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4 17:28:33
斯琴高娃的女儿孙丹
导语:在中国曾有一个名字家喻户晓,她就是孙丹的母亲斯琴高娃!霸气演员斯琴高娃在荧屏上大都是正义,坚强的女人形象!对艺术要求极高的斯琴高考对女儿的培养也是相当严格!不理解斯琴高娃的女儿孙丹曾还一度和母亲闹不和!直到2006年母女俩才重归于好!据悉,斯琴高娃因“股骨头坏死”回瑞士动手术。孙丹得知消息,把餐厅交给别人管理,不分昼夜地陪伴在母亲身边。母女俩终于有时间好好吐露心声。
斯琴高娃的女儿孙丹
斯琴高娃与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女儿孙丹
大多数人都知道艺坛常青树斯琴高娃有一个做演员的儿子,却不知道其实她还有一个女儿。虽然女儿有极高的艺术天赋,但她却不愿意继承母亲的演艺衣钵,而是选择做一位平凡的餐馆老板娘。
立志打造明星女儿
孙丹5岁那年,斯琴高娃与第一任丈夫、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某导演分手,4岁的儿子孙铁判给父亲,孙丹跟随母亲。孙丹从小就显露出文艺天赋,大家都认为她将来会顺理成章地和斯琴高娃一样吃演艺饭,这让酷爱表演的斯琴高娃欣慰不已。斯琴高娃为女儿买了钢琴,请了老师来家里教女儿,又为女儿报了芭蕾舞班。因为练习钢琴和舞蹈,孙丹比同龄孩子少了很多玩耍时间。渐渐地,那一个个音符让她感到枯燥和乏味,上课时她开始心不在焉,练习也“偷工减料”。可斯琴高娃却一如既往地高要求她。
1986年,斯琴高娃与瑞士籍知名华人音乐家陈亮声相识并结合,带着孙丹一起漂洋过海到了瑞士。 在瑞士,斯琴高娃对女儿的要求更多了,她要女儿每一样乐器都精通,这让孙丹很反感,母女两人常起冲突。1991年后,斯琴高娃频繁地回国拍戏,同时也开始煞费苦心地培养孙丹表演方面的兴趣。她叫女儿和她一起看她主演的片子,让女儿评价她的演技。每逢寒暑假,斯琴高娃就把女儿带回国内,让女儿在剧组里感受拍戏的氛围。此后,斯琴高娃在主演《天国逆子》、《太后吉祥》等影视剧时,向导演推荐孙丹演了两个角色,反响都不错。然而孙丹却对年轻人向往不已的演艺生活心生厌倦。为了几个镜头和几句台词,在剧组一熬就是好几个月,她觉得这简直是在浪费青春和生命。不久,孙丹瞒着斯琴高娃,一个人悄悄回到瑞士。
为艺术母女决裂
回瑞士后,孙丹和同学跑到法国去,在一家公司做了一名普通员工。这让一直以女儿为骄傲的斯琴高娃很是失落。
2002年,孙丹向继父陈亮声借钱在法国开了一家中餐厅。这年8月斯琴高娃带着满腹愤懑赶到法国。女儿的中餐厅很小,只有20多平方米,孙丹既要招呼客人、收款,又要洗碗拖地,忙得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斯琴高娃既心疼又气愤。她再次提出要女儿跟她回去拍戏。孙丹没好气地说:“你剥夺了我童年少年的快乐,让我像一头毫无思想的骆驼,按照你设计的轨道负重前行,告诉你,哪怕你不认我这个女儿,我也不拍戏了!”母女俩又一次不欢而散。这一别整整三年。
为爱母女尽释前嫌
2005年6月,斯琴高娃因“股骨头坏死”回瑞士动手术。孙丹得知消息,把餐厅交给别人管理,不分昼夜地陪伴在母亲身边。母女俩终于有时间好好吐露心声。孙丹对母亲说:“我是个没有野心的女子,并不想成为什么大明星。我很满意现在这种生活状态,这样活着挺好的。”女儿的话让斯琴高娃内心波涛翻滚。她真诚地向女儿忏悔:“孩子,妈错了!妈太好强,让你这些年受了很多委屈。妈对不起你!”
斯琴高娃康复后又准备回国拍戏,孙丹心疼地对妈妈说:“别再那么拼命了,好好享受生活吧。”斯琴高娃说:“妈妈太爱表演了,要演到走不动那天为止。” 想到母亲已是50多岁的人了,继父又长年在欧洲演出,2006年7月,孙丹转让了在法国的餐厅,在北京东四十条附近开了一家中餐厅,这样既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餐饮事业,又能照顾母亲。
曾经,斯琴高娃是那么反对女儿开餐厅,而现在,女儿的餐厅成了她歇息疲惫身心的地方,成了母女俩交心的场所。回想过去,斯琴高娃感慨万千:“女儿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风光也好,平凡也好,只要内心快乐、生活开心,她的人生就丰富多彩,就是成功的!”
斯琴高娃的女儿孙丹
斯琴高娃,
中国家喻户晓的优秀女演员,
纵横影坛50多年,
从虎妞、西北老太太到孝庄皇后……
百变的她演绎过,
无数经典,众多难以超越的角色,
中国金鸡奖,百花奖, 香港金像奖第一位大陆女演员,
她有着一段荡气回肠的艺术人生,
在演艺事业上她凭借精湛演技,
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最近,67岁的她,
登上《朗读者》,令她再度火遍全国!
一盏青灯,一张木椅,
光亮中她安静地,
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
她读的很慢很慢,
而真情很深很浓,
唇齿之间有悲伤有挂念,
每个人都跟着她的声音,
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观众们泪流满面,
一向淡定的董卿,
更是失控到背对观众掩面哭泣!
每个人的眼泪都弥足珍贵,
对于一生倔强的斯琴高娃来说,
她的眼泪更令人为之动容,
因为这个坚强勇敢的老戏骨,
在生活中向来是不哭的。
大家都夸她不愧是老艺术家,
舞台上的台词功底竟如此深厚,
才能朗读得这么有感情,
可她的朗读之所以能让人潸然泪下,
绝不仅于此。
你知道她是个演员,
却一定不知道另一个身份下的她……
1950年她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
父亲是老红军,母亲也是一个军人,
幼年时,她就跟着父母四处奔波。
5岁时,她的父亲就英年早逝,
于是母亲带她回到故乡宁城县,
父亲去世对母亲打击很大,
可母亲始终不吝啬自己的微笑,
觉得只要对世界乐观,
世界也会对自己乐观。
一次,她被电影中一个镜头迷住了:
一条鱼变成美女,在水上翩翩起舞。
第二天,她就找了个大水坑,
在里面学美人鱼动作,
村里人都觉得这孩子傻了,
可母亲非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
夸她学啥像啥,还鼓励她:
喜欢做什么,好好去做就没问题。
作为家中长女,她还有5个弟弟,
她年龄很小时就已经很懂事,
会帮忙妈妈去挑水、劈柴、捡牛粪……
这些成长经历,
令她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会笑笑说“没事,没事”就过去了。
这个生于内蒙,长在内蒙的女子,
大概大骨子里的血液,
都是倔强而有韧性的。
艰辛的童年,
在她看来却是满满的美好。
她感谢母亲把她放在农村,
让她有了善良朴实吃苦耐劳的性格,
也奠定了她今后人生的价值取向。
1963年,她进中学后,
以跳“盅碗舞”而在县城出名。
后被推荐参加昭乌达盟举办的文艺汇演,
和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汇演结束后,
她和众多演员被毛主席接见了,
内蒙古歌舞团宣布参演人员中,
有11人可留团工作,她正是其中之一。
去歌舞团前,她很是犹豫,
这一走,姥姥和妈妈该怎么办。
这时候又是母亲推了她一把,
母亲对她说:“孩子,你什么都不要想,
去干你愿意干的事情。”
结果这一推,就把她推上了国际舞台。
之后每当感到快撑不下去时,
她就会想起母亲温暖的话语,
继而咬咬牙,硬是挺了过去,
母亲成就了她的艺术梦想,
对于她而言,母亲既是引路人也是伯乐。
27岁时,她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
主演《占领颂》,
由于文革结束片子没完成。
到手的机会因为时局动荡消失了,
可她没有灰心,继续勤学苦练,
不动声色地沉淀着自己。
1979年电影《归心似箭》挑选女主角,
她一下子就被导演挑中,
电影播出后,便一炮而红。
《归心似箭》
1983年她还上了当年的春晚,
和著名歌唱家胡松华同台表演,
展现了婀娜的舞姿,
留下了这段珍贵影像。
当时她给观众的印象是温婉秀气,
就在大家以为她会继续,
饰演中国传统女性时,
她却颠覆地选择了老舍笔下,
那个大胆泼辣,没人敢娶的虎妞。
《骆驼祥子》
为了角色,她不怕变丑,
不惜增肥,变黑,
还给自己戴上一副夸张的假牙。
虎妞这个角色,被她演得活灵活现,
仿佛从书中走出来了一般。
《骆驼祥子》最终为她拿下,
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和第六届电影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她的黄金时代也正式开启。
她简直就是百变女王,
从悲情的“香二嫂”到诙谐的“姨妈”,
从小人物“二楞妈”到威武的“武则天”……
她无疑是演员中角色涉猎最广,
也最消化于无形的一个。
《似水流年》让她成为内地第一个获得金像奖的女演员
她喜欢把自己看成一块材料,
任导演和角色去裁剪、揉捏、
粉碎、重塑,无论代价如何,她甘之如饴。
她不喜千人一面的表演,
更不信奉什么本色演出,
在她眼中,演员的基本素养就是,
被不断地“打碎了,重来;
再打碎,再重来。
表演是无条件地服从你的人物。
在外人看来,演技高超,
获奖无数的她已经功成名就,
可她却一听到就使劲摇头,
她觉得未知的东西还太多,
无论从台词还是人物的塑造,
都不能有片刻的疏懒。
她走过角色们的人生,
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
不是她塑造的她们,
而是她们"度"了她,
造就了现在的斯琴高娃,
她始终以最纯粹的心去演戏。
事业有成,但鲜为人知的是,
在演艺事业上节节攀高的她,
感情生活却是一波三折。
斯琴高娃和儿子孙铁
她的第一任丈夫,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导演孙天相,
她们婚后育有一儿一女,
但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5年,
两人因为性格不合而分道扬镳。
斯琴高娃和女儿孙丹
第二任丈夫是演员敖醒晨,
当时国内封建思想很是浓郁,
丈夫有思想顾忌,
反对她出演《骆驼祥子》中的虎妞,
追求演艺事业突破的她,
不能被丈夫所理解
最后两人因思想分歧而愤然离婚。
第三任丈夫,瑞士籍华人音乐家陈亮声,
一个心直口快,一个沉静内敛,
互补的两人再适合不过了,
从此相濡以沫,恩恩爱爱至今。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斯琴高娃一直是很强悍的女人,
霸气外露,气场都快溢出屏幕,
年轻演员跟她对戏,
都会被她强大的气场吓到不敢说话。
她还有个外号,叫做戏霸。
其实,看上去刀枪不入的她,
也有无比柔软的一面,
那份柔软是她唯一的弱点……
她为了影视剧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演艺生涯中数次受伤。
曾三次坠马,左腿留下严重病根,
现在连站立都会有困难。
面对这样惨烈的工作环境,
她没有哭过,
纵使自己全身伤痕累累,
周围的人都为她暗自垂泪,
她也不哭。
出演《成吉思汗》时险些丧命马蹄之下
她也从不言病,只要接到合适的剧本,
导演一说“开始”,她就什么病都没了。
身边人都感叹她坚强。
可在她眼里,自己的母亲才是最坚强的,
母亲失去丈夫却依然乐观,
百病缠身,却从不言病,
只要她一回家,家人团聚,
母亲就开始快乐地唱歌,
一点被病痛折磨的虚弱样子都没有。
她为消化台词,更好地融入角色,
常常半夜三四点都不睡觉,
扮演过几百个角色,每拿到一部戏,
她就把自己全身心丢进剧情里,
结束后,常常是身心俱疲。
她说这一点也是跟母亲学的,
是母亲要强,做事玩命的性格,
对她影响至深,
让她做起事就不顾一切地去求完美。
她是演员们的榜样,
可母亲是她的榜样。
她工作太忙,愧疚不能多陪母亲,
于是常常就把母亲接到片场,
在她的印象里,
母亲这位小老太太,
特别特别坚强,但却有一次,
在她面前流泪了。
那是2001年,
她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
扮演孝庄太后,要从年少演到老态龙钟,
那天她化了一个80多岁的妆,
没想到母亲一见到她苍老的模样,
竟然像个孩子似的失声痛哭起来。
母亲知道是化妆,可她不忍心看,
她不忍看见女儿变得这么老。
这时她才猛然发现,
时光无情,转眼老去,
今生母女二人还能相伴多久 ?
从艺50多年,她演过许多母亲,
但她饰演的所有母亲形象,
都来自于她的母亲,
她说那么多母亲的眼泪,
其实都来源于戏外自己母亲的眼泪。
她坦言:“演了这么多年戏,
只有一种角色让我情有独钟,
那就是母亲……”
越演就越能体会,
母亲对自己无声的爱,
越演就越能体会,
母亲看到自己苍老的扮相,
为什么会哭到不能自已。
从小觉得最厉害的人就是母亲,
不怕黑,什么都知道,
会做好吃的饭,
会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哭了不知道怎么办时,就找她。
可我们却忘了这个被我们从小依靠的人,
也曾是个小姑娘,也怕黑也掉眼泪,
可是什么让母亲变得这么强大?
母亲的背却越来越驼,
身体离土地越来越近,
她也越来越觉得,时间急迫,
她担心有一天,
母亲的头会低得触到地面,
那时,便是她们母子的句号。
从前把事业看得比天大的她,
开始放慢自己的脚步,
时时刻刻都不放松对母亲的照顾。
不管拍戏还是参加活动,
只要条件允许,她都不忘带上母亲,
而且抓紧一切时间间隙,
陪母亲四处走走,观赏景色。
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
专程陪伴母亲,带她检查身体,
陪她唠些家常话,聊些新鲜事......
到了春节她就放弃所有片约,
赶回家里和母亲一起过年,
逛街时,她深深地看了母亲一眼,
母亲虽然在笑,但笑容里溢满了泪。
母亲年岁很大了,出门时,
她怕母亲难走,就常常背着她,
其实她的腿也不好,母亲总劝阻,
说她也是需要人搀扶的年纪了。
她就笑着说:那就让我们,
一个“小老太太”和一个“老老太太”,
互相搀扶,互相提醒吧!
她的孝行,既没有惊人的壮举,
也没有艰难的取舍,
更没有任何作秀式的标榜,
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意,
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真情流露。
2008年,
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颁奖盛典,
她获得“十大孝子”的荣誉。
她获奖无数,唯独这个奖,
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
在朗读者上,董卿问她,
最近哭是什么时候?
她回答:没有。
现场观众都笑了。
当她读完 《写给母亲》,
她哭了,董卿哭了,观众也都哭了……
母亲这两个字,
是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一触碰就足以令人崩溃。
情到深处意更浓,
思念至极泣不成声,
字字动人,句句戳心!
母亲在,人生尚有来处,
母亲去,人生只剩归途。
仔细算算,
我们能陪母亲的时间很少,
我们一生,或在学习,或在打拼,
或增进友谊,或陪伴孩子,
唯独,陪母亲的时间少之又少。
小的时候我们踩在她的脚尖上,
长大后我们又踩在她的心尖上。
慢慢地,我们才了解到,
所谓母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断地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她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感谢今天的《朗读者》,
让我们知道了,曾经那个五大三粗,
虎妞式的强女人斯琴高娃,
除了是一名优秀的演员,
她更是一个内心柔软,
孝顺的好女儿,
这样一个更真实的身份。
感谢她让我们再次懂得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生其实不长,不要等!
不要等到春节才想起妈妈,
不要等到母亲节才想起妈妈,
不要等到中秋节才想起回家,
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在。
作为孩子,真正的成功,
就是陪伴双亲!
斯琴高娃,我们为你这个孝顺的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