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12 22:52:34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八年级下册已经接近这个阶段的尾声。可是这样的历史课堂笔记又该怎么记录呢?今天小编分享一下八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到了初二,学生的任务也加重了,特别是物理这门学科,大部分学生都能感觉听不懂,学不会。
八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2019年中考,许昌市、濮阳市、济源市已将生物、地理学科纳入了文化课考试科目。这三地八年级的同学于6月27日上午参加了地理和生物的考试。随着生物、地理学科在各地逐步被纳入中招考试的范围,它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了,特别是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
其实早在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已经宣布将生物、地理于2018年纳入全省中招统一考试科目。
但是在2018年的5月份,省教育厅鉴于目前全省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极不平衡,施考条件参差不齐等因素,经研究决定,暂不将生物、地理学科纳入全省中招统一考试科目,但各地市可自主确定两科评价方式和结果使用办法。虽然在2018年教育厅宣布暂不将生物、地理学科纳入全省中招统一考试科目,但是在2019年已有三地将生物、地理学科作为了中考文化课考试科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越来越多的地市会将这两科纳入考试的范围,最终实现全省统一考试也是必然的结果。对于初一、初二的同学们来说学好生物和地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很有可能我们在八年级的期末就要参考这两科的中招考试了,这两科如果考的好的话,我们进入初三心理上会有些优势,反之则会给我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这两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进入初三的状态。
那么生物和地理这两学科该如何学习呢?其实初中生物和地理难度不是很大,这两科的学习,跟其他学科一样,只要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基础和准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好课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1)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含义,对重点内容、名词概念要画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例:《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虽然字面比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结构,各自作用不同,应通过预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预习是将下次课要学的内容事先熟悉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不必花费大量时间,遇到难于理解、理论性比较强的问题,可在书上做一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例: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遗传和变异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可以等待课堂上注意听教师讲解。3)预习时可以写预习笔记,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例: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一节预习时可以归纳成:显微镜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每个部件的位置,能够区别目镜和物镜。预习后,看书后面的习题是否会做,检验一下预习的效果。实际上对生物课感兴趣的学生在上课前五分钟左右就能把上述内容预习完。二、如何提高听课效率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上课占了大部分的时间,无论哪个学生要想学习好,都要寄希望于课堂。怎样提高听课的效率呢?1)上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要带着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听讲;2)听课时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师的思路,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和所强调的关键内容;3)认真记笔记,笔记要记重点、要点。板书既能反映知识的要点,又能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应该记录的。4)如果听课与记笔记发生矛盾,应该先以听懂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课后再回忆、补充、整理;上课要动脑筋、想问题,特别是老师提问,要积极思考,举手回答,一个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流畅性,都比不举手回答的同学强得多;5)听课要抓住重点。一节课讲的知识太多,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求不同,老师会教给学生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学生要很好掌握,学好教材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基本观点和原理。比如"进化"的原理:进化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统一的原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矛盾的原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三、课上注意巩固教师授课如果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巩固复习。学生自己复习时,对教材内容要先理解,再尝试记忆。学会识图,对图是否理解,是否会画,各部分名称是否记住了。觉得自己对教材问题不大,可以做题检验效果。四、要注重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做每个实验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在做每个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五、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我们在学习食物链的时,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链”的定义是什么?谁是被食者?谁是捕食者?他们之间是怎么样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的?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列举出2个简单的食物链。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六、课后复习要及时复习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记忆的过程,是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有的学生平时不注意复习,考前突击觉得自己都会了,但一考试就答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然考不好。如何复习才能做到更好地减少遗忘?复习要及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的知识在短时间内遗忘得最快,而后遗忘速度减慢,因此学完新课后,必须及时复习,以减少遗忘。复习的步骤。1)先进行尝试性回忆,就是在课后复习时,按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回忆一遍,一边回忆,一边记录要点。2)然后阅读材料,看一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回忆不出来,这些内容要重点看。边看、边想、边写,将概念、原理勾画出来。3)最后是独立完成作业。七、课外提高自学能力课外学习应灵活自由、方法多样,目的在于深刻理解教材,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学能力。需要提醒的是尽可能的选择的书籍要适合自己,还要正确处理课内课外的关系,安排好时间。另外,课外学习要记笔记或记卡片,记卡片要分门别类,便于浏览和记忆。
一、联系生活
1、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2、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二、培养兴趣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2、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3、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三、图文结合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人类与环境”内容,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分析理解,可以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的各章重点、知识点总结,趁寒假期间好好预习!
初中同学普遍感到物理难学,特别是到了初二下学期,更觉得物理抽象,难于理解。这是由于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就如同找到了金钥匙,物理殿堂的大门会向你轰然打开,你的物理成绩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下面是一位学霸的学习方法计划:
1,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
2,注意培养阅读、语言表达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应能独立阅读教材,找出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概念及规律,能把一般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
3,培养物理的解题思维,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能力。学习物理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老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特征。
4,还必须多做题,强化思维训练。当我们的物理解题思维建立之后,还要进行强化训练。强化思维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巩固,是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是使你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我们也可以试着用这位学霸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的各章重点、知识点总结。通过自己的预习,看能不能将八年级下学期的物理弄明白?
历史汕头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作用:临时宪法作用。
国家:中华人中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国家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进京赶考”结果
主席: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首都: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国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纪年法:采用公元纪年
纪念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备)“进京赶考”开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代表性)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开国大典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时间:1949年10月1日
54(五四运动/54个民族)门礼炮齐鸣28(共产党奋斗28年)响。
新中国成立意义:
国内
国际
1.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4.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 中国人民终于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西藏和平解放 1951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宣政院,清朝—驻藏大臣,班禅·达赖喇嘛)。
人物: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希望早日解放西藏) 阿沛·阿旺晋美
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意义:祖国大陆(港澳台无回归)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抗美援朝 (对外巩固政权)
背景1: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背景2:美国悍然派兵保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涛。侵犯我国主权] 背景3: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时间1950年10月 司令:彭德怀 军队:中国人民志感军 敌军:“联合国军” 司令:麦克阿瑟
首战告捷:1950年10月10日夜 抗美援朝纪念日:10月25日
上甘岭战役---黄继光 抗美援朝的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结果1:美国侵略军退回 “三八线”(韩国)
结果2: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脊为“最可爱的人”。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3课 土地改革 (1950-1952底)
土地政策
1.国共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2.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3.解放战争:耕者有其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背景/原因1(根本):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背景/原因(直接):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时间:1950年,开始标志: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
内容: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公有制).
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拥有使用权+所有权)
1952年底,除少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新疆,西藏,台湾)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根本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1.解放农村生产力2.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1953-1957年底) 背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背景1: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1950-1952土地改革)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改革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背景2: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一桥二铁三道路四工厂: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 宝成、鹰厦等铁路,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现代第一个钢铁厂 汉阳铁厂—近代第一个钢铁厂
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工业强国≠完成工业化建设。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内容: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社会主义类型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意义: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1.(根本/国家):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原因 2.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完成标志: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启示:政策要适应国情,要符合利益。
公私合营 1954-1956
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土地改革)和国营经济力量(“一五”计划)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0?2?0?2
完成标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赎买政策≠购买意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2.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制度:私有制→社会公有制 政治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1956---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共八大) 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资料简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作用:临时宪法作用。
国家:中华人中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国家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进京赶考”结果
主席: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首都: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国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纪年法:采用公元纪年
纪念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备)“进京赶考”开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代表性)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开国大典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时间:1949年10月1日
54(五四运动/54个民族)门礼炮齐鸣28(共产党奋斗28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