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24 21:33:28
穿越历史,走进清末,你会感受多孤独无助的心酸。一本穿越清末1840的小说,到处了那段耻辱历史的开始。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列强凭借着自己的坚船利炮,在中国的领土领海上横行霸道,奸淫掳掠,十分残暴。
穿越清末1840
如果推溯上海的建城历史,则当为元朝至正二十九年,即公园1292年。图为老上海城墙北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开始侵略中国。2年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而后,其他列强如美、法等过相继来到上海设立租界。图为南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
图为上海南京路的茶馆。
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因为当时上海自由开放的大环境,故而大量外国资本被吸引到了上海。一时间,上海成为了西方“冒险家的乐园”。当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但租界的保护却为上海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图为上海山东路上的行人。
上海码头。
赶集的人们。
上海福州路,正在庆贺新年的中国妇女,她们好奇地看着外国摄影师。
上海热水店。
上海红庙。
上海龙华寺鼓楼。
上海静安寺路。
上海周边田间用于灌溉农田的水车。
正在田间做棉经的上海老百姓。
正在劳作的上海老百姓。
得益于本国以及外国的资本涌入,上海迅速繁华起来。当时,繁华的大上海一度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图为黄浦江山往来的货船,上海的繁华离不开它们。
正是因为上海地区纵横的河流,才使得当时缺乏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上海周边也随之繁华。图为苏州河上装运好的货船。
太湖流域的一座拱桥。
太湖流域静静流淌的河流。
游客在修缮后的沈家本故居参观。武亦彬摄
修缮完成的沈家本故居成了西城区文物保护利用的一个范本。记者近日从西城区文旅局了解到,参照沈家本故居修缮,目前西城区正在编制包括京报馆、三清观、五道庙等6处单位的勘察设计方案,力争今年年内启动修缮。
沈家本故居位于金井胡同1号,地处宣西风貌协调区,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沈家本(1840-1913)是清末著名的法学专家,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人。据介绍,沈家本故居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是西城区与最高人民法院联手推进文物合理利用的一次积极尝试,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探索创新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擦亮老城“金名片”的一个重要节点工程,也是法治西城建设、法治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目前,腾退修缮后的沈家本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沈家本故居,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共计15个单体,均为清末小式硬山建筑,其中4号房为二层建筑——枕碧楼。整个故居占地面积1703.38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积1014.85平方米,文物建筑损坏严重,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亟待保护。
负责沈家本故居修缮的项目负责人、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葵介绍,由于文物修缮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许多修缮部位处于隐藏部位,需根据残损情况确定施工方式。在勘察中,他们发现沈家本的二层藏书楼“枕碧楼”的垂直偏差已经超过5厘米,最严重的地方甚至达到12厘米,已经属于危楼。而且楼梯多处断裂,榫卯、房梁也很多都是断裂的,从安全角度来说,几乎已经达到落架标准。
“但‘枕碧楼’可以说是整个故居最有历史价值的地方,是故居的代表建筑,所以必须保留下来,最大限度还原历史,这也是我们修缮的一种态度。”王葵说,为此,他们采用了各种加固手段,把楼一点点扶正,基本上把能换的小构件都换了,还用了很多看不到的加固措施。修缮完成后,整栋楼已经脱离了危险,沈家本的藏书楼和书房恢复了原貌。
修缮中还发现了惊喜。王葵告诉记者,5号房室内的隔墙是使用碎砖头砌筑的,在修缮此墙过程中,发现墙内有一面完整的木隔扇。“保存得很完整,但算不上特别精美,毕竟不是官宦人家,这也恰恰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于是,施工方对这面木隔扇进行了修复,并对另一侧的隔扇进行复原。
2017年9月修缮完成后,中华司法研究会立即启动了展陈布展工作。2018年1月9日,沈家本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展示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交流、研究基地,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的教育基地,目前已经累计接待了11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西城区已经腾退的文物保护单位有28个,除了沈家本故居修缮完成外,目前正在对京报馆、三清观、五道庙等6处单位编制勘察设计方案,力争今年内启动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