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01 11:25:15
七鳃鳗为什么叫僵尸鱼
导语:作为地球最古老的生物七鳃鳗已经生存了3.6亿年!由于丑陋的嘴巴让人看了感觉恐怖!被人叫着僵尸鱼!可是七鳃鳗为什么叫僵尸鱼呢?据悉,在英国绝迹200年之久的七鳃鳗!又被称之为“僵尸鱼”。它通常用吸盘状的口吸附在鱼身上,再用牙齿锉破鱼体,吸食其血和肉,被吸食的鱼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值得一提的是,七鳃鳗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3.6亿年,出现在恐龙之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七鳃鳗为什么叫僵尸鱼
据报道,英国的一名男子在河里洗澡时,却惊讶的遇到了一条似鳗鱼的奇特鱼类,圆圆的口中布满了锋利的牙齿,男子试图把它捉住拿去鉴定,竟然发现这是一条绝迹两百年的七鳃鳗。英国一男子在河边洗澡时,突然发现一条半米长的生物在水里游动,吓得他连忙后退!平复心情后,在好奇心驱使下,他又慢慢靠近,试图看清楚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英国男子河中洗澡惊现僵尸鱼
只见这条形似鳗鱼的生物正张着圆圆的大嘴,里面布满了锋利的牙齿,头部侧面均匀分布着七个小孔。莫非这是什么新物种?这样想着,男子试图将它捉住。
结果是却力不从心,几次都没能将它逮住,只把它逼到浅滩的岩石缝里。这时闻讯前来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都表示从未见过这种生物。于是大家提议报警。
警察和生物学专家赶到现场,终于将它捕上岸!现场的专家仔细观察后,得出的结论着实让在场的每个人出乎所意料!
原来,这是在英国绝迹200年之久的七鳃鳗!又被称之为“僵尸鱼”。它通常用吸盘状的口吸附在鱼身上,再用牙齿锉破鱼体,吸食其血和肉,被吸食的鱼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值得一提的是,七鳃鳗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3.6亿年,出现在恐龙之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七鳃鳗为什么叫僵尸鱼
七个窟窿就是七鳃吧,看着表情确实挺吓人的!
七鳃鳗样子很像一般的鳗鱼,身体细长,呈鳗形,表皮裸露无鳞,背上有一条长长的背鳍,向后一直延伸到尾端并环绕尾部形成尾鳍,除此之外它的身上再也没有其它的鳍存在。背鳍2个,口漏斗发达,无口须。七鳃鳗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顶两眼之间。眼发达,具松果眼,具感光作用。它的眼睛后面身体两侧各有7个鳃孔,这就是它叫做“七鳃鳗”的原因。内耳有两个半规管。鼻垂体囊的末端是盲囊。雌雄异体,发育要经过较长的幼体期,经变态为成体。成体行半寄生生活,有害于渔业。外鼻孔单个,位于两眼间头顶部中央;嗅囊不通口咽腔。无须。眼发达,侧位(背眼七鳃鳗属Mordacia除外)。鳃囊和鳃孔均7对,有人误以为眼,故有八目鳗之称;鼻孔单个,位于头背面两眼的中间,后方有一白色皮斑。头前腹面有呈漏斗状吸盘,张开时呈圆形,周缘皱皮上有许多细软的乳状突起。口在漏斗底部,口两侧有许多黄色角质齿,口内有肉质呈舌形的活塞,其上亦有角质齿。肛门位于躯干与尾部交界处,肛门前有一泌尿生殖突。皮肤柔软而光滑,无鳞,侧线不发达。无偶鳍。背鳍两个,基长约相等,后面的背鳍与尾鳍相联,鳍条软而细密。生活时背呈青色带绿,腹部灰白色舌成为舐刮器,具舌齿。有唾液腺1对。内鳃孔开口于特殊的呼吸管,无咽皮管。骨骼为软骨,无硬骨,鳃弓成复杂的鳃笼软骨。脊索上附髓弓小软骨片。脊神经的背、腹根不相连。内耳有2个半规管。肾脏为中肾。左侧居维尔氏管退化。背鳍1~2个。七鳃鳗是一种圆口纲的生物。没有颌,里面长满了锋利的牙齿,这是古代鱼祖先所具有的特征之一。鳃在里面呈袋形的原始状态,腮穴左右各七个,排列在眼睛后面。口呈漏斗状,内分布着一圈一圈的牙齿,为圆形的吸盘,能吸住大鱼。体长可达60厘米以上,海七鳃鳗体长70厘米;溪七鳃鳗体长15~19厘米。有的终身栖身于淡水;有的为洄游型,早年栖息于海中,成长后游至淡水河流中产卵。七鳃鳗幼体称为沙栖鳗或沙隐虫,生活于淡水中,在水底挖穴而居;无牙,眼部发达,以微生物为食。白天钻入沙内或石砾中,夜晚出来觅食。幼体经3~4年发育完全,其是养殖鱼类的敌害,它用吸盘状的口吸附在其它鱼体上,用吸盘内口两侧的角质齿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其血和肉,有时被吸食之鱼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3] 七鳃鳗生活在寒冷和温和的水域。有些专门生活在淡水中,其它的生活在海洋中,但是会迁移到淡水域产卵。有些七鳃鳗是寄生的,这些种类生活在淡水或海洋中。非寄生的七鳃鳗生活在淡水域。美洲溪流七鳃鳗(American brook lamprey)非寄生七鳃鳗,它主要生活在美国东北部的溪流中。它用口盘搬开河床中的石头,为它的卵建造一个巢穴。成年七鳃鳗大约存活一个月,而且不进食。海八目鳗(sea lamprey)又名雷氏七鳃鳗,寄生,产自于大西洋(Atlantic Ocean)。除了用口盘造巢外,海八目鳗还吸附在更大的鱼类身上。然后用舌头在其它鱼身上挖洞,并吸它的血。海八目鳗会一直寄生在这条鱼上生活大约两年,随后它迁移到溪流中完成产卵。日本七鳃鳗别名:八目鳗,太平洋七鳃鳗,北极七鳃鳗,七星鳗。形态:无外侧齿,两背鳍基底相连,成体全长可达400~500mm,最后筛孔至臀鳍起点间肌节68-76 洄游型。上唇板两端各具一齿,内侧齿三对,均具二齿头。下唇板齿六板,具齿舌。分布:黑龙江,图们江,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营养价值:日本七鳃鳗肌肉中含水分51.70% ,粗蛋白13.96% ,粗脂肪32.75%,灰分0.04% 。与海鳗、鳗鲡比,其肌肉中水分含量相对较低,而脂肪含量则较高。与常见水产品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日本七鳃鳗肌肉中可测出1 5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较高,且碳链较短,容易被吸收,仍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在测得的15种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
繁殖:日本七鳃鳗雌雄个体的体长、体重、净体重和肥满度等指标在繁殖前没有显著差异,而性腺重和成熟系数两性差异显著。东北七鳃鳗别名:森式八目鳗,七星子,七量鳝形态:具外侧齿,两背鳍间有明显距离。上唇枚齿两枚,下唇板齿6~9枚,锯齿状,弧形排列。内侧齿三对,齿端有两尖;外侧齿齿尖向内弯曲,前舌齿15~19枚。分布:鸭绿江,辽河东部山区支流的太子河、浑河、辽东半岛碧流河,吉林通化浑江,松花江佳木斯段,朝鲜北区,俄罗斯远东地区。
北极七鳃鳗
“北极七鳃鳗”长约30公分,生活在淡水中。它的长相特色点是嘴呈圆筒形,没有上下颚,口腔很像人眼的眼睛,却布满锋利牙齿,以吸食其他鱼类的血液而活,它的长相启发了许多电影里的怪物造型,堪称是魔鬼的本尊。主要危害在19世纪,海八目鳗进入北美五大湖区(Great Lakes)。到来20世纪50年代,它们已经几乎摧毁了北美五大湖区的白鲑鱼(whitefish)和湖鳟鱼(lake trout)渔场。自1962年起人们开始用化学品TFM消灭七鳃鳗的幼体,从而减少了七鳃鳗的数量。但七鳃鳗仍然是当地的一个大问题,人们用了一些其它的方法。其中一种就是在某些溪流中建造水坝,让七鳃鳗找不到产卵的水域。数年后变为成体,游入海中,开始寄生生活,藉助其口吸附于鱼体,吮食宿主血液及组织。到生殖期复返淡水,筑巢,产卵而死亡。并非所有七鳃鳗都需要到海中生活,有些陆封种类终生留于淡水。著名的例子是海七鳃鳗陆封型(Petromyzon marinus dorsatus)。此型进入北美洲五大湖,营寄生生活,在没有办法控制之前,给湖鳟及其他经济鱼类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普氏七鳃鳗(Lampetra planeri)亦终生栖于淡水,然而不营寄生生活,达到成年后即不进食,随即繁殖而后死亡。
重现踪迹2015年9月,有“僵尸鱼”之称的七鳃鳗(lamprey),已在英国绝迹200年之久,没想到却被发现再次出现在英国当地的河道内,让许多人感到相当不可思议,环保团体表示,当年因为英国工业发展蓬勃,加上兴建水坝,导致河道污染问题严重,才导致其绝迹。
虽然七鳃鳗体型特征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区别的。它们共分三种:食肉的、吸血的,还有基本上无害的。无害的七鳃鳗从幼体到成年需要花3—7年时间,而进入成年期之后寿命只有6个月,这6个月它们不需要进食,存在的意义只剩下繁殖然后死去。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七鳃鳗学者、对食肉及吸血两种鳗牙齿相当了解的Claude Renaud说:“在它们钩状牙齿中间有一个类似舌头的东西,它被形象地称之为活塞。舌头上分布有三个咀嚼器,两个左右运动一个上下活动。这个活塞形成一个凸形结构,中部有一颗又强又大的牙齿可以让食肉七鳃鳗剔出鱼肉。”食肉七鳃鳗的中间齿呈U型,吸血的则是W型。Renaud说:“吸血的W型牙齿更好,这种鱼的中间齿大小都差不多。所以它相对于像刨削槽的U型更像一把挫刀,这样就能刮开猎物的血管吸血。”
这两种七鳃鳗显著的区别还有它们在宿主身上的样子。吸血型的七鳃鳗因为要保持血液流动,所以它们的喉咙里有一种腺体让口盘分泌抗凝血剂,这就是吸血七鳃鳗的嘴巴吃起来不那么美味的原因。虽然食肉型的也有这个腺体但是相比之下要小得多。先不管它们的进食方式如何,首先它们得先找到猎物才行。在七鳃鳗的身体周边分布了能够感觉水中震动的细胞,一旦识别并靠近猎物就转换成视觉感官来寻找这个不幸宿主的准确位置。Renaud说:“如果是食肉型的七鳃鳗会优先选择顶部下嘴,因为那个地方的鱼肉是最多的。而如果是吸血型的话则会在鱼的下面下嘴,因为那里的血流得最多。”
一旦它们开始攻击目标就很难松口,不仅嘴上白森森的牙会全部扎进肉里,中间的活塞也会同时刺宿主。而且,当它们在宿主身上扎牢了往往会留在它身上几个小时到一天不等,不停地刮、凿休息片刻以后接着刮、凿。Renaud说:“吸血型七鳃鳗通常会在宿主还活着的时候离开,因为杀死宿主对寄生物来说是不利的,因为这样它就不能再吸这个宿主的血了。宿主可以回恢复血液供应,并且一直活着成为吸血型七鳃鳗的下一顿美食。”不过,也有的宿主在被吸血以后因为伤口感染而死。然而,食肉型七鳃鳗就会嘲笑“吸血鬼”的仁慈。它们一般都喜欢攻击像鲱鱼一样的小鱼,然后一直啃它们的肉直到只剩下一具鱼骨。这些被七鳃鳗攻击过的鱼死因有:失血过多、感染或者身体上一个大洞。
对其宿主来说幸运的是,七鳃鳗的人生少于一半时间处于危险的成年期,7年“鱼生”中大概有三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河底度过其悠闲的幼体阶段,把身子埋在小碎石里面只露出自己的头。这样它们虽然看不见但是也有浮游生物或者藻类的微生物掉进它们U型的嘴里。但是神奇的是,它们居然是成年鳗鱼的小侦查队。一旦发现产卵好地方就会分泌信息素并在水中扩散,那些想产卵的成年七鳃鳗就闻着味找来。这样的过程看起来就像这些幼体跟准父母说:“这是个产卵的好地方哦~你看我们不就在这茁壮成长。”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可以有效提高繁殖成活率。
不过,对于北美五大湖的官员(美国和加拿大野生动物官员)来说就是个坏消息。上世纪20年代初,七鳃鳗就已经显现了它们的恶魔本性。在七鳃鳗出现之前,北美五大湖鳟鱼每年可产680万KG,60年代初它们出现并为祸之后产量迅速降到14万KG不到。从50年代末开始,海湾的官员开始试图捕捉它们用电栅栏把它们隔绝开,而现在科学家找到了更聪明的办法。一种办法是利用幼体分泌的产卵信息素。把信息素倒在做好部署的地区,然后把上当而来的成年七鳃鳗鱼捞起来。更狡猾的是,科学家们把抓来的雄性成年七鳃鳗阉了之后放回野外。还曾用来杀七鳃鳗的办法是把幼体从地洞里引出来然后杀了它们。通过这些努力,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削减了五大湖奖金95%的七鳃鳗。
不过,Renaud 注意到如果放任那5%不管那么很快它们又能繁荣起来。而且,河系网络蜿蜒繁杂,总有遗漏点几年难得处理一次。Renaud 说:“所以我们永远除不掉七鳃鳗,但我们可以控制它们的数量。”
也有人把七鳃鳗抓起来吃了说味道跟鱿鱼一样。美国人显然不信,但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很爱吃,最后因为吃了太多七鳃鳗死在诺曼底。也许美国人和英国人真的有点不同吧~
七鳃鳗为什么叫僵尸鱼
七鳃鳗:七鳃鳗为什么叫僵尸鱼?七鳃鳗吃人吗?
在美国和加拿大,七鳃鳗似乎不受欢迎,这不仅是因为出现了七鳃鳗袭击人的报道。虽然斑马贝、亚洲鲤鱼、鰕虎鱼及其他数十种外来物种都对北美五大湖造成了损害,但与海洋七鳃鳗相比,这些外来物种都算不上大敌。每年,海洋七鳃鳗都会对北美五大湖造成重大损失,主要表现为对商业性鱼种的浩劫,以及为清除这些恶鱼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为控制海洋七鳃鳗,人们长期以来用的是一种七鳃鳗杀鱼剂,其原理就像杀虫剂。而据美国媒体2016年2月报道,科学家正尝试采用一种创新性方案来改进七鳃鳗杀鱼剂,即采用信息素诱使七鳃鳗自愿进入被指定的隔离区,在那里被围起来或被毒死。但要实现这一点,依赖的是破译七鳃鳗的嗅觉语言。科学家说,他们的大目标是了解七鳃鳗怎样做决策。接着,运用这种了解引导七鳃鳗的运动。
七鳃鳗看起来就像恐怖电影中的生物:一条滑动的管状身体,顶端是吸杯式的嘴,嘴上有一排一排的带钩黄色牙齿。海洋七鳃鳗把嘴紧紧吸在猎物鱼身上,用自己锉刀般的舌头钻进猎物体内,在可能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停留在那里,吸食猎物的血液和体液。就算猎物在这场噩梦后不会马上死,但被七鳃鳗掏出的大口子也常常会造成死亡。
在自然栖息地,七鳃鳗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只是当它们从源生地变身入侵者时,问题才会出现。19世纪中期,海洋七鳃鳗通过伊利运河溜进了安大略湖。接着,在大约1919年,随着加拿大韦兰运河的改造,海洋七鳃鳗通过了尼亚加拉瀑布。在北美大湖里,海洋七鳃鳗找到了天堂:在这里,这些七鳃鳗没有天敌,倒是有大量猎物,而这些猎物对海洋七鳃鳗来说毫无抵抗力。当海洋七鳃鳗来到淡水区域后,一条海洋七鳃鳗一生能杀死18千克的其他鱼。海洋七鳃鳗不仅会杀死猎物鱼,而且自身的个头会长得比在海洋里更大,吃得自然也更多。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淡水改变了七鳃鳗在海洋里的生活方式。生态灾难接踵而至。到了1940年,海洋七鳃鳗已经占领了整个北美大湖体系,造成了湖红点鲑每年的捕捞量下降超过80%,其他鱼种的捕捞量也明显下降。因此,如果不加控制,七鳃鳗每年会杀死估计多达500万吨商业性鱼种。
正是为了遏制海洋七鳃鳗侵害,美国和加拿大1955年建立了大湖渔业委员会。人们起初尝试捕捉这些恶鱼,接着又用电子栅栏对付它们。科学家还捕捉七鳃鳗雄鱼,对之采取节育举措后再把它们放野。也许你会说:把它们杀死不更好吗?但科学家的思路是:在对配偶的竞争中,这些雄鱼可能会挤掉一部分有生育能力的雄性对手,从而有助于降低繁殖成功率。
后来,来自大湖渔业委员会的科学家检测了近7000种化合物对七鳃鳗幼鱼及其他鱼的影响,旨在辨识一种只杀七鳃鳗、对其他鱼影响则很小的化合物。最终,他们锁定了三氟甲基对硝基苯酚,简称TFM。TFM是一种标靶代谢机制的毒素,可投放于七鳃鳗肆虐的溪流。与此同时,该委员会建立了大约70条鱼梁来限制七鳃鳗迁徙和繁殖。
很快,北美大湖中的七鳃鳗数量就暴降了90%~95%,大约450万吨商业性鱼种因此被“赦免”。但这样的成功需要持续投入。现在,该委员会每年在控制七鳃鳗方面的花费高达近2000万美元。其中大多数用于在大约100条溪流中投放TFM,杀死七鳃鳗幼鱼的成功率高达98%。然而,TFM这种毒素却并非完美。有时候,当地土生鱼种(商业性鱼种)也会被杀死。例如,TFM在2014年杀死了32条鲟鱼(一个被保护鱼种)幼鱼。此外,鱼梁(水坝)也有问题,它们阻挡的不只是像七鳃鳗这样的恶鱼,一些好鱼或其他好物种也被阻挡。
过度依赖一种毒素同样有问题。例如,杀七鳃鳗制剂仅在一些环境中有效。七鳃鳗幼鱼可能发展出对TFM的耐药性。而使用信息素,能够减轻对TFM的一些依赖。此外,科学家希望改变像杀虫剂那样凶猛的技术,改用对环境最友好的手段来控制七鳃鳗。从20世纪80年代起,科学家一直在调查七鳃鳗信息素。
七鳃鳗的寿命约为7年,其中成年期只有大约3年。其余4年,七鳃鳗是在河底度过幼年期的。它们钻进河底泥沙中,只有脑袋探出来。七鳃鳗幼体没有视力,完全依靠守株待兔,以微型浮游生物或藻类为食(幼鱼的马蹄形嘴巴后来变形成成年鱼可怕的咽部)。食物经由分叉结构组成的过滤系统进入后,被黏液黏住并进入幼体消化系统。幼体在河底洞里呆大约4年,然后变形成寄生鱼,游进开阔水域。
历史记录表明,从19世纪晚期开始,法国渔民一直相信七鳃鳗运用气味吸引配偶。事实上,像气味这样的信息素看来在七鳃鳗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起着突出作用。像鲑鱼一样,七鳃鳗也在河流和溪流中产卵,但七鳃鳗不像鲑鱼那样返回出生地繁殖后代,而是通过嗅觉探察现有幼鱼的信息素,来选择自己的繁殖地。这就好比是根据相邻地区的犯罪率和学校质量,来选择在哪里培养你自己的孩子。幼体发出的信息素好像在说:“我们在这儿茁壮成长!”
雄性七鳃鳗比雌性先游到充满幼体的溪流。在这里,雄性用小石头构建摇篮,接着喷出由“来这儿”信息素构成的混合物,指引雌性来到爱巢。在交配后,雌性及其雄性配偶双双死亡。但产生幼体并非是七鳃鳗使用气味的唯一方式。科学家相信,七鳃鳗的身体组织里包含一种警告素,它警示其他七鳃鳗避开受伤或死亡的幼体。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提取自腐烂七鳃鳗幼体的几滴溶液注入一个养着七鳃鳗活体的水箱里,结果这些活体的反应就像是有人开动了搅拌机。
科学家希望使用“在这儿”(迁徙)、“来这儿”(交配)和报警信息素这3类信息素的合成版本,来调节七鳃鳗的天然行为,其中报警信息素让七鳃鳗远离某些区域,迁徙和性信息素则吸引七鳃鳗到某些区域来。由此,七鳃鳗雄性和雌性都被诱导到死胡同溪流,在那里用更廉价也更有效的手段捕捉和毒杀。如此利用信息素的策略长期以来已被用于杀虫,但从未被用于控制脊椎动物。而科学家发现,用于控制昆虫的思路也可用于控制七鳃鳗。
2015年12月,一种雄性性信息素——3kPZS在美国环保署注册。这意味着3kPZS作为一种实验性七鳃鳗信息素,获准用于生态环境中。这是在运用信息素控制七鳃鳗方面的最重要进展。该信息素由美国密歇根大学一位李姓华裔生理学家辨识。李博士及其同事是由从水箱中取样、搜寻化学差异来开始工作的,这些水箱分别装着不成熟和成熟的七鳃鳗雄性。其中一种混合物——3kPZS后来独树一帜。经过对这种化合物进行纯化,李博士团队发现当它被七鳃鳗嗅闻到时,电极记录到七鳃鳗感官组织中出现的活动。他们还发现,这种化合物的天然和合成版本,都诱发了人工饲养的七鳃鳗的相同嗅觉反应。他们最终证实,在现场实验中,野生雌性七鳃鳗对人工合成的3kPZS有同样的反应。当3kPZS被投入水中,七鳃鳗沿着它散发气味的方向游去。当3kPZS不再投放后,七鳃鳗回到下游。研究证明,3kPZS平均增加七鳃鳗捕获率10%,在一些溪流中则增加超过30%。雌性在3kPZS投放点以外至少2000米就能探查到这种人工信息素,因此被引诱到投放点等待与雄性交配。与此同时,雄性能找到的雌性自然就变少了。
科学家希望,这一成功能为其他的合成七鳃鳗信息素奠定基础。最终,研发多种足以欺骗野生七鳃鳗的生物信息素。这可能将开启采用环境友好手段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时代。同样的技术可能将被西欧和美国西海岸采用。在这些地方,天然七鳃鳗数量由于兴建大坝和栖居地萎缩而陡降。不过,虽然像3kPZS这样的生物性杀鱼剂已经显露出很大的希望,但要确定它们在生态环境中会多有效则为时尚早。就算真的很有效,也需要提高产量和确定它们最能起效的环境。但这些策略最终有赖于科学家弄清七鳃鳗生物学秘密的能力。
科学家指出,虽然迄今为止北美大湖里多达95%的七鳃鳗已被清除,但剩下的5%可能很快又会让大湖七鳃鳗种群失控。事实上,北美大湖周围的溪流、河流网络密布,其中一些地方每几年才可能采取一次控制七鳃鳗的举措。所以,要想把七鳃鳗从北美大湖里消灭是不可能的,控制它们的种群规模才是可行目标。动物总是比我们认为的要复杂得多,有效控制动物需要我们“把一副牌都搞清楚,而不是只搞懂一张牌”。
另一方面,七鳃鳗也并非完全是洪水猛兽。对于处理河流养分和为其他鱼鸟(例如苍鹭)提供食物来说,七鳃鳗起着重要作用。很多人并不知道,就算是在北美洲大湖里,不太为人知的原生七鳃鳗在生态上其实是有好处的。例如,在繁殖后代时,这些七鳃鳗清理了河底砂砾。滤食的七鳃鳗幼鱼吸收人类排进河中的废物。总之,与海洋七鳃鳗不同,这些大湖原生的七鳃鳗对生态系统大有裨益。
恶心的寄生生物:七鳃鳗
七鳃鳗是生长在很多国家河流中的古老鳗鱼,它们附着在鲑鳟鱼之类的鱼身上吸血然后把鱼肉从骨头上刮下来吃掉。它们这样的捕食方式给渔业造成了破坏,使得美国北部五大湖地区对它们头疼不已。
但是它们又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动物——生存了3.6亿年之久,它们的模样亿年来几乎没怎么变,并且是以令人发怵和不安的方式生存着的聪明的寄生生物。
虽然七鳃鳗体型特征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区别的。它们共分三种:食肉的、吸血的,还有基本上无害的。无害的七鳃鳗从幼体到成年需要花3—7年时间,而进入成年期之后寿命只有6个月,这6个月它们不需要进食,存在的意义只剩下繁殖然后死去。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七鳃鳗学者、对食肉及吸血两种鳗牙齿相当了解的Claude Renaud说:“在它们钩状牙齿中间有一个类似舌头的东西,它被形象地称之为活塞。舌头上分布有三个咀嚼器,两个左右运动一个上下活动。
这个活塞形成一个凸形结构,中部有一颗又强又大的牙齿可以让食肉七鳃鳗剔出鱼肉。”食肉七鳃鳗的中间齿呈U型,吸血的则是W型。Renaud说:“吸血的W型牙齿更好,这种鱼的中间齿大小都差不多。所以它相对于像刨削槽的U型更像一把挫刀,这样就能刮开猎物的血管吸血。”
七鳃鳗为什么这张嘴如此丑恶?
七鳃鳗也可以这样分三类:吃肉者、吸血者、不吃肉也不吸血者。其中最后一类的幼体阶段长达3~7年,而一旦变形成为成年七鳃鳗后的寿命仅为6个月。在这半年期间,它们无需进食,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繁殖,然后就死亡。其他两个种群的七鳃鳗更让我们感兴趣。七鳃鳗的嘴巴被认为在所有动物中最丑恶。其中,吃肉者和吸血者的嘴巴或许看上去没有多大不同,但对专业人士来说,这两个种群的牙齿分化非常明显。
在吃肉七鳃鳗的钩状牙齿中心,是一个类似于牙齿的结构,科学家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活塞”。“活塞”上有三个咀嚼器,其中两个横向移动,另一个上下移动。“活塞”上有一个凸嘴结构,其中间是一颗很结实、也很大的牙齿,正是它让七鳃鳗能挖出猎物的皮肉。这颗中间大牙为U形,而吸血七鳃鳗的中间大牙为W形。吸血七鳃鳗的其他牙齿不如中间大牙大,但它们的大小基本相同,因此W形大牙充当的是锉刀而非挖刀,它能锉掉猎物的身体组织,便于吸血。
吃肉者和吸血者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身体。吸血者必须保持血液流动,因此它们的喉部有多个腺体,它们分泌一种抗凝剂进入口盘(即七鳃鳗的嘴巴)。吃肉者也有这样的腺体,但腺体要小得多,原因很简单——它们要吃的是肉,而不是血。
不管怎样进食,七鳃鳗首先必须找到猎物。为此,它们使用遍布体表的细胞来帮助感知水中振动。一旦辨识和逼近猎物,它们就转换到视觉线索——定位猎物身上的一个特定部位。如果是吃肉者,它们就会定位猎物鱼的顶部,因为那里是肉最多的部位。但如果是吸血者,它们就会瞄准猎物鱼的腹部,因为那里的血液最丰富。
一旦七鳃鳗“粘”上猎物,就很难把它们弄掉。不仅它们的钩状牙齿深陷进猎物的皮肉,而且七鳃鳗还用吸盘把自己粘在猎物身上。有两圈结构环绕七鳃鳗的口盘,其中之一是口伞毛,这些微型结构有一点点像叶片,它们能牢牢附着在皮肤上,留下很清晰的印记。(喉盘鱼腹部有经过改进的鱼鳍,它们利用与七鳃鳗口伞毛相似的结构产生很强的吸力,甚至能支撑自己体重300倍的重量。喉盘鱼与七鳃鳗是两个不相干物种,但它们独立演化出同样的适应性,这在生物学上叫做趋同进化。)
环绕七鳃鳗口盘的另一条环由被称为乳突的锥状结构组成。七鳃鳗使用乳突来感知猎物鱼身上的最佳附着点。这些乳突非常敏感,以至于吸血七鳃鳗能运用乳突觉察皮肉下面的血管。一旦七鳃鳗紧紧附着在猎物身上,它就会呆在那里数小时到一整天甚至一个月,锉或挖,休息一会儿,然后又锉或挖。吸血七鳃鳗在折磨猎物后通常不会让猎物死。不过,仍有一些猎物死于感染。吃肉七鳃鳗则没有吸血七鳃鳗那么仁慈。吃肉七鳃鳗通常锁定那些成群的较小的鱼,如鲱鱼。它们在鲱鱼身上钻啊钻,一直钻到鲱鱼的骨头。猎物鱼最终死于大面积失血或感染,其身上会留下由七鳃鳗制造的大洞。甚至,有时候猎物会被七鳃鳗搞得只剩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