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强国,美国在历史上,特别是在20世纪,科研人才对美国的贡献特别突出。用非常实际的话来说,美国离不开大量的科研人员,要想吸引这些科学家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科研环境,而美国的科研环境,在世界各国中是非常特别的。美国的科研人员待遇也是与众不同的,它的特别之处又在哪呢?
美国科研人员现状
美国自二战开始,通过战争,就大力攫取世界资源,积累了大量财富。而自古有了钱,就好办事,美国通过一系列优越的政策和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来吸引全世界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科研环境,所以美国才成为了一个科技强国。至于科研人员的地位和待遇,那肯定也是很高的。
美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一个发达的大国,社会制度和人文观念当然和别的国家不同。在科研方面,美国在科研制度上是十分特别的。在科研制度上,美国实行PI(Principle Investigator)制。一个实验室一般由一个PI负责。其中或多或少有一些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生以及大学生(甚至高中生)。在美国,PI不仅可以是教授,也可以是副教授、助理教授。他们都有权利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但是在中国,PI绝对必须是教授或研究员,并且必需是博士师导师。一些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都没有权利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至于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更不必谈了。
科研的市场化问题
当然不仅如此,美国的科研其实是具有市场化的。科研工作者直接和科研机构讨论薪资,大多数科研机构自身有很大空间调整薪资水平以适应当下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不需要受制于哪一个政府部门。
先说说什么是市场化?就是没有一个中央机构直接干预。比如我们熟悉的油价,发改委制定一个价格并且规定只能上下浮动多少,这就不是完全市场化,而主要依靠政策调节。但是完全的市场化是不存在的,比如美国的油价相对于中国油价更市场化,但石油毕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资源,美国也仍然需要通过政策法规去引导和监督市场,如果油价突然剧烈波动,国家也有义务动用国家资源去平抑物价以维护人民生活的稳定。所以这里只是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问题。回到这个问题,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多属于事业单位,工资评级有一些框架性的规定,同时研究生待遇不高,使得很多人去国外读书工作以至于定居。国家当然是知道这个问题的,提出提高科研工作者收入水平就是一种市场化的体现。所以才有千人计划、百人计划这些能够提供相当于美国工资水平的职位以吸引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相比于直接的市场化,国家主导的政策更直接有效,但会有灵活性、滞后性的问题,不过至少这个发展方向是值得肯定。
美国高校大多私立,教授的工资当然没有什么教育部这种上级主管部门来制定,完全按照各地区、各科研机构的实际情况。工资给低了没人会来,工资过高会影响效率,最后科研机构入不敷出。工资就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维持一个合理的动态平衡。比如2000年前互联网泡沫还没破灭的时候,cs和telecom的科研机构根本留不住人,大家都去工业界,动不动一上市都是百万千万富翁。这时候科研人员的收入势必水涨船高去适应当时的环境。另外想讨论一下你题目中的一句话:“这类工作的价值判断周期较长,是否不适合市场化?”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科研工作价值判断比较难,所以市场没有能力去评价,只有中央机构有能力。这是典型的精英体制的思维。就是觉得只有领导牛站得高看得远,普通人都是白痴鼠目寸光。最后,关于科研本身,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仍然是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的。比如探测引力波,这种跨越几十年、花费上百亿的项目,没有哪个市场容得下。必须依靠国家的扶持才有可能完成。国家有意引导某项研究的时候,高校去招聘相应的工作者可能就愿意付出较高的薪资,因为他可以为学校带来很高的科研经费。所以即使是高度的市场化,也不能否定体制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