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06 22:32:22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同时鸦片战争也标志着近代史的开端。那为何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我国近代史开端是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但是有人说不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相信各位喜欢历史甚至不喜欢历史的人都能脱口而出——1840年鸦片战争。这是根据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来划断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水岭,即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而中国革命的任务也由单纯的反封建变成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任务。根据这一条线索,1840年鸦片战争成为我国近代史的开端,并且教科书也给出了这样的结论,一直贯穿小学到大学。
历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没有定数,同样的史实,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分析推论研究,会有不同的感悟,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些问题豁然开朗,有些结果具有颠覆性。就中国近代史开端,这一备受瞩目而发散性的话题,早已有不少学者专家争论不休,现今已成“百家争鸣”的态势,那么针对这一问题,都有哪些额外观点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是对于中国近代史开启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否定。持其他观点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否定鸦片战争为近代史开端。
第一,是史实之争。
有部分学者专家认为,按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世界近代史的说法来推论,近代史开端应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使封建社会加速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并且影响广泛。以此为标准,来分析鸦片战争,认为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并未向着资产阶级社会发展,反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旧处于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皇权至上,思想上中学为体,革命上毫无建树,太平天国等形式的起义还是以反抗为主,以土地为核心,并没有对原有的生产方式造成打击,而近代的工业也并非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所以持有该观点者认为,鸦片战争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
第二,是史观之争。
有部分学者专家认为,革命性质的改变,即从单一的反对封建统治,到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革命任务,并不能体现出时代的变革,也不能作为划分近代史的依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比较,得出结论。持该观点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通过其全新手段,倾销商品,控制关税,开设银行等对中国进行的掠夺,在本质上来看,与游牧民族对中原文化的掠夺并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其结果只有灾难,并列举了南宋和明末所面临的局势,同为面对本国和外来侵略者,革命任务变了,其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持有该观点者又以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为例,中原王朝生产力先进的时候,对北方游牧民族用兵,并没有改变其落后于中原王朝的社会性质。所以,持有该观点者从以上两个观点,在史观上否定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该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在不否定其结论,单从观点上来看,不管所谓的纵比和横比,都不在同一历史节点上。既不能拿骑马射箭,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比作船坚炮利,生产社会化的西方列强,也不能把奉正朔,行教化的中原王朝比作搞民主,求科学的帝国主义。首先,生产力上存在很大不同,无法达到刺激社会变革的地步。第二,战争性质不同,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夺取生存空间与保护生存空间的战争,而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已经牵扯不到生存问题,完全是出于剩余价值所创造的利益问题。所以我认为该观点的比较方式不正确。
第三,是思想之争。
有部分学者专家认为,近代史的开端应从近代思想的诞生开始,而近代思想的诞生恰恰不是因为鸦片战争而传入,近代思想的根源,存在于国内。持有该观点者认为,早在15世纪,中国就诞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近代思想,也随之诞生。尽管鸦片战争之后,我们认识到了西方的政治,法制,科学等新思想,但是这些思想并没有引起我国社会的巨变,并形成转折,所以持有该观点者,从思想上否定鸦片战争为近代史的开端。
这些观点的持有者从这几个方面否定鸦片战争为近代史开端,那么他们认为的近代史开端,又有什么历史标志呢?
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开启于1894年,兴中会成立。原因有三,第一,因为兴中会成立的宗旨是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联合政府,从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第二,兴中会等组织后来组建的同盟会,从1894年到1911年短短十七年间,发动了几十次武装起义,给与封建王朝沉重的打击,尤其是武昌起义,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终结。第三,在思想意识上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因为自兴中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以后,任何复辟帝制的活动都难以实现,这说明兴中会和后来的同盟会在思想上将帝制彻底否定。
还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开启的标志,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虽然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洗礼,但是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时代的变革,世界的局势,更不用提参与其中了。而在鸦片战争中丧失的,不过是赔款,关税,开口通商,割让片土,这些得失不足以让清政府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首都沦陷,圆明园付之一炬,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打破了大清天朝上国的美梦,被迫认识与承认自己在世界格局当中所处的位置。随后,清政府内部也有了华夷之辨,开始寻找自身的不足,并展开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工业近代化的第一步。外国的侵略势力从沿海的口岸深入到内地,从经济上扩大到文化上,使清政府不得不被动与世界接轨。从以上三点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让清政府认识世界,谋求自身变化而迎合世界,被动的接触世界,所以持有该观点者认为,中国的近代史始于1860年。
第三个观点是中国近代史始于甲午中日之战。原因是甲午之战从外交到宣战最后到战后和谈,是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第一次以近代的外交形式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其战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近代的生产方式以被动的形式出现了中国的土地上,虽然之前洋务运动也曾发展近代工业,但其生产关系还是封建买办性质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甲午一战,大清耗尽心血筹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事从朝鲜深入到内陆,旅顺惨遭屠戮,这一切居然是清朝身边的弹丸小国日本所为,这让相当一部分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来。从此之后,救亡图存,融入世界的道路,从体用之道,上升到了制度之争。不管是后来的戊戌变法,还是兴中会同盟会组织的大小起义,其核心目的无不是在体制上下手,从此开启真正的体质过渡时期。
以上三个关键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史观,以社会性质,革命任务为近代史划分依据的三个观点,分别以转折性事件,与世界接轨和制度近代化为划分近代史的标准。
还有诸多诸多学派,以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和亚洲近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划分依据等等,对此认同者甚少,在此不一一列举。
那么到底哪种说过更接近于正确呢?除1840年之外的观点,尚无给予肯定和否定,民间对于这一问题还是持有比较开放的态度。我们也不妨开放性的看待这一问题。
一个历史时期的过渡和一个时代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妨把近代史的开端分为多个节点来看。从1840年鸦片战争导致我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的改变,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体用之争,再到甲午一战体质上的求变,最后兴中会成立的巨大转折,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我国从古代步入近代的里历程,我们把这一个个阶段作为我国逐渐步入近代的历程,而非决定性标志,在这一观点下看待近代史,可能会让你得到一些帮助。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说起鸦片战争,那就不得不引起每一个中国人的反思了。鸦片战争直接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它标志着中国的地位在一步一步的下降,并且通过这一次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非常多的不平等条约,例如《马关条约》,而且还被迫开放了很多的港口。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这一路走下来可以说是非常的艰辛。以前的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远远的落后于世界的浪潮,不参加外交,而且自认为自己的国家发展的最好。其实闭关锁国,锁住的不是国家,而是国人的思想。
第一次鸦片战争,在英国也被称为第一次英中战争。其实是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在历史上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之前,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而国门打开之后开始一脚踏进了近代史的进程,有外来入侵,中国国民也进行了非常多的反抗,虽然一定程度的打击了英国的侵略者,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有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就无法去抵御先进的政治。
战争以后,中国割地赔款,不仅丢了尊严,危害了中国的主权,而且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毫无独立性可言。但是同时它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如果没有这一次的战争,中国估计还在天国思想,还在天朝大国的思想当中,也就不会有进步了,虽然是被迫的进步,但结果还是好的,只是过程是非常痛苦,而且也不是自愿的。
国门打开之后,资本主义开始慢慢的发展,小农经济也开始在慢慢的瓦解,土地兼并也非常的严重。后来清政府也开始用四书五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但是这一些根本不能够抵挡外国侵略者带来的先进思想以及不同的经济制度。第一次鸦片战争看似非常的残酷,而且带来的弊端也不计其数,但客观的说,它就像在雄狮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唤醒了这个正在沉睡的雄狮,如果没有这狠狠的一鞭子,那中国不知道还要沉睡多久。也可以说《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等等在一定作用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所以说,无论是对于第一次战争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都应该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用进步的思想对待历史事件。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存在几种说法?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
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种说法。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1、第一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中试图挽救其衰亡命运而从事的现代化努力,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属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
2、第二个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独裁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