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15 18:56:00
纵观几千年历史,历朝历代的更替无一不是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帝王之路永远没有太平一说。就拿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来说,其逼父退位骨肉相残的行为在当时看来确有不妥,但也造就了一代天骄王者,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辉煌。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细扒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打无把握之战,李渊或许早被控制住
古时候有一个类似于天文台一样的部门叫做太史局,里面的官员是专门负责研究天文现象的,但当时人们的思想并没有如今这般先进,一观察到天上有什么异相出现,就立马会与玄学联系起来。在公元626年,官员们检测到了有太白金星出现李世民的宫殿之上,于是他们立马跑去告诉给李渊,众人都以为李世民是想要夺皇位。
李渊理想中的继承人可不是李世民,在听到官员们这样说之后就立马传他进宫,想要亲自询问。李世民自然是满口否认,但大家众说纷纭,都认为李世民是下一任皇帝。太子听后心里不舒服,于是联合了三弟李元吉在玄武门设下埋伏。结果这事反倒被李世民的手下听说了,于是将计就计,李世民反过来率先安排好了埋伏的兵马,暴起杀了这两兄弟,随后带着手下进攻逼迫父亲退位。
李世民没有杀自己的父亲,却当众杀死了兄弟二人,他的逼宫是沾满了手足的鲜血,也算得上是比较残忍了。等到他进宫之后,手中拿着利刃逼迫着父亲退位,好在他父亲当场怂了,同意了退位。但是有很多人认为,如果李渊不愿意退位的话,恐怕也会被自己的儿子给杀死。但关于这一段历史,史书上并未详细记载出,毕竟李世民杀父逼宫传出去会被世人唾骂,他哪怕是真做了这件事也不会让人宣扬出去的。
李渊的退位却极为蹊跷,仔细思考一下这件事,恐怕他早已在暗中被控制住了,因为他儿子极为擅长谋略,不会没做准备就去作战。恐怕在当年逼宫之前,李渊早就失去了自由,等着他的只有退位做太上皇一条路。
极大一部分史学家也认为当年他是早就被囚禁于后宫之中,等到李世民弑兄弑弟入宫之后,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夺得皇位。所以当年作战的战场其实有两处,一处就是在玄武门,李世民和两位兄弟大战,最终将他们杀死;另一处就是在宫内,可能他联合了宫里埋伏下的棋子,控制住了还不知情的皇帝。里应外合之下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够成功逼宫。
想要当上帝王就必须做出果断的杀伐,李世民一路走来可能是被欲望驱动着,才会踏着亲人的血坐上帝位,走上权力的至高峰。但李世民并没有在杀死兄弟之后再将他们的下属给杀了,反而是中用了其中很多人才,这种恩威并重的方式也能够稳固他的权势,能够得到这些人才们的真心。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玄武门之变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作为长子,李建成在唐王朝没成立之前所立下的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李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大唐帝国。李渊先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于河东和晋阳密结各路英雄,收罗人才以备起兵。当时李世民不到20岁,阅历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渊就把宝押在河东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东独当一面,并参与了太原起兵 密 反。
公元617年,李渊砍掉太原副留守的脑袋,宣布起兵反隋。从太原起兵到攻占长安,经历了多次惨烈的战役。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总指挥都是李建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指挥了几次讨伐,武德三年到武德七年,李世民征伐外委,功名日盛,而李建成主内,在辅佐李渊处理军国大事,李渊外出,李建成要居守监国。也正因为此,李世民收买大臣,在李渊耳边吹歪风,李建成实际上已经是准皇帝了,李世民收买的大臣只会吹李世民东征西讨之功。李建成在辅佐李渊的同时也进行了几次行动。只不过李世民在台前,太子李建成在幕后。李渊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兄弟二人的矛盾。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李世民收买了驻守玄武门的兵首,为了做皇帝弑杀了自己亲哥哥李建成,兵戈“保卫”李渊,李渊被迫三天后立李世民为太子,2个月后李世民篡位登基,李渊才做了不到8年的皇帝,李世民做了一个仁义道德之下的君王,真正地王道没有半点虚伪的仁德,李世民永远缺少,可惜了一位仁者----太子李建成,永远的大唐开国太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得知情况,决定先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尉迟敬德身披铠甲“保护”唐高祖李渊,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2个月后,李渊退位,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
“玄武门之变”不是个开始,而是个结局。一个长幼继承权斗争的结局,一个新旧势力斗争的结局。抛开这场政变,从武则天的出身来看李世民时代。武则天的爹武士彠原本是太原城里的木材商。骆宾王也说武则天“底实寒微”也就是她爹是出身平民的暴发户。怎么暴发的?靠为唐军处理军马粮草。传说武士彠要死了,他的儿子们要抢尽他的遗产,那么后妻和小女儿媚娘将没法过了。所以李世民就把武媚娘接进宫做了才人,好好养起来……
李世民曾经评论大世家崔氏的时候也贬斥这个家族不出人才,只会联姻。纵观和李世民亲近的臣子,大都出身不高却身有长技……由此可知,李世民的唐军之所以能够在隋末乱局中一枝独秀,都是因为李世民“唯才是用”的用人方针。
李世民会将胜利果实与自己的手下分享。初期秦王府节节胜利,获得无数财货土地,都分给了秦王府的这些幕僚,譬如房玄龄杜如晦之类的。这就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贵族们认为李世民“吃独食”,不公平——自来都是有权有势的贵族们得到一切,贩夫走卒们得点残汤剩饭就应该谢天谢地了。
后期这些贵族们就不让李世民出马打仗了,他们要自己打仗捞财富。这些人里偏偏就包括李世民的爹和兄弟。
谁知仗不是那么容易打的,打输了是会死人赔钱的。最后还是要依靠李世民的秦王府。但是李渊卖了个小聪明,他的太子是李建成。这人的性格和他爹差不多,四平八稳没才华的一个世家子弟而已。李渊觉得这样就可以调和新旧势力的斗争,不让李世民压倒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
但是出身低的人得罪了出身高势力庞大的贵族是会死的——如果李建成一即位,李世民势必被撂在一边。那么李世民的幕僚们则不仅面临自己披肝沥胆得来的战利品没有了,性命也将不保。对于这一点,李世民本人是一再犹豫,他的幕僚们却等不得了,一再催促他想法子即位。
李世民的手下都是身经百战人世历练的大才,想整死李建成李元吉简直小菜一碟。但问题关键不在这两个人,而在李渊。怎么处置李渊,得到帝位才是问题的关键!杀,不合适;放着,也不合适。所以尉迟敬德冲进去先挟持了李渊。不管前面玄武门战斗结局如何,皇帝被控制了,来面见皇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照样是个死!
而李建成李元吉这一对难兄难弟没等到见尉迟敬德就先去见了阎王。
然后是让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当时是用吸食父亲乳头的动作明确表示——只要他在位就一定不忘父亲的生养之恩而善待父亲。李渊大势已去,反抗却过于危险,也就在这样的优待条件下投降了。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实际上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出身贵族世家,又加上比较贴近农民的生活,关心民生,在位期间唐朝国富民强被后人成为“贞观之治”。在历代的皇帝中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由于亲眼看到隋朝的灭亡,所以很有危机意识,不断地告诫自己。
二、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执政风范。 有宽广的胸襟,不会因为是旧臣而不用,也不会因为直言进谏而生气。
三,有高度的制空能力,对好话也保持很高的警惕。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唐朝达到空前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