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除了授课之外,通常会做一些科研活动,这些科研活动一旦成功就能够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当然教授也能拿到可观的科研费用,不过有些教授由于热爱科研,也常常自费做项目,这样他们就不能赚什么钱了,但是,如果你问大学教授搞科研能赚钱吗?那答案是肯定的。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两弹元勋邓稼先拿到了 10 元奖金。3 年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邓稼先拿到的奖金依然是 10 元;
2016 年,一则清华教授被骗 1760 万的新闻被曝出后,很多人关心的不是怎么被骗,而是一个大学教授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2017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晒出了自己的收入,月薪不到 2 万元。
让人无比痛心,却又无可奈何,这就是中国搞科研的现状。
搞科研 = 穷
搞科研的,你就应该穷?
2020 年 3 月发布的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名中,山东理工大学的教授毕玉遂凭借一己之力,以 5 亿人民币的金额拔得头筹,比第二名的清华大学还多 5000 多万,更将一众名校远远甩在了身后。一举成为中国高校转让科研成果合同金额之最!
在 2020 年 3 月发布的 2018 年科技成果转化报告中,山东理工大学凭借毕玉遂的这一技术成果排名第一。学校把 80% 的钱,足足 4 个亿,分给了这个教授。让人欣慰,提起来赚钱的职业终于不再只有流量明星了,科研人员的劳动也可以得到认可。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背后折射出来的值得反思的问题
1. 研发项目申请到经费难
2. 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难
3. 成果转化难
在成果转化上,毕教授所在的大学几乎举全校之力。
「副校长带领,由财务处、法务处、资产处、科技处组成团队,力争谈出好价钱。」
一般情况下,科研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转让的审批程序会非常麻烦,学校还是非常开明的,点赞。
其次,这个项目最后估价达 5 亿,但是否能够卖到更高的价格;或者采用提成的方式而不是买断;或者直接以技术进行项目融资,设立公司;或者以这个项目为基础设立专项研究所,进一步挖掘项目价值。
这些都是可能的选项,但在目前的体制下,其他的选项都能很难得到支持。
我们科研管理体系而是需要全面的改革,从立项、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都需要大幅改革。毕教授的经历开了一个好头,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转化的案例涌现。
科研人员才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人才,更加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让你们不仅活得有尊严,而且生活得够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