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焦点

晚年张学良评价杨虎城

时间:2017-08-31 09:49:37

晚年张学良评价杨虎城

导语:晚年张学良评价杨虎城:晚年张学良的讳莫如深,让杨瀚困惑不已。虽然身为杨虎城的后人,但在见到张学良之前,他本人对西安事变和祖父,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一知半解。回国后,杨瀚开始翻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但遗憾的是,在众多有关西安事变的书中,对“少帅”张学良的研究浩如烟海,而事件的另一主角杨虎城的命运,却大多寥寥几笔。因此,杨瀚决定走近自己的祖父,寻找那个西安事变后,被忽视、被遗忘的杨虎城。

▲ 1999年 杨瀚与张学良合影

晚年张学良的讳莫如深,让杨瀚困惑不已。虽然身为杨虎城的后人,但在见到张学良之前,他本人对西安事变和祖父,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一知半解。回国后,杨瀚开始翻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但遗憾的是,在众多有关西安事变的书中,对“少帅”张学良的研究浩如烟海,而事件的另一主角杨虎城的命运,却大多寥寥几笔。因此,杨瀚决定走近自己的祖父,寻找那个西安事变后,被忽视、被遗忘的杨虎城。

▲杨虎城(右)偕杨拯民(左)去农村视察

与我们在历史课本上所熟知的不太一样:西安事变之后,当时的国内国际舆论对张学良和杨虎城,几乎是一边倒的讨伐之声。而且,最尖锐的批评来自苏联、来自共产国际。

▲ 《冷暖人生:杨虎城之死》 完整视频

杨瀚,今年62岁,杨虎城长子杨拯民的儿子。1999年6月6日,遵从父亲的遗愿,他来到美国夏威夷,看望时年99岁的“少帅”张学良。 西安事变后,遭受了长达五十多年幽禁生活的张学良,于1990年获释,定居美国。当年与杨虎城一起发动的那场“兵谏”,改变了他的一生。杨瀚的突然到访,是西安事变过去半个多世纪后,张、杨两家的首次会面。然而面对眼前这位杨虎城的后人,99岁的张学良的态度却令人玩味。

“他一听是杨虎城孙子,身子抖了一下,打了个机灵,就很吃惊。然后我陪他到夏威夷的海滩去散步,一个多小时他跟我没说什么话,我当时以为他老年痴呆了。第二年他举行一百岁的生日宴会,他在台上就坐,我在台下第一排,没想到他讲话头头是道,一下就把我原来的印象推翻了。所以从那儿回来以后,我就琢磨这里面还是有些原因的。”

杨虎城——烈士?大军阀?

2006年,经过多年的查阅史料和走访亲历者,杨瀚出版了祖父的传记《杨虎城大传》。这是迄今为止,对杨虎城生平记录最为详实的著作。在书的第一页,杨瀚写下了自己儿时对祖父最初的认识:

“记得在我记事后不久,初冬时分的一天,家里大客厅里正前方的桌子上摆起了一个身穿西装戴眼镜男人的大幅照片。照片前摆起了香案和一晚菠菜制作的面。当天,许多大人陆续聚集到家里。傍晚时,人们肃立在大客厅里,向这个大相片讲话,我也被叫到人前,站在最前面,和大人们一起向照片行三鞠躬礼。以后每年这个时节,都有这个活动。我长大点后从家人口中得知,照片中的人是我祖父,叫杨虎城,是个将军。来家的近百人都是他的部下。”

——《杨虎城大传》

▲ 杨虎城

作为将门之后,少年时的杨瀚却丝毫没有任何优越感。从小到大,父亲很少提及祖父的名字。而小杨瀚偶尔在历史课上听到杨虎城的名字时,也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纠结和紧张。 陈晓楠:在教科书上他是绝对一个正面人物的?杨瀚:但是当时处在文革中,是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就是烈士,一种说法就是大军阀。陈晓楠:所以对你父亲来说,这么大的事就不向你们提?杨瀚:他也不好提,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里面,对我父亲的评判也是这两种——烈士之后,大军阀之后。

文革中,因为出身问题,杨瀚的父亲杨拯民成了批斗对象,尾骨被打折的他,几次想要自杀。一天,几近绝望的杨拯民,突然把儿女们叫到跟前,以交代后事的语气,向他们谈起了自己的父亲。他从杨虎城领导农民起义、参加北伐、主政陕西,一直讲到西安事变后,即将流亡海外的杨虎城,与当年16岁的他诀别的情景。

“祖父对父亲说,望他安心读书。至于信仰的问题,他不反对,但是希望他把知识学好以后,社会经验再增加一些,再确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像诀别一样的,跟他有一个教诲。”

▲ 加入共产党之后的杨拯民

1938年,与父亲杨虎城诀别后的第二年,杨拯民去了延安抗大,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历任陕西省副省长、省委书记。1998年杨拯民去世后,杨瀚遵从父亲的遗愿,两次赴美看望张学良这位祖父的故交。然而晚年张学良的沉默,却让杨瀚对祖父经历的那段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困惑。于是,年近半百的他开始了对西安事变的研究。

张杨起隙,几近决裂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率东北军入陕,与主政陕西的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围剿已经濒临绝境的红军。然而由于“剿共”不力,张、杨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中共趁机与张、杨接触,毛泽东亲自致信张学良,表达了愿与东北军停战,共同建立西北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提议。

▲ 1936年 毛泽东致张学良信

然而,出于当时要依靠蒋介石在东线拖住日军的战略考虑,苏联共产国际对中共拉拢张、扬,联合反蒋的计划持否定态度。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将蒋介石武装扣押,逼蒋停止“剿共”、联合抗日,事变震惊世界。 “张杨兵谏”后,国内国际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持批评态度,苏共报刊也接连发表了大量抨击西安事变的文章,称张学良、杨虎城为叛徒、强盗。 “中共方面,从开始积极支持,就变成了一个调停的态度,就有所改变。开始红军方面答应了,只要局面一打开,莫斯科的援助就源源不断,而且政治方面也会有很多支持。现在一切落空,这个时候张学良就吃不住劲了,觉得压力很大。” 经过南京和中共方面的多方调停、谈判,各方基本达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向。但对于释放蒋介石的问题,张学良与杨虎城之间却产生巨大分歧——杨虎城认为南京方面必须做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书面保证,但张学良却坚持立即无条件“放蒋”。12月24日晚,张、杨因此发生了激烈争吵。据张学良后来回忆:俩人此生的最后一次长谈,言辞激烈,几近决裂。

“杨虎城这个人我批了他是个老粗。他这个人很时髦,后来结交很多人,他手底下很多人,差不多都是共产党,他受他们影响很大。但是,他实在,他不明白这个深刻的情形,他看事情不是看得那么深。我跟他很好,人是一个好人,也很愿意做一个爱国的人。”——张学良生前访谈片段

1936年12月25日,张、杨争吵后的第二天,张学良突然单方面决定“放蒋”,并亲自乘机护送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宣告和平解决。此后,被蒋介石软禁的张学良,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而西安事变的另一主角杨虎城,也被流放海外,名为出国考察,实则政治流亡。这位草莽出身的陕军将领,从此开启了他充满悲情色彩的后半生。

迷雾重重的突然回国

杨虎城出国后仅一周,“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打响。身在异国的杨虎城,在欧美各地发表抗日演说。1937年10月,流亡海外不到半年的杨虎城,主动返国。

▲ 杨虎城(站立者)在国外演讲

杨虎城为什么会冒着危险回国?就连刚刚就任的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也曾对此感到好奇。2005年,他询问台湾国史馆馆长邵铭煌,杨虎城为何突然回国?但台湾方面并没有公开相关史料。杨瀚在撰写《杨虎城大传》一书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的结论是——杨虎城回国是被蒋介石诱骗的。 1937年10月,杨虎城收到了宋子文的一封电报。“值兹全国抗敌,各方同志均纷纷返国,共赴国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回国,如何?”

“因为走的时候,他和蒋介石的政治联络人就是宋子文,宋子文几次代表蒋介石给他发的电报,那意思就是蒋介石说,你可以回来了。”

▲ 杨虎城和谢葆真

接到宋子文的电报后,杨虎城立刻决定回国。据随行的机要秘书米暂沉回忆,杨虎城回国前曾说:“我们发动双十二事变就是为了抗日。现在国内全面抗战已起,如我仍逍遥海外,实无脸面对中国人民。至于我回国之后,不管蒋介石怎样对待我,我决不追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

1937年10月,杨虎城乘坐“冉·拉保底号”从欧洲返国。船到香港后,宋子文亲自迎接,并与其同住在半岛酒店,热情非常。11月28日,蒋介石致电杨虎城:“派戴笠迎接,到南昌相见。” 这让杨虎城嗅到了一丝不详的感觉。果然,到达南昌后,戴笠便将他软禁在梅岭别墅。杨虎城失去自由后,他的第三位夫人谢葆真,带着年仅6岁的儿子杨拯中前去探望。然而由于谢葆真有共产党背景,母子俩一到南昌,也立刻被戴笠拘捕了。

在长达半年的审讯中,谢葆真不堪忍受,出现了继发性的精神失常,半年后,才被送去和杨虎城一起关押。1938年秋,一家三口又被解往贵州的“玄天洞”。

▲ 玄天洞

对于杨虎城的这段囚禁生活,除了1941年小女儿杨拯国在狱中出生,和1947年谢葆真去世两件大事外,没有任何相关史料记载。杨瀚只能根据关押杨虎城遗址的环境,想象祖父一家与世隔绝的牢狱生活。 “就一个溶洞,里面盖了两个木头房子。周围全是山,所以你只能坐洞观天。苦恼的就是孩子的读书问题,我那个叔叔一天学没上过,进去时还是个孩子,一直被关到变成20多岁的小伙子了。让孩子陪着大人坐监狱,这比什么折磨都厉害。”

杨虎城之死

▲ 杨虎城被害处: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戴笠别墅

戴公祠,位于重庆歌乐山的松林坡上,是戴笠生前的住处。1949年9月6日,杨虎城一家被秘密押往这里。临行前,特务谎称蒋介石要在这里会见杨虎城。一路上,56岁的杨虎城根本不曾想到,他最后竟会命丧于此。 “我的叔叔就抱着他母亲的骨灰走在前面,有两个特务架着。一进门一个特务就窜出来,拿匕首就往我叔叔身上乱捅,叔叔就叫惨叫了一声爸。这时杨虎城刚进门,知道有异常,一挣扎,后面藏两个特务,又朝他一捅,就这样倒下去了。”

与杨虎城父子一起遇害的,还有一并关押的杨虎城的两名副官,秘书宋绮云夫妇,以及他们年仅9岁的儿子——“小萝卜头”的原型宋振中。

▲ 童年的杨拯中。他6岁入狱,18岁时和父亲一起遇害。

1949年底,共产党部队占领重庆后,执行谋杀任务的特务杨轻典 [1] 被抓,在他的交代下,杨虎城等人的尸体才被发现。此后,中共为杨虎城举行了盛大的国葬。杨瀚的父亲,时任大荔军分区司令员的杨拯民,参加了葬礼。据他回忆,当时并没有找到杨虎城在狱中出生的小女儿杨拯国的尸体。杨瀚在调查中也发现,这个女孩其实一出生就难产死了。特务怕狱中的谢葆真再受刺激,征得杨虎城同意,给他们抱养了一个女婴。杨虎城遇难后,这个“养女”便下落不明。这也成为杨虎城身后的另一个谜团。 2006年,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里,杨瀚找到了执行谋杀祖父任务的特务杨轻典。面对杨虎城的后人,时年八十多岁的杨轻典不禁掩面而泣。 “老头挺激动,我说想听你说说过去的事情。他说那是丢人的事,一边说眼泪就下来了。他不愿意说,我就不好逼他。我说那就算了,反正我来看看你,希望你还是能健康的多活着。”

▲ 杨瀚拜访杨轻典

陈晓楠:你其实去找他也是想尽可能离这个事件或者离当年那段历史近一点。杨瀚:对,近一点。再一个就是证明这个事件的见证人还在,因为台湾有些人不承认。

2009年,在出版了《杨虎城大传》后,杨瀚又开始着手整理西安事变有关信件、电文、和档案等珍贵的历史资料。目前这份400多万字的历史文献即将集结出版。杨瀚说,他希望这些历史证据,能让后人更加接近完整、真实的历史,也更加了解那个完整、真实的祖父。

[1] 编者注:多数资料中都为“杨钦典”,但采访中杨瀚先生一再强调:此为以讹传讹,真实姓名为杨轻典。

晓 结

在台湾,杨虎城可能是最少被提及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关他“回国”、“囚禁”和“遇害”的经历更是鲜少为人所知。有不少人认为,杨虎城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是因为他是中共的地下党。不过,时至今日,在国共两党公开的史料当中,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实这一说法。对于西安事变,对于杨虎城、张学良,各种各样的揣测,也许还会持续下去。

晚年张学良评价杨虎城

作为杨虎城之孙,杨瀚两次赴美看望张学良,但他不明白,为何张学良一直避谈杨虎城。而他致书国民党要求为杨虎城平反,也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回应。

2010年10月,杨瀚,抗日名将杨虎城的孙子,向我们讲述了他所研究的祖父和西安事变。

这位《杨虎城大传》的作者是杨家两代人中唯一两次见过张学良的人。

1999年、2000年,杨瀚两次赴美国夏威夷看望张学良,但是他不明白为何张学良见到他时,“怔了一下”,说声“你好”便不再言语。他同样不明白,国民党二级上将杨虎城在蒋氏父子统治台湾时期为何从西安事变中消失,而连张学良在晚年的口述历史中也鲜有提及杨虎城。

当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提笔给连战和马英九写信,要求国民党为祖父平反。

■张学良拒谈杨虎城

我是替我父亲去看张学良的,也算是完成父亲的遗愿。我的父亲杨拯民是祖父的长子,曾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1982年来到北京的引路人就是我父亲。张闾蘅曾告诉记者:“我到大陆的时候,找到了杨拯民,他让我转达对大伯的问候。后来大伯说想见吕正操、万毅。杨拯民就把我引荐给他们。”

闾蘅和我的父亲,张杨二人的第二代就这样联系上了。父亲不忘让张闾蘅给张学良捎去些礼品,而张学良也在1990年托人给父亲带来亲笔题词:“拯民世弟:爱人如己,张学良敬书,七十九年十二月廿一日。”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赴美探亲,结束幽禁生活。当时中央决定去纽约看望张学良的人选,父亲也是人选之一,但后来派吕正操去了。

我第一次去见张学良是礼貌性拜访,算是完成父亲的遗愿,他十几岁的时候和张学良是比较熟的,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和我们家来往比较密切,父亲去世前总想见张学良一面。

那是1999年6月6日,在夏威夷的一家教堂门口,我带着女儿杨好好见到了张学良。张学良坐在轮椅上,听到我是祖父的后人,一怔,然后就说“你好、你好”,便再也没说什么了。

这样的反应让远道而来的我有点始料不及,为何这个与祖父一起敢“把天戳个窟窿”的世纪老人见到我时,如此平静?

第二年,我再赴夏威夷参加张学良的百岁寿诞。我到他住的夏威夷希尔顿酒店,闾蘅大姐推着他到海边散步。

可是他依然没有谈话的意思,我也没带着问题去。后来我一直没有机会与张学良谈具体的问题,他也没有向我提及他与祖父当年的往事。

张学良为何不愿意提及祖父和西安事变呢?我很迷惑,因为两家有缘,我两次去美国看他,没想到他那么平静,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从那会儿我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当时,我面前的张学良,确实是老了。我感觉他觉得祖父的事情有点不堪回首,所以不愿意谈。他的口述史里讲过,对祖父被害有点惋惜;他的《西安事变反省录》里称,受祖父影响比较大。■蒋介石设计诱捕杨虎城

蒋介石诱捕祖父的主要原因是“与共党勾搭,疑返陕”。

祖父在欧洲时,曾派杨明轩、胡希仲二人代表他去莫斯科,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打算通过苏联回国。这是非常机密的事件,但却被苏联当局通过秘密渠道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根据斯大林的通报,改变了不让祖父回国的决定,让宋子文把祖父弄回来。当初,祖父确实是想从苏联进陕西。此外,郭增恺 1963年说,他在抗战期间从接近蒋介石的近臣们中得知,是苏联当局通过秘密渠道将杨的这一秘密打算转告给了蒋介石。而且这并不是第一次,冯玉祥写给斯大林的一些信件,也被斯大林送给了蒋(郭增恺之女郭达仁口述,郭增恺曾是宋子文幕僚、杨虎城高级参议,转引自杨瀚著《杨虎城大传》,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

蒋介石由此改变了原先不让祖父回国的想法,并设计了一个诱捕计划。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是宋子文发电,引诱祖父“自动返国”;第二步是祖父“自动返国”后,宋子文亲自到香港去接祖父,赴南昌后即由戴笠组织拘押。

1937年9月下旬,祖父接到准许他赴莫斯科的通知,随即又接获日内瓦转来的宋子文来电:“值兹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如何?盼复。”接到这封电报后,祖父认为宋子文转达的是蒋介石同意他回国的信息,于是开始安排回国的事情。

10月6日,祖父又接到电报说:“关于中苏关系,谣传繁多。杨将军此时赴苏考察,不合时宜,请劝他推迟苏京之行。”这封电报彻底否定了祖父去苏联假道回国的计划。

但祖父本人决定马上启程回国,他说:“我们发动双十二事变是为了抗日,现在国内全面抗战已起,如我仍逍遥海外,实无脸面对中国人民。至于我回国之后,不管蒋介石怎样对待我,我决不追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

对于祖父的回国过程,我进行了细致地研究。

1937年11月26日凌晨,祖父一行乘坐的“冉拉保底号”抵达香港,岸上只有一个穿黄军服的人上船,说是代表军委会来欢迎的。这个人实际是军统局的少将特派员。

第二天,宋子文专程到港来见祖父。宋子文见到祖父时,表现得十分热情,还搬到祖父下榻的半岛酒店同住,与之畅谈。

11月28日,蒋介石来电给祖父说“派戴笠迎接,到南昌相见”。这封电报,不是直接发给祖父的,是由宋子文转交的。很快,宋子文安排了祖父去南昌的行程。当时祖父决定部下王根僧跟他一起去南昌,可临到11月30日出发时,宋子文却只给了一张机票,后经王等人一再要求,宋才又给了一张机票。

1937年11月30日上午11时30分,祖父乘坐的飞机起飞,下午飞抵长沙。祖父按照事先安排住进六国饭店。王根僧按照戴笠交代的地址去联系他,不料戴笠根本不在,只留下一张便条让祖父去武昌找他。无奈,当晚12时20分祖父又乘粤汉火车从长沙赴武昌。

12月1日午后,祖父乘坐火车抵达武昌车站。第二天,祖父由戴笠陪同乘飞机由武汉去南昌。

在机场的时候,戴笠以飞机只能乘三个人为由,只让祖父一人上飞机。后王根僧再三要求,戴才将他的人换下,同意王上飞机。戴笠之所以让步,是因为他不想把事情弄僵,怕祖父因此不去南昌,影响秘密逮捕。戴笠在执行逮捕祖父的整个过程中,每日都向蒋介石发电汇报请示,这些电文都存在台湾“国史馆”中。

祖父被秘密逮捕完全失去自由后,被转移到距离市区三十华里的梅岭别墅(杨瀚著,《杨虎城大传》,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

晚年张学良评价杨虎城

曾子墨(主持人):1935年张学良被蒋介石调往西安以后,这个城市并存着三种力量。一是以邵力子为主席的陕西省政府,二是张学良为副司令的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介石亲挂司令头衔,三是杨虎城为主任的绥靖公署。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来到西安,准备发动第六次对红军的“围剿”,并要求张、杨积极“剿共。苦谏无果的张学良在杨虎城的争取下,最终同意武力反蒋,实现一致抗日。此时,各种矛盾在西安这个古城酝酿着。

解说:1936年12月9日,西安市一万多学生为纪念“12·9”运动一周年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游行队伍在集合的过程中,却遭到警察的阻挠,警察竟开枪打伤了东北竞存小学一名12岁的小学生。激起了学生更大愤怒,要求惩办公安局局长马志超。

杨瀚(杨虎城之孙):学生集合起来到西安的绥靖公署去请愿,去到这个“剿总”去请愿,又到省政府去请愿。杨虎城没见,张学良也没在,邵力子省府主席,他在,他见了。出来讲一通话学生很不满意,这个时候有人就说蒋介石在临潼呢,知道蒋介石在临潼呢。说咱们到临潼请愿去,这个消息蒋介石实际上很快就得到了,蒋介石就下令,就宪兵团,说你在行辕门口架机枪,在这个临潼前面架机枪。只要学生敢来格杀勿论。

解说:当时天已薄暮,学生们忍着饥饿,顶着寒风行进到了城东十里铺,当张学良得知宪兵二团即将执行蒋的命令大开杀戒时,就急忙乘车去追去往临潼的学生。

李建文(西安学生运动负责人李连璧之子):我父亲当时就是整个学生游行的总指挥,他出面和张学良有一个面对面的一次对话,我记得我父亲跟我讲,就是张学良说了这么几句话,说的,我抗日,学生你们回去,我会把你们的意见转达给蒋委员长。就一句话,一直就没有讲。这我父亲跟我才讲,说我不是某某人的走狗,我用七天之内,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你们。如果我做不到,你们在任何地方,可以置之我于死地。而这时候,大家都喊口号拥护张副司令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喊完口号以后,大家就开始回去了。

解说:这是西安事变后,杨虎城部下在邵力子办公室中,查抄到的一份密电,密电时间正是12月9日。信中蒋介石让邵力子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在12日发消息,闻蒋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陕谒蒋,闻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这表明,蒋介石要解除张学良兵权,发动更大规模“剿共”。

这天晚上,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易俗社陪同随蒋介石来西安的中央大员们,看秦腔《柜中缘》,看戏中间,杨虎城突然接到他机要秘书王菊人的电话,说有要事汇报,要他立即回到新城绥靖公署。

姬乃军(西安事变纪念馆研究员):据杨虎城的西安绥靖公署特务营的营长,宋文梅回忆,当时的话大概孙铭九给他打招呼,说是他准备带几车士兵前往临潼,宋文梅就把这个情报给杨虎城汇报了,说是不是张学良要提前行动了。

解说:此时,张学良并未出现在,易俗社的观众席里,杨虎城立即警觉起来,相信张学良会在当晚采取行动。他当即决定配合东北军,按之前同张学良的商定,完成了作战部署,之后,杨城又回到易俗社,等待着捉蒋行动。

姬乃军:但是当天晚上一直,好像不见动静,孙铭九这个的特务营的营部在西安东城门的城楼上,宋文梅到东城门之后,问一下说你们孙营长干啥去了,孙营长已经睡了。最后把孙铭九叫醒来以后一问,他说他去临潼是要防止学生出现啥意外。宋文梅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场误会。

杨瀚:12月10号早上,一早张学良就听说这事了,就昨天晚上突然全城大戒严啊,发生什么事情了。就打电话问这个十七路军总部,让他们必须交代清楚怎么回事情,一听这个情况,杨虎城说,好,我亲自去给他讲,自己坐车就去张学良的公馆了,给张学良直接就谈。告诉张学良说这个情况现在部队情绪非常不稳定了,随时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造成一个大的事件,我们必须下决心了。实际上这个话就告诉张学良,你不动我动了。

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朝代歌 完整
中国历史朝代歌 完整

其实关于我国朝代的历史是很多的,特别是战国时期,有多的大大小小的国家,最多的....

纪念屈原的古诗大全
纪念屈原的古诗大全

屈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有名的大夫,但是,他的人生结局是一个悲剧,最终落得个尸....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详细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详细

打开一幅时间轴的地图,完美地变化时间的抽象为立体平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接....

名人故事大全300字
名人故事大全300字

无论中外都有许多名人故事,值得我们学习。今天小编分享一下名人故事大全300....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目前已知有五千年的历史。穿越时空,回顾往事,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