四畤,使这里一度成为国家最高等级的祭祀圣地。汉高祖刘邦承秦制,在原四畤基础上又增设北畤,形成完整的雍五畤祭祀系统,且规定以皇帝亲往郊祀雍畤作为当朝最高祭礼。此次考古发现以实际文化内涵印证了秦汉时期国家在这里曾举行最高祭天礼仪的历史一幕,填补了既往在雍城遗址布局中唯缺郊外以畤祭天相关遗存的空白。而秦汉时期于此创制的成套畤祭礼仪不仅蕴含着政治理念、哲学思想、地形地貌、传统规矩和勘与法则,而且对于古代祭祀制度演变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血池遗址不仅系正史记载之佐证,而且成为自东周诸侯国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祭祀活动的最重要物质再现,从“透物见人”的角度,此次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对于深化秦汉礼仪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