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16 10:18:40
血战钢锯岭是真实的吗
导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抗日不止是中国,还没有美国大兵!最近上映的电影血战钢锯岭是真实的吗?太凶残了,太血腥了 ,也太真实了!《血战钢锯岭》却让我找到了第一次看R级战争片时的震撼和惊骇。死神在战场上游荡,高效无情地收割灵魂。一个龙套角色,前一秒钟还在说着台词,下一秒就被子弹穿透了钢盔。我没有见过战争的真貌,但毫无疑问《钢锯岭》是我在银幕上所见过的尺度最凶猛的战争戏。
血战钢锯岭是真实的吗
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已于12月8日在内地全面公映。
上映首日,这部堪称影史最伟大的北美R级战争片便火力全开,获单日票房冠军。并被观众和众多业内人士称为是“2016年底最值得一看的视觉盛宴”。
2016年已进入尾声,在这最后一个月中,好莱坞大片钱途堪忧。
皮特的《间谍同盟》票房口碑皆输。
蒂姆·伯顿脑洞新作《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在开画一周后票房勉强过亿。
目前看来,只有日本动画电影神作《你的名字。》仅凭一人之力打败了整个好莱坞军团。
而12月末将在全球上映的的《刺客信条》、《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等好莱坞大作也都在内地改档到明年一月。
老圈猜测应该是为《长城》空出档期。
张国师强势归来,尔等速速退下!
眼看着十二月上旬无片可看了,一部战争大片却给沉寂的内地院线打了一剂强心针!
它就是近年来最棒的战争片《血战钢锯岭》
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血战钢锯岭》预告:
本片于11月初在北美公映时,收获了如潮般的好评。
IMDb评分8.6,烂番茄新鲜度稳定在86%,观众好评度高达95%。在国内,豆瓣上也给予了其8.7的高分。
专业影视媒体《好莱坞报道者》盛赞本片作为一部战争电影“成功地将优雅与恐怖融合在一起”。
那么影片是如何具备如此高的素质的,以下老圈为你一一解读。
传统战争片没落形势下的异军突起
新千年以来,传统战争片一直在走下坡路。
似乎在现代战争神作《黑鹰坠落》与二战神作《兵临城下》后,战争片彻底陷入了低谷期。
吴宇森耗巨资打造的战争大作《风语者》遭遇票房滑铁卢,投资高达1.2亿美元,上映3周后票房居然还不及3300万美元,直接导致了米高梅后期资金短缺直至倒闭。
在此之后,鲜有大手笔的战争电影了,越来越多的制片人将目光转向了伊拉克、阿富汗等现代战场。
于是以《拆弹部队》、《猎杀本拉登》、《勇者行动》、《孤独的幸存者》等反恐战争题材的影片逐渐成为了战争片的主心骨。
尤其是《拆弹部队》,以小博大,打败《阿凡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传统二战题材佳作,仔细算算也只有东木老爷的“硫磺岛两部曲”与皮特的《狂怒》真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岛两部曲”从美军与日军双方的角度叙述硫磺岛战役,毁誉参半。
而《血战钢锯岭》却在这一没落的题材中杀出重围。
它刻画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英雄形象——军医戴斯蒙德·道斯。
正如前文所说,戴斯蒙德·道斯严格信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坚信以基督教为信仰作为武器投入到战斗中去,因此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
道斯的战友们都认为他要么是懦夫,要么真的是脑袋缺根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道斯在冲绳岛战役中,在无任何武器的情况下,穿越敌军火线救助了75名伤亡士兵。
这才叫真英雄!之前说他是懦夫的人纷纷被打脸,他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
1945年11月1日,时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他佩戴上了美军最高荣誉的象征——荣誉勋章。
由此成为二战期间第一个拒服兵役,没有任何杀死敌人记录却获得最高荣誉的士兵。
那么对于这样一位“非典型”没有杀戮只有救助的英雄,在拍摄他事迹的影片时是不是应该保持剧情与画面的和谐美好,歌颂和平呢?
恰恰相反!如今在我们面前的是“史上最血腥的战争电影”。
真实到极致的人间炼狱
没错,导演为了表现出反战的思想,反其道而行之,将战场上的暴力血腥展现地淋漓尽致。
并且为了真实还原二战时期惨烈的战争场景,美术设计团队放弃使用3D构图等现代特效技术,而通过人工雕塑等比模型,模拟搭建高仿真度的战场地貌。
更夸张的是斥资5000万美元炸毁了澳洲悉尼郊区一个大农场,营造出最贴近人间炼狱的战争场景。
并且在角色动作场面上使用原生态的镜头语言,最大限度减少后期CG的使用。
于是观众就会在影院看到最真实的战场惨状:
火烧敌兵(这段是实拍你敢信?)
死尸遍地
临距离爆破(同样是实拍,辛苦演员了)
怪不得国外媒体们说它的血腥程度堪比恐怖片。
《综艺》杂志称《钢锯岭》“残忍地令人注目”。
英国《卫报》表示,《钢锯岭》影片后半段的战争场面展现出了导演无与伦比的才华。
血腥场面太多老圈就不一一指出了,如此多的暴力血腥场面导致影片在北美的分级达到了R级。
R级就是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
所以本片能引进国内实属不易,不过部分场面由于太过暴力被删减也是理所应当,不过好在删减镜头总共不超过30秒,比当年《王牌特工》的直接删掉教堂百人斩要好多了。
为区分观赏适宜度,在国内,片方也首次主动采取“分级”模式,在没有官方分级标准的情况下,自发地以鲜明的红色标识提醒观众,“战争几近真实,12岁以下儿童观影需要家长陪同”。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也足以证明该片在还原战争场景上是多么逼真。
两位“loser”主创的东山再起
本片大获成功后,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导演梅尔·吉布森与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
有趣的是,在拍摄本片之前,两人都一度遭遇了事业的瓶颈期,沦为好莱坞的loser。
大导演梅尔·吉布森不必多说,当年足以与卡梅隆齐名的电影大咖。
年轻时作为演员,主演的《疯狂的麦克斯》、《致命武器》等系列商业片部部卖座,其中《疯狂的麦克斯》更是开创了后启示录末世风格的世界观。
人到中年后,他演而优则导,执导了多部叫好又叫坐的商业大片。
如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地球人都知道的《勇敢的心》。
还有引发过巨大争议,一度夺取限制级影片票房冠军的《耶稣受难记》。
然而2006年,他酒驾被捕,并在现场大骂犹太人,之后被认为是种族主义者。
要知道好莱坞的金主们大部分都有犹太血统啊。
于是吉布森被打入冷宫沉寂数年,只能靠接演客串一些烂片刷刷存在感。
如今好莱坞终于原谅了他,给了他应有的创作平台,果然一出手就不负观众的期望。
而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的身世就相对简单一些。
从《社交网络》的一鸣惊人,到接任蜘蛛侠,年轻的安德鲁前几年的运气好到不行。
安德鲁·加菲尔德接任托比·马奎尔,饰演了两部蜘蛛侠电影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与《超凡蜘蛛侠》中的女主角——“石头姐”艾玛·斯通因戏结缘,羡煞一群单身狗。
正当他意气风发踏上人生巅峰时,突遭晴天霹雳——索尼和漫威本部合作拍新蜘蛛侠了,演员钦定为汤姆·霍兰德。
于是《超凡蜘蛛侠》系列说没就没了,安德鲁自然就失去了饰演超级英雄的机会。
祸不单行,不久后石头姐也与他分手了。于是去年一年安德鲁意志消沉,都没有参演影视作品。
直到今年这部《血战钢锯岭》让他重新找回演戏的感觉。
为了演好道斯这个经历奇特的英雄人物,安德鲁花了很长时间去融入角色。
他来到道斯的家乡,走道斯曾走过的路,甚至把道斯看过的书都认真读了一遍,试图了解他是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在残酷的战场上救死扶伤。
正是由于安德鲁的努力,让我们能从预告片中“让我再救一个”的祈祷中感受到主角的良知与信仰给他带来的力量。
如今安德鲁已转运,由他主演的马丁·斯科塞斯新作《沉默》也即将上映。
更值得庆贺的是,《血战钢锯岭》获得了今年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等多项提名。
此奖项一直都是奥斯卡的风向标,这意味着《血战钢锯岭》很可能在明年奥斯卡上大放异彩。
两位曾经的“loser”也终于迎来了新的人生巅峰。
他们用这部杰作向我们证明:
战争片没有没落,只是没遇上好的制作团队而已。他们在银幕上展示最极端最直观的影像画面,不是想增加视觉刺激,盲目的美化战争。而是用道斯这个“不开一枪”的英雄,感化全世界的观众,让我们意识到和平的珍贵。
真实的战争,并不是国产抗战剧中,匪夷所思地轻松手撕鬼子,也不是那些散发着光辉,标榜高大的英雄形象。这部影片的意义,也许就是让我们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理解战场上那些克服了恐惧和软弱,为信仰为国家慷慨献身的真实又普通的一个个生命。
血战钢锯岭是真实的吗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人踊跃应征入伍。
在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堪萨斯小镇上,甚至有人因为体检不合格无法从军而自杀。
道斯也满腔热血,一心报效祖国,他的入伍得到了家人的首肯和未婚妻的支持。
在军营中,他结识了一群战友,并在体能测试中表现优异,获得上级的肯定。
但随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不能杀人的信仰,他拒绝触摸枪械,成了一名违抗命令的拒服兵役者。
坚持信仰的后果令他饱受屈辱:战友侮辱他是懦夫,军方企图用精神障碍做借口把他赶走,上级怂恿团队排挤殴打他,一切都失败后,他们把他送进监狱,接着又要把他告上军事法庭。
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阻止这个年轻人注定要手无寸铁走向战场的命运。
也许一开始,我们也跟片中的其他人一样,觉得他有点傻,有点轴。
就像萨姆沃辛顿所饰的上尉说的,我们都清楚,文明世界的法则在战场上是失效的,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不带枪就上去,那不是脑子有病自寻死路吗?
电影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新兵蛋子们在奔赴战场之路上领教了打仗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看到迎面而来的卡车上,尸体被胡乱被堆叠在一起,死去的士兵就像肮脏的货物一样从战场上运走。
还有满车的伤员,有的面容被毁惨不忍睹,有的满脸纱布鲜血还在渗出,也有的失去了手臂,他们虽然活着,眼中却已没了生气,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留在了战场,只有一具具躯壳逃了出来。
而这一切,跟真正的人间地狱钢锯岭相比,又显得洒洒水了。
我很喜欢看战争片,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黑白老片,到公认的反战杰作《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再到新世纪的热门美剧《兄弟连》《太平洋战争》,都是我心目中的经典。
看多了之后,战争电影中断手断脚,肚破肠流的血腥场面,已经很难激起我的生理反应了。
但《血战钢锯岭》却让我找到了第一次看R级战争片时的震撼和惊骇。
死神在战场上游荡,高效无情地收割灵魂。一个龙套角色,前一秒钟还在说着台词,下一秒就被子弹穿透了钢盔。
你死我活的冲锋和厮杀中,一个美军战士被射成了喷血的布袋,一排日本兵被火焰点燃成串烧,匕首胡乱地扎入敌人的眼珠,人体被手雷撕成两截。有伤员拖着血肉模糊的双腿,喊着我好害怕,鲜血和泥浆混在一起,模糊了他的面容。
当然,我没有见过战争的真貌,但毫无疑问《钢锯岭》是我在银幕上所见过的尺度最凶猛的战争戏。最起码,它丝毫没有遮遮掩掩那些破碎的肢体、横流的内脏、狂涌的血浆,它最大程度地接近我们想象中的二战战场。
曾经有人讨论,为什么世界上每隔几十年就会爆发战争,是人类永远也学不会和平的重要吗?
恰恰是因为,和平年代,人们会将战争浪漫化、娱乐化,尤其是在影视游戏等娱乐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年轻人甚至觉得上战场杀人是一件很酷的事。
而《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让人们清醒。老天作证,战争没有丝毫美的地方,那是人与人之间,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夺取对方生命的过程,人性中任何丑恶不堪的东西,都在战场上暴露到淋漓尽致。
就在这片血与火交织、撒旦的化身肆虐之地,道斯的战友们也震惊了,这个曾经被他们视为胆小鬼的瘦弱男孩,竟然身怀出常人难以想象更无法匹敌的勇气。
战场上,每个人都在拼命抓住一把枪,就像溺水的人的把手伸向一把稻草一样急迫。而这个手无寸铁的年轻人,却坚定无畏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奔向每一个“医疗兵救救我”的发声之地。
当大部队撤离,他决然戴上钢盔,再度冲向那所有人都不想多停留一秒的烈焰焦土中。他脑中唯一的念头是,上帝啊,请让我多救一个吧。
本片导演是梅尔吉布森,他自编自导的史诗片《勇敢的心》国内影迷都非常熟悉,在奥斯卡赢得了多项大奖。
当年《勇敢的心》上映后,有影评人表示,那种幼稚的英雄主义,并不符合历史真实。我估计《血战钢锯岭》在国内公映后,也多少会招来类似的批评之声。
公平地讲,他们的批评并没有错。但《勇敢的心》也好,《血战钢锯岭》也好,它们的职能并不是亦步亦趋临摹历史(而且其实历史上的道斯比电影里牛逼多了,比传奇更传奇)。
观众需要的,是影片中那份高度纯粹的英雄主义。不管有多少戏剧加工的成分,它们确实有着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
当美国大兵与野兽般的日本兵厮杀的同时,真正的战争,也在道斯的灵魂中上演。
就像梅尔吉布森另一部导演作品《耶稣受难记》中的耶稣一样,他也曾几度怀疑信仰,几度情绪失控。最终,他凭借意志守护了信仰,并赢得了人们对他信仰的尊重。
他让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桩可以功利计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们赖以自我支撑的基石。就像道斯对未婚妻说的,如果我连信仰都没有了,无法想象还能怎么活着。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如果每个反法西斯战士都能拿枪,可以杀敌和保护自己,当然能更快结束战斗,拯救更多的人。
但这样所赢得的,只是一个人人缺少信仰、对心怀信仰者毫无尊重的世界。如果世界变成了那样,和被法西斯占领,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道斯的信仰之战的胜利,意义不亚于钢锯岭战役的胜利,甚至不亚于二战反法西斯的胜利。
信仰是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义无反顾奔向死亡之地的勇士们,为了所爱之人的生命,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人性的自由,为了身为士兵的荣誉而战,归根到底,他们都是为了一份信仰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