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15 18:54:14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史学家眼里一直是很有争议的。尤其是西方国家,普遍不承认元朝属于中国,甚至网上还有“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说法,那么为何世界不承认元朝是中国呢?一起看看吧。
世界不承认元朝是中国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像蒙古人那样把自己的帝国扩展到如此幅员辽阔的地区,鼎盛时期,蒙古帝国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国土横跨亚欧大陆,面积达3300万平方公里 ,是连续面积最大的帝国。历史上曾经的大帝国中,亚历山大帝国面积550万平方公里、罗马帝国500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帝国1340万平方公里、中国唐帝国1237万平方公里、清帝国1502万平方公里,都与蒙古帝国的版图相去甚远。虽然殖民时代大英帝国的面积达到3578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但那是在开辟了美洲新大陆等新增版图的情况下,且大英帝国的国土并不连续,对周边的欧洲诸国并无统治权,即使在殖民地,贸易上的联系也大过政治上的统治。
蒙古帝国兴起于蒙古高原,在蒙古大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国之前,蒙古人先后称臣于中国境内的辽朝和金朝,史称“蒙兀王国”。此时中国版图范围内,分布着七个主要的政权或区域:1、蒙古地区。以蒙古高原为主,位于今大兴安岭以西,居延海、阴山山脉以北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2、西辽。位于今新疆及其西至巴尔喀什湖、阿姆河之间。3、金朝。位于淮河、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及大兴安岭以东地区。4、西夏。北起河套,南至陇山、河湟地区,西至河西走廊西端。5、南宋。位于淮河、秦岭以南(除云贵高原以外)。6、大理国。位于云贵高原及周围部分地区。7、吐蕃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及周围部分地区。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大蒙古国”,即位蒙古大汗,号称成吉思汗。从此,蒙古大军开启了东征西讨的征程,大致过程如下:
1209年~1218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为其打开了挺进中亚与欧洲的门户。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威胁中都(今北京市),并攻陷了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大批州县。1214年,蒙古军进抵中都,金朝皇帝金宣宗迁都南京。1219年~1222年,成吉思汗兼并花剌子模(今中亚细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1223年,成吉思汗派兵继续西进,在钦察草原上击败钦察9部联军,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罗斯大公,后撤军。1226年,病危的成吉思汗再次征讨西夏,次年西夏灭亡。同年,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病死,他的儿子窝阔台汗(元太宗)继位。1234 年,蒙古与南宋议定南北夹击金朝,金朝灭亡。同年,窝阔台就与臣下议定攻宋,并袭败北上宋军。灭宋的军事行动持续了40 多年,在长江上游的四川、中游的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和淮河中游,战争进行得尤其激烈。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攻占基辅。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达奥地利的维也纳附近,这是蒙古大军所到的最西部地区。1252 年,蒙哥汗(元宪宗)命忽必烈攻破大理城,1254年,大理国灭亡。灭掉大理后,蒙古军进入吐蕃,完全控制了吐蕃地区。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定都北京,改国号为“大元”,史称元朝。1274 年,忽必烈下诏伐宋,发动全面进攻。1276年,元兵逼近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宋廷奉表投降。尽管文天祥等在南方继续抵抗,但终究回天无力,1279 年,南宋灭亡。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的版图历史上第一次完全被异族侵占,汉人失去了全部的统治区域。虽然后来,中国版图在清朝时又完全被满族侵占,但在之前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从来没有发生过。五胡十六国时期,汉族人差点被游牧民族灭族,但最后还是挺了过来,而且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元朝初年蒙古兵南下时,蒙古士兵对汉人大肆屠杀,汉族人口丧失约7000万。元朝时,汉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大不如前,统治者把国人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里汉人是指金国汉人,南宋的汉人称为南人,是位居第四等的。尽管如此,元代汉人仍然是社会的主体人口,占据最大的比例。元朝仍然可以称作是中国的朝代,因为在统治过程中蒙古人也逐渐被汉人同化。如果放到世界历史的维度,一个地区某个种族的人口被异族统治甚至完全被另一种族替代是非常常见的事,比如印度,曾经被英国统治印度89年,难道这段历史不能被算入印度历史吗
其实,完全的种族划分并没有什么意义。南北朝时期,中国版图上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融合,汉人和游牧民族之间的界线已经比较模糊,像隋唐的开国皇帝,都带着北方异族的血统,到了元代,这种民族融合更加充分,大量蒙古人与汉人通婚,据称,现今北方汉族人口的四分之一都带有蒙古血统。
蒙古帝国鼎盛时期,疆域横跨欧亚大陆,欧亚大陆总面积5400多万平方公里,仅蒙古帝国就占去3300万平方公里,占到60%以上。此时,美洲大陆和大洋洲居民尚未开化,非洲也都是一些原始部落,中国已经被完全占领,欧洲人口被挤到大西洋沿岸。可以说,此时蒙古帝国的领土占据当时地球上人类领土的大部分,蒙古人的铁骑几乎令全人类闻风丧胆。
但此时的蒙古帝国,并非完全统一。成吉思汗在位时,帝国还是统一的,在窝阔台当大汗时,也还可以指挥其他各部,但到蒙哥(宪宗)和忽必烈(世祖)时,各部已经不相统属,互相争夺大汗的位置,蒙古帝国分裂成元帝国和四大汗国,即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分布区域如下:
此时元帝国的版图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最大的:在北方,西起今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在西南,包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今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元帝国的面积远远大于另外四大汗国,虽然元帝国与四大汗国互不隶属,但此时元帝国绝对在整个蒙古帝国占据老大哥的地位。说中国是蒙古帝国的总部,也不为过。元帝国曾试图征讨越南、日本、朝鲜等地,但均遭失利。
1368年,汉人朱元璋命大将徐达率25万大军直逼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后妃、子女仓惶逃回蒙古草原,鼎盛一时的元朝从此灭亡了。此后到16世纪的一百多年间,蒙古帝国另外四个汗国也相继衰落灭亡,蒙古人从此退出了世界历史舞台。从1279年的崖山海战统一中国,到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统治中国只有不到90年的时间。可以说,蒙古帝国兴起在中国,失败也在中国。
?
元朝时,出现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两大流派,熔于一炉的繁荣景象
由于阿拉伯世界的学者大量来到中国,而宋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已经相当繁荣,中国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得到了新的营养,因而在元帝国这样一个民族十分复杂的辽阔国家里,依然有着沿古老的传统向前发展的力量。元朝建立之前,追随成吉思汗的金国人赵知微和契丹人耶律楚材都曾研究过天文历法。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大汗幼时曾师从阿拉伯人学习过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由阿拉伯数学家从希腊文摘译成阿拉伯文)。伊尔汗国建立后,旭烈元(1219-1265)派阿拉伯天文学家在伊朗西北部建立了马腊格天文台。许多中国人和西班牙人也在这里呆过。后来蒙古族天文学家鸟鲁伯格(1394-1449)在撒马尔罕建立了天文台,通过观测,在1420年编成了《乌鲁伯格天文表》,这个表曾在中亚和欧洲风行一时。
忽必烈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他曾广泛地搜罗各地名土和科学家。除数学家李治始终不肯在元朝为官外,金国学者王恂(1235—1281)和郭守敬(1231-1316)、波斯人扎马鲁丁(元初人)、阿拉伯人爱薛(1226-1308)等和一大批东西方学者则聚集到了这个政权之下。元朝时在天文学和数学方面出现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两大流派熔于一炉的繁荣景象。郭守敬是其中的佼佼者。据《元史天文志》记载,金亡时留在北京的天文仪器已残旧,他被任命负责新仪器的设计和监造。郭守敬在这时大胆而天才地改进了西汉时制出、宋时改造、金时沿用的浑天仪的结构。过去10吨多重的铜仪器经过他的改造后结构简单多了,反而能更加方便地观测天象。经他改造过的浑仪结构与原来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是一个地平经纬仪,当时被称为立运仪,现在一般称简仪。
除此之外,他还设计制造了另外十几种天文和计时仪器。利用新仪器,郭守敬组织测量了前人未命名的1000余颗恒星,使记录的星数从以前的1464颗增加到2500颗,并编制了当时星数最多的一张星表。在当时的天文仪器中,还有扎马鲁丁制造的六七种中亚人用的天文仪,这些中亚仪器的汉名说明它们和传统的中国天文仪器的功能差不多。据说这位波斯人还在中国制造了第一个地球仪。但不知他是根据什么思想和数据造的,因为当时地球各个部分还没有被人类完全发现,甚至它的球形也只是一些人的推测。但他带来23种阿拉伯文的科学书籍则是肯定的,其中之一是希腊人托勒密的《天文集》的译本。担任太史令的王和郭守敬的另一件重要工作是负责主编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
这个历的回归年的长度同今天的公历相同。显然,王和郭在数学计算方面已经创造性地应用了阿拉伯人传来的几何学一球面三角方法。郭守敬由于长于数学和天文,继王恂升任太史令。他还主持了元初的几项重要水利工程,发明了以海平面为基准来计算两地间高差的方法。为了一些水利工程设计,郭甚至还亲自上溯考察黄河源。元代黄河源的最先考察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当时的招讨使都实率人抵达河源,翰林学士潘昂霄按阔阔(都实的弟弟)的叙述,写成了《河源志》一书。自然,西藏并人元朝版图是开展这一探险的政治前提。在蒙古帝国扩张的过程中,地理考察十分时行。所以,元朝时出现了许多游记、地理志和图志之类的图书。其中游记有耶律楚材的《西游录》,随丘处机(148-1227,号长春真人)游历中亚的李志常的《西游记》,随常德(蒙哥大汗时的特使)于1259年到波斯西北部西觐皇弟旭烈兀的刘郁的《西使记》。
还有作为元朝使者随员到柬埔寨的周达观(1295-1297年在東)所著的《真腊风土记》,游历南海及印度洋沿岸各国的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等。朝廷所修的地方志是1300卷的《大元一统志》。这部洋洋巨著中引用了北宋976-984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中不少材料。当然,在地图方面最有价值的大概要算朱思本(1273-1337)绘的《與地图》了。他用10年时间,总结了唐宋以来的地理学成就,还做了不少实地调查,绘成此图,它反映了元朝勘察河源的成果,精确度较高,成了明清舆图的重要范本。这些地理知识大增了中国人对海外的认识,明初的郑和下西洋是以此为前提的。元代最有名的大数学家朱世杰(约1280一约1350)是河北人他“周流四方,复游广陵(扬州),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四元玉鉴序》)。朱世杰是一位集当时数学之大成的民间数学家。他的成就不必多举,仅《四元玉鉴》一部就够了。
这是一部讲多元高次方程组和高阶等差级数问题的书,其中高次招差的一般公式和后来牛顿的公式完全一致。他的研究水平已超出了秦九韶和李治。有名的科学史家、美国人萨顿在《科学史导论》中称朱世杰是“他所生存时代的,同时也是贯穿古今的一位最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四元玉鉴》“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ー”。显然,朱世杰的成就已超越了中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的范围。他的成就也超越了所谓中国数学只研究实用问题的传统。科学本身是超越民族的,中国学者也可以超越中国传统——这种超越本身就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生。当然,任何超越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些条件是由更广阔复杂的历史自身造成的,是任何杰出科学家所不能随意改变和创造的。朱的才华闪烁在元朝时曾县花一现的中外知识杂汇的历史背景上。他的数学思路中仍是以“天地人物”四元代替四个未知数来解四元方程,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也很明显。
在元朝时,阿拉伯数字和笔算方法已经传人了中国,许多数学著作也由阿拉伯人带到中国,中国的算术也影响了阿拉伯人的数学。在日本和朝鲜,南宋杨辉和朱世杰的著作都被翻译刻印,日本的算学家们还对这些书加了注解。元代中国的传统医药学和中亚的医药学——回回医药学,进行了一次交汇,但这种交汇是不彻底的,因为医药学家各有所长,就医者亦对医生有所选择。元朝设立的广惠司是中亚人组成的医疗机构,它主要为官廷炮制回回药剂,为宫廷卫士和大都的外籍人治病。这个广惠司在朝廷的地位相当高。太医院里中医的地位仍然不低,而且在民间,汉蒙藏各族人民自然多由本族医生看病,其中藏医对蒙医有很深的影响。这多少和元朝统治者尊重西藏的宗教有关。从政治的角度看,元朝对刚刚归属的世界屋脊上的宗教给予尊重也是明智的。
由于中亚医生的活动,某些新药和特殊的治疗方法在元代融会到中国传统医药学中。同样,中国传统的医药学和针灸术也在中亚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元代中医方面有两个大家。一个是宫廷骨科医生危亦林(1277~1347)。他写了一部骨科专论《世医得效方》,其中记有用曼陀罗和乌头作麻醉剂的方法。危亦林在临床中使用了这种方法。这是文献所记的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使用。在当时,这种技术无疑是使病人在开刀时免除疼痛的妙术。另一个是民间医生朱震亨(1281-1358),他是金代名医刘完素的三传弟子,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由于他用药治病以补阴为主,故被称为养阴派,是刘完素、张从正、李果之后的金元四大医家中的最后一位。元末明初的民间医生滑寿也很有名。他曾从几位医生学习传统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之类),尤其对针灸学有独到的研究,与北宋御医王惟一齐名。他于1341年写出了《十四经发挥》。日本人在针灸取穴时多以滑寿的穴位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