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焦点

关于屈原的古诗端午节

时间:2019-08-16 08:18:43

屈原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后世之人为了纪念他,还专门成立一个节日端午节。现在汨罗江水里还有屈原的骨灰。今天小编分享一下关于屈原的古诗端午节 学习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伟大情怀。

关于屈原的古诗端午节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水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唐朝李白江上吟节录

诗文漫解:仙人准备乘着黄鹤飞去,

漂泊的游客并没有心情去追逐那些白鸥。

屈原的辞赋,像日月一样的绚烂而悲怆

楚国曾经的繁华建筑,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座荒丘。

初衣解诗:作为唐朝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对屈原不但是不陌生,而且他的创作灵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屈原的辞赋,上天入地,气势磅礴。这个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楚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隔了1000多年。但他们的灵魂通过江水传递。屈原的爱国浪漫磅礴绮丽到了李白身上转化成更为豪迈俊爽。

李白在游历乡下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的时候,看到了滔滔不绝的江水,以及雄踞江边的黄鹤楼。在他心中,楚国最重要的符号就是屈原,所以他到了此时此地,并没有那种看着沙鸥飞翔的闲适,因为这里有一个灵魂,不可忽视,所以它非常简单,而肯定的写出了,”屈平辞赋昭日月”。能够将日月永恒相提并论的,在诗人李白的心中,非屈原的灵魂莫属。

那么有人说连李白都如此夸奖屈原,那么屈原的辞赋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

现在的人已经很少读古诗词,又或者像离骚这样古代的诗歌,因为缺乏必要的工具书解读,所以往往认为艰涩。

但是初衣告诉你,离骚和九歌并不是那么难懂。相反读懂的人会身临其境。

那就是祖国的自然山川,神话传说,当下现实,经过了诗人悲郁的心怀,发出的有如天籁风雨的混响和鸣,美,无限的美,壮阔,纷繁,绮丽而忧伤。

他是一个楚人,站在天地间,作为一个自然人和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人,对整个世界发出的感叹。

尤其是九歌,是屈原放逐江南时后所做的。表面上是写的一些神仙,一些祭奠神仙的乐曲,实际是通过这种方式,抒发自己对山川的热爱,对国土的眷恋,是一种敞开式的心灵之歌。节奏杂沓,意象繁复,却有优美动人。

九歌中写了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以及国殇。用心灵歌咏的方式,描述了楚国楚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战争悲怆。

就是那诗歌里的节奏,都会使人载歌载舞。如果配上祭祀用的乐器,你会觉得,人间天上都沉浸在这种浩大的歌声里。是向往,是宣泄,是悲欢,甚至是整个人生。

而屈原是楚国人。楚国山川茂泽,物产丰富,人类的精神产生了众多的鬼神,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而现实的战乱,不断如风雨,洗刷着这片国土和人民。于是我们在九歌里,看到了摇曳的芳草,翩翩起舞的神仙山鬼,满怀虔诚却忧伤为战乱流离失颠沛的人民。所以屈原的九歌特别具有生命力。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就是如此啊。

他写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他写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他写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屈原是将浪漫和写实紧密联系一起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更是一位心忧,国家和人民的政治家。

他的死践行了,他一生为国爱民的思想。有当代的人说他死于抑郁症。但是初衣告诉你,这不是简单的抑郁症。当楚国的首都,被秦军攻破,他流放在江南,这个一生为了楚国建言建策的大夫,没有因为自己的意见没被采用而自杀,却是在楚国的国都,被摧毁时,远在江南自杀。这不只是作为一个诗人的悲郁,而是作为一个官僚的良心和爱国的痛苦。因为他尽了一生的力量,就是想避免悲剧,但是悲剧在他有生之年还是发生了。

他的是殉国。哪怕这个国家对他并不好。

如果今天你有空,我建议你在有水的地方,或者面对一幅有水的图画,去朗诵一下《九歌》!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水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如果你喜欢李白,也请你去感受一下屈原的楚魂楚歌。

上古时期的历法

在我国上古时期的历法,常常以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看到完整的历法纪年。在以干支纪岁的历法中,就有"值五曰午"的说法,凡逢五之日都称午。因此有专家学者著书认为端午的"午"就来源于此。著名学者于省吾认为:在传统的纪年历法中,夏代以寅为岁首,夏历建寅为正月是毫无疑义的。则五月其实为"午月",可以说五月五日最初来源于"午月午日"。

在《史记夏本纪》关于五月的记载是"蓄兰一为沐浴也"。并且在《大戴礼记》也有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在那时人们认为兰汤沐浴,可以攘病驱邪、驱瘟。屈原《楚辞》里,就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句子。

在农历五月,人们蓄兰沐浴,清除自己身上的污浊,以求健康。这大致也是端午风俗的最原始的节日状态,可以被看作端午节的原型。

到了商周时期,随着人们对于节气的认识加深,五月所在的"仲夏之月"是夏季禁忌很多的一个月份。这大概因为进入夏季,天气开始燥热,人们对于炎热天气的不耐,甚至引发一些疾病。在文献《礼记集解》中记载到:"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生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刑事毋行,以定晏阴之所成"。由此可以看出端午所在五月,人们身体对于炎热的天气产生诸多的不适,由此产生像"掩身,止生色,毋躁"等诸多禁忌。这是上古时期端午节所在五月的风俗。

汉魏时期的端午

汉代时期,在一种特殊的观念流行开来,就是阴阳五行观念。

在这时,端午这个节日的时间也从午月午日逐渐向五月五日发展,并且开始渐渐和夏至节气一样的重要。与此同时,上古时期,人们对于农历五月的看法延续到汉代,认为五月是"恶月",所以"避恶"逐渐成为端午的主要内涵,一些相关的避恶手段成为端午的主要活动。在端午的习俗中,出现了五色丝作为佩戴物,寓意避恶。

在汉代以前,许多习俗是作为五月的习俗,而并不是局限于五月五日。

在汉代,关于这种"避恶"的习俗都集中到五月五日这一天。这可能和当时阴阳五行学说和数术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数字有了阴阳与天地的属性,如《汉书·律历志》中记载:"天中之数五,地中之数六"。尤其是在汉武帝以后,"罢黝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始推阴阳,为儒者尊",战国时代的民间阴阳五行学说在武帝以后取得了官方的认可,而且逐步向民间扩散。

东汉时期的文献表明,数字已经具有阴阳的属性,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五属天属阳,五月五日阳月阳日重合的时刻,又属于天地交接,阴阳相争的时刻,自然很是神秘。就是在这一天的化解禁忌所用物品方面,也与"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就渐渐确定了端午的具体时间,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并且在端午的习俗中,五色丝的内涵也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人口大规模迁徙、不同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端午作为节日也逐渐被定型。各种不同的习俗也不断的融合,不仅是南方与北方观念与习俗的交流和融合,也有端午与夏至习俗的交流和融合。同时,文献中也出现了解释这些习俗的解释,并将这些习俗与屈原传说相联系。

另外,与端午有关的其它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说也出现在文献记载中。端午在这时,不仅仅是一个在夏季"避恶"的时期,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义。

端午产生的传说

今天的我们,在端午节到来之时,总是会想起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也一直认为屈原和端午节的产生有重大的关系。南北朝时期的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记录了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其中就有关于屈原的故事。

《荆楚岁时记》记载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揖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又记载有:"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和株叶缚之"。

屈原,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我们都比较熟悉。他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一身抱负却怀才不遇,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楚怀王听信谗言,放逐了他。屈原被流放到沉、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据说屈原在写下《怀沙》之后,于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和缅怀他,相传在五月五日这一天赛龙舟、包粽子。

在历史传说中,除了屈原,端午节还和伍子胥、曹娥、越王勾践等历史人物相关。

在《荆楚岁时记》中写有:"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青,不关屈平。"这些传说,虽然人物性格不同,有屈原的忠君爱国,曹娥为救父亲投江、越王勾践操练水师,忍辱负重。 

相关文章
李世民有几个皇子
李世民有几个皇子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诞生过几个非凡辉煌的时代,尤其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繁....

公元元年是谁定的
公元元年是谁定的

导语:公元元年,也称公历纪年,或称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

北宋历代皇帝列表
北宋历代皇帝列表

说起北宋王朝,就会让人感觉到憋屈。在夹缝中生存的北宋,在一次次和谈中妥协退....

唐三什么时候公开锤子
唐三什么时候公开锤子

昊天锤一经出世,就震撼世界。强大的摄魂力量,令人向往。而它的真正主人是唐三....

冯玉祥和冯国璋的关系
冯玉祥和冯国璋的关系

冯玉祥和冯国璋的关系导语:都是上将军,还是同姓人,政治立场却是对立的冯玉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