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30 09:25:02
苏达清妻子许婷简历
导语:苏达清妻子许婷简历:在电视剧绝命后卫师中,许婷军医,是三十四师悍将苏达清团长的妻子,临危受命担任军医,在枪林弹雨中抢救战士生命。一面是国家的生死存亡,一面是丈夫的舍身取义,许婷在大爱与小爱中难以取舍。《绝命后卫师》许婷的结局是什么?许婷最担心的就是有一天丈夫死在战争中,内心挣扎之后,愿意为革命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在战争中成长起来,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苏达清妻子许婷简历
《绝命后卫师》许婷角色介绍
许婷军医,是三十四师悍将苏达清团长的妻子,临危受命担任军医,在枪林弹雨中抢救战士生命。一面是国家的生死存亡,一面是丈夫的舍身取义,许婷在大爱与小爱中难以取舍。
《绝命后卫师》许婷是谁演的?
《绝命后卫师》许婷扮演者王嘉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绝命后卫师》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中。这部红色题材电视剧再现了红34师在长征途中的壮烈事迹和艰苦历程。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由董亚春执导,张桐、郭广平、夏志远、李强、郑昊、马伦、李卓远等共同主演。在剧中,“最美女军医“许婷在漫漫长征路中上演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军旅爱情故事。那么绝命后卫师中许婷是谁演的?许婷的结局是什么?接下来,爱福清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据悉许婷扮演者王嘉,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2001年出演电视剧《守望真情》,开始演艺生涯。2005年9月主演年代情感励志剧《飞花如蝶》。2006年参演电视剧《神雕侠侣》。2008年凭借主演的电影《他们的船》获得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5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具潜力女新人奖。2010年凭借电影《惊天动地》中的获得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和第7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2011年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学会奖 。2012年因出演电视剧《湘南起义》获得第10届莫斯科尤·尼·奥泽罗夫国际军事电影节最佳女主角。2013年因出演《放映路上》获得第1届中国优秀农村题材电影表彰典礼优秀女主角 。2014年出演电视剧《二十四道拐》。
王嘉个人资料介绍
中文名:王嘉
外文名:Wang Jia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星 座:白羊座
身 高:167cm
体 重:49kg
出生地:黑龙江齐齐哈尔
出生日期:4月9日
职 业:演员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经纪公司:HS.STUDIO文化经纪
代表作品:《惊天动地》、《他们的船》、《湘南起义》等
主要成就: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
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
莫斯科国际军事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绝命后卫师》许婷的结局是什么?
许婷最担心的就是有一天丈夫死在战争中,内心挣扎之后,愿意为革命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在战争中成长起来,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许婷,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蓝色,很容易让人想起大海,而在内地的卫视里,浙江卫视选择了蓝色作为媒介的主要色调,也许是因为浙江这个省份属于沿海省份的缘故,对于这个以蓝色为主的卫视,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她的主持人,比如左岩,不过在她之前,还有一位新闻主持人也曾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许婷。[1]
中文名 许婷 外文名 xu ting 国 籍 中国 职 业 新闻节目主持人 主要成就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性 别 女
许婷
说到描述许婷的外表,可以形容为"长的很像刚出道的演员苗圃",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表情总带有想笑而又没有流露出来的那种感觉,那时的她留的是运动发型,对她印象非常深刻每天晚上六点半的时候,她会准时出现在浙江卫视新闻联播!为您播报浙江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而透过这个平台,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这个沿海省份每天发生的很多故事。
个人感觉她的声音并不严肃,但又并不时那种年轻女孩子的感觉,感觉像是一种成熟稳重的女孩子的声音,而这种感觉正式新闻主持人最合适的一种感觉。随着浙江卫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不断发展,她也在变化着她的主持风格,亲和力的部分逐渐的增加,这样有利于建立受众与节目和媒介的联系。
相关描述编辑
通常,新闻节目是受众最关注的节目类型,这类节目时间固定,信息量大,而且受众容易养成收视习惯,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往往是一个媒介出镜率最高的主持人,也是受众印象深刻的媒介品牌主持人。作为省级卫视来说,全国化是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而打造自己的品牌新闻主播则有可能培养那些忠实的观众,他们可以每天与这个节目相约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而更重要的是,这种约会意识的逐步形成,培养的正式受众对于媒介的品牌忠诚。
欣赏浙江杭州西湖的风情,欣赏下沙新区的清新空气,欣赏浙江传媒大学播音专业学生优秀的主持艺术,欣赏来自浙江卫视的许婷的主持,这就是她,浙江卫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许婷,现主持《新闻超视》期待您的关注。
苏达清妻子许婷简历
《绝命后卫师》中的红五军团和红三十四师出现的人物角色及演员表
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总后卫,红34师担任后卫中的后卫。目标:保卫中央纵队,为全军断后,狙击一切尾追之敌。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原101团团长升任)
红三十四师政委:程翠林(原102团政委升任)
红三十四师参谋长:王光道(~1934)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5军团第34师司令部科长。 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2月初,任第34师参谋长,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通过湘江后,同师长陈树湘一起率部向东转移,不久在湖南宁远作战中牺牲。
红三十四师下辖三个团
100团团长:韩伟(1906-1992),红34师幸存团长,湖北省黄陂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建国后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00团政委:范世英,闽西籍子弟,出生于永定县金砂乡上金村。
101团团长:吕肯中(又名吕官印,原闽西模范团63团政委,闽西宁化人。在带领3营留在天马圩阻击尾追敌军时壮烈牺牲。牺牲后暂由政委蔡中兼任。前任团长杨如海在雾阁伏击粤军时英勇牺牲)
101团政委:蔡中,又名蔡忠、蔡钟。湖南攸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红5军团第34师第101团政治委员、第34师代理政治部主任、代理政治委员。1934年11月底,在掩护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战斗中牺牲。
102团团长:苏达清(1911―1934),1911年出生,男,福建省永定县古竹乡人。1928年6月参加永定农民起义。1929年随赤卫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底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102团政委:彭竹峰,湖北枣阳人。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入党。后到中央苏区。1933年10月,任红三十四师第一〇一团政委。1934年年底,在抢渡湘江战役中牺牲。
其它战士及人物角色:
中共地下党:项与年(项南书记的父亲、1925年入党、闽西最早的中共党员、我上海党中央特科中“英雄无语”)
新兵营的政治教导员:俞选文
陈树湘母亲:陈傅氏(李云杰夫人傅冰娴的姑妈)
陈树湘妻子:陈江英
苏达清妻子:许婷(中央纵队红军医院的军医)
闽西土楼里的族长:袁金焕
县委书记:李坚贞(著名的女红军,长汀县第一任女县委书记)
父子兵战士:赖老石头(卖客家米酒) 儿子:赖娇娇(后改名赖骄骄)
新兵战士:木子李(有个眼盲的老母亲) 妻子:黄秀芹
战士林氏三兄弟:林金香、林金森、林金堂
新兵战士:张桂雄 妻子:李满玉(李刚玉,女扮男装混入军营)
报务员:童九子(孤儿)
神枪手:猎人
原国民党19路军旧部
第五营副营长:侯胜标,新兵营训导员:马贵山(后被撤) 胡三,老七(逃兵)
国民党军第27军军长:李云杰 夫人:傅冰娴
国民党军第27军参谋长:许克祥
国民党第27军军长李云杰副官:李仝
陈济棠
湖南追缴司令部总司令:何健
《绝命后卫师》中的红五军团和红三十四师出现的人物角色及演员表
红三十四师所属的红五军团长征初期各级主官 红五军团(代号:长安)
红五军团:红五军团由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1931年12月在江西宁都起义之后改编而成,军团总指挥季振同,政委肖劲光,下辖红十三军(军长董振堂,政委何长工)、红十四军(军长赵博生,政委黄火青)、红十五军(军长黄中岳,政委左权),全军1.7万余人。1932年3月,红一方面军出于对红五军团的不信任,将红十四军调归红三军团,将红十五军调归红一军团,红五军团只辖有红十三军6600余人。132年6月,红五军团取消军级单位,下辖红十三师(师长陈伯钧,政委谢良)、红十四师(师长程子华,政委朱良才)。1932年8月军团总指挥季振同被巫为反革命长期关押(红军长征前秘密杀害),董振堂接任总指挥。1934年6月李卓然接任红五军团政委。湘江之战后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1935年7月红五军团缩编为红五军(军长董振堂,代政委曾日三)。1936年11月红五军参加西征作战,1937年1月全军覆没,军团长董振堂牺牲,代政委曾日三被俘。
红五军团最为悲壮,首任军团总指挥季振同被冤杀,继任军团总指挥阵亡。
中共中央代表:陈云
军团长:董振堂(39岁) 政委:李卓然(35岁)
参谋长:刘伯承、陈伯钧(24岁) 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罗荣桓
红三十四师所属的红五军团长征初期编制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初期红五军团的组织序列(1934年10月至12月)
军团长:董振堂
政治委员:李卓然
总参谋长:刘伯承
政治部主任:曾日三
红十三师(辖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团)
师长:陈伯钧
政治委员:罗生民
红三十四师(辖第一ΟΟ、第一Ο一、第一Ο二团)
师长:陈树湘
政治委员:程翠林
红五军团的变迁
红五军团成立时的战斗系列与领导人员名单
1931年底红五军团编制战斗系列与主官人员名单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组织系列(1934年10-12月)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组织系列(1934年10-12月)
红三十四师及各团主要指挥官介绍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1905—1934),曾用名陈树春,1905年生,湖南长沙人(长沙小吴门的瓦屋街)。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1934年12月9日,在押送途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
红三十四师政委——程翠林(1907—1934),1907年出生,男,湖南浏阳人。1927年入党和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曾任红一军团团政委、三十四师一○二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长征前夕,升任红三十四师政委。1934年11月29日下午,担负全军总后卫的红五军团首长授命三十四师赶往灌阳枫树脚接防红十八团,坚决阻止南面的桂军,掩护红八军团通过灌阳苏江、泡江地域,尔后为全军后卫,掩护任务完成后抢渡湘江,尽可能赶上主力。军团首长最后叮嘱:红三十四师万一被敌截断过不了江,返回湘南打游击。30日,红三十四师从水车浮桥抢渡灌江时,遭到桂军飞机的轰炸,牺牲200余人。12月1日晚上,湘江已经被敌人完全封锁,江东只剩下红三十四师和已经被桂军包围打散的红十八团,两军未能接上。红三十四师完成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后,在江东陷于数倍于己的敌人重重围攻中。2日,抢渡湘江途中被桂军包围于灌阳洪水箐,付出极大损失才冲出。3日下午,在全州县文塘的新树村遭桂军两个师堵截,双方在黄陡坡激战半天,带一〇二团的师政委程翠林正在电台边与中革军委发报联络时,突遭敌炮弹轰击,程翠林等多人牺牲。此战红三十四师又牺牲数百人。
红三十四师参谋长:王光道(~1934)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5军团第34师司令部科长。 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2月初,任第34师参谋长,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通过湘江后,同师长陈树湘一起率部向东转移,不久在湖南宁远作战中牺牲。
政治部主任:张凯,后由蔡中兼任。
红三十四师100团:
团长:韩伟
韩伟(1906-1992),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人。一九二二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战士。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排长、副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纵队教导大队中队长,第二纵队四支队十一大队大队长,红二十一军第二纵队五支队支队长,福建军区独立第一团团长,独立第八师师长,军区参谋长,红三十四师第一○○团团长。成为红34师硕果仅存的一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军事教育主任,第二军分区四团团长,冀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雁北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政委:范世英、张力雄、侯中辉(曾任红34师100团政委。不知其年龄和何处人氏)
政委范世英是闽西籍子弟,出生于永定县金砂乡上金村,是少将范阳春的叔叔,他的一生很坎坷,于1985年在永定县金砂乡上金村老家去世,去世前是离休干部(网摘待考)。
红三十四师101团:
101团团长:吕肯中(又名吕官印,原闽西模范团63团政委,闽西宁化人。在带领3营留在天马圩阻击尾追敌军时壮烈牺牲。牺牲后暂由政委蔡中兼任。前任团长杨如海在雾阁伏击粤军时英勇牺牲)
吕肯中(又名吕官印)牺牲后,暂时由政委蔡中兼任,后101团由严凤才出任团长。
政委:蔡中
蔡中(?~1934)又名蔡忠、蔡钟。湖南攸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任红4军教导队党支部书记、连党代表,红12军第34师的团政治委员,红19军第56师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34师第101团政治委员、第34师代理政治部主任、代理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1月底,在掩护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战斗中牺牲。
红三十四师102团:
团长:苏达清(1911―1934),1911年出生,男,福建省永定县古竹乡人。1928年6月参加永定农民起义。1929年随赤卫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2军班长、排长、连长,1934年春升任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第101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1934年11月率部在湖南嘉禾一线阻击敌军,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政委:彭竹峰,湖北枣阳人。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入党。后到中央苏区。1933年10月,任红三十四师第一〇一团政委。1934年年底,在抢渡湘江战役中牺牲。
红军长征英烈——梅林、程翠林、苏达清、彭竹峰、侯中辉。1934年12月3日下午,刚刚接连遭受洪水箐、黄陡坡重创的红三十四师退入大源山区,在岭脚村紧急召开师团干部会议,会议刚作出从敌人力量薄弱的部位突围出去,到湘南去打游击和如果突围不成就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两项决议,正要结束时,敌人追踪而来。红三十四师匆忙迎敌,恶战中,苏达清、彭竹峰、侯中辉3名团级指挥员相继阵亡。
绝命后卫师剧照
红三十四师的历史与经历
红三十四师是在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下于1933年建制,主要由闽西人民子弟兵组建和改编而成的。当时,由福建军区司令员的周子昆兼任师长,福建军区政委谭震林兼任师政委,袁良惠任师参谋长,朱良才任政治部主任。师辖三个团:第一○○团,由原独立第八师师长韩伟改任团长,原独立第七师政委范世英改任团政委;第一○一团,由原独立第七师师长陈树湘改任团长;第一○二团,由吕官印任团长。1934年夏,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江西后,中央军委又将红三十四师转归以董振堂任军团长、李卓然任政委的红五军团建制。同时,对师、团干部进行了调整:由第一○一团团长陈树湘升任师长,程翠林为政委,王光道接任参谋长,张凯接任政治部主任。韩伟仍任第一○○团团长,张力雄接任政委(不久由侯中辉继任);严凤才任第一○一团团长,一○○团政委范世英调该团任政委;第一○二团,原团长吕官印牺牲后,由梅林接任团长,张力雄仍任政委。全师的营、连干部,除少数是原红四军调来的骨干和红军学校毕业分配来之外,大多数均系福建籍。每个团约一千七百人,全师约五千人。从10月中旬撤出中央苏区起,红三十四师便一直是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他们走在庞大队伍的最后,处境最险,打得最苦,最后的结局也最为惨烈。
1934年12月3日4时,红军总部在跟三十四师最后一次电报联系中指出:“如于今日夜经大塘圩从凤凰嘴渡河,由咸水、界首之间赶到洛江圩,有可能归还主力。如时间上已不可能,应依你们自己决心,即改向兴安以南前进。但你们须注意桂敌正向西移,兴安之南西进之路较少,桂林河不能徒涉。你们必须准备在不能与主力会合时,要有一时期发展游击战争的决心和部署。”
从电报中我们可以知道,三十四师如不能渡过湘江,那就得准备打游击了。
沿着总部指示的那条西进路线,红三十四师继续向西前进。
此时,红军前几天涉渡的湘江两岸已完全被敌人封锁,东岸地区不仅到处都是桂军,还有湘军刘建绪部、中央军周浑元部和漫山遍野的广西民团。
红三十四师已处在多路强敌的重重包围之中。当他们走下宝盖山,从全州万板桥往北刚过四所不远,就在安和乡的文塘村附近,被桂系夏威指挥的十五军四十四师层层包围。四十四师师长王赞斌命令部下,要对这股红军分割歼灭。
桂军的炮火从北面向三十四师进行连续轰击,机枪、迫击炮一齐开火。遭受突然打击的红三十四师顿时不知所措。
一个可怕的情况须面对:往西去石塘圩进抵湘江的路被堵死了!
“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杀出一条血路!”师长陈树湘说。他将此决心传到正在一○二团指挥突围的师政委程翠林,程翠林又将这话传给一○○团团长韩伟。
然而,他指挥一○一团奋勇向前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火力、兵力相差太远,已经不可能向北打开通往石塘的血路。
一○二团向前线连续冲锋数次,付出大量伤亡也未能前进一步。在那场“夺路而进”的拼死冲杀中,在一○二团指挥战斗的师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一○二团团长吕官印等师、团指挥员相继牺牲……
一○○团的情况稍好一些。正拉肚子被强推上担架的团长韩伟一看情势严重不利,便硬撑着身子指挥部队选敌薄弱处强攻硬冲。后来他发现即使冲出去的部队仍是孤掌难鸣而遭敌割歼,于是就命令大家且战且退,以保存所剩不多的战斗人员。尽管如此,韩伟的亲密战友、团政委侯中辉和一百多名战士也牺牲在战斗中。
至此,被切断在湘江东岸地区的红三十四师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不能冲到大塘、麻市向凤凰嘴渡过湘江,如退回宝盖山,那又该向何处去呢?
陈树湘迷茫了。他想跟中革军委联络,请求指示新的出路。然而,他已经没有电台了。就在刚才那几轮冲锋与突围战斗中,无线队的同志全部牺牲,所有器材都未能带出……
现在,一切全靠他们自己了,包括一切重大决策,也包括战与降、生与死的抉择。
在向北顽强拼杀遭受惨重伤亡后,陈树湘终于改变了主意,他命令部队:“立即往后撤,另找西进之路。”当这位红军师长收拢部队时发现:这一仗下来,他不仅损失了大量战斗人员,还失去了他最得力的几位指挥员。包括他的师政委、政治部主任、一位团长和两位团指挥员。文塘一仗,五千多官兵的红三十四师所剩已不到两千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树湘决心尽一切努力保存这支以闽西子弟为主体组成的革命队伍。
“向南撤退,从兴安以南寻路西进。”当陈树湘率领部队向南进军时,再度遭敌层层阻击。于是,西进的所有道路都被彻底阻断了。
红三十四师再度陷入绝境。绝境中,陈树湘召集了师、团干部会议。时间是1934年12月3日晚上,地点在文塘村东一处山腰上的茂密林子里。
在会上,大家统一思想,一致决定向东沿宝盖山返回灌阳,而后打回湖南,开辟游击区。
就在向东翻越宝盖山返回灌阳的途中,红三十四师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桂系军队和地方民团的包围、袭击,几乎每次战斗都是敌人事先埋伏于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对过路的红军发起突然袭击。
红三十四师在撤退中多次被冲散,伤亡人数剧增,返回灌江河畔时,剩下已不足五百人。陈树湘所率先头部队三百多人准备从灌阳水车的先工坝渡过灌江,但受到敌人警戒部队截击而改向八工田渡江,而后向东沿泡江翻都庞岭北麓之癞子山,越过湘桂边界向湘南而去。
陈树湘和战友们走了,在后掩护的一○○团却被敌人彻底缠住了。
一○○团团长韩伟指挥幸存的一百多名战士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但敌人越来越多,而红军的子弹却已打完。到最后,只剩下二十九颗手榴弹,剩下的三十多名战士每人还分不到一颗。
经过激烈的战斗,一○○团以全部损失的代价,掩护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及其所率的三百多人突出敌人的重重包围。
陈树湘和战友们一路砍杀,突破一层围堵又一层围堵,到最后部队只剩下一百四十多人。然而,1934年12月9日,当陈树湘师长率余部在湘南永明县抢渡牯子江的沱水时,遭到了当地保安队的袭击,陈树湘指挥大家顽强战斗,不幸腹部负重伤而被敌人俘虏。在敌人的担架上,陈树湘乘敌人不备,从腹部伤口里毅然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年仅二十九岁的陈树湘师长,实现了突围前说过的“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道州保安队总司令何汉为了向上峰邀功请赏,便将陈树湘的尸体运到了长沙。敌人残忍地割下了陈树湘师长的头,将其装在竹篾笼子里,挂在陈树湘的家乡——长沙市小吴门外的一根柱子上示众,其情其状惨不忍睹……
陈树湘师长壮烈牺牲后,红三十四师余部先后在师参谋长王光道和一○一团团长严凤才的率领下,转战于湘南的道州、永明、江华、蓝山、宁远之间的山区地域,开展打土豪分浮财等活动。队伍最多时曾发展到三百多人,并建立起了三支游击队。1935年冬,这支红军游击队不幸被敌重兵包围,战至弹尽粮绝,最后大都牺牲……
整个红三十四师就这样拼完了。
然而,在灌江河畔坚守山头掩护撤退,最后跳下悬崖的一○○团团长韩伟及几位壮士却命大未死。
原来,韩伟在跳下悬崖时,先落在一棵大树的树冠顶上,再弹到一藤蔓上,然后才落到柔软的草丛中。虽然当时被摔昏过去,但因三弹两弹使下落的重力减轻,没有伤着身体的要害部位。在敌人完全撤走后,他苏醒了。
随后,韩伟又在跳崖的红军壮士中发现一○○团五连通信员李金闪和三营政委胡文轩。
跳崖幸存的三位红军壮士含着泪水,收敛好几位壮烈牺牲的同志的遗体,然后决定去追赶部队……
途中,三位红军将士再次遭敌围困,李金闪、胡文轩先后牺牲,而韩伟则被兴安县漠川乡协兴村一名叫王本生的村民救护。待敌人搜山退尽后,韩伟团长化装成老百姓,混在群众中挑山货到兴安县城卖,乘机寻找大部队。在找不到组织和队伍而自己生活无着落的情况下,韩伟迫不得已投到国民党军薛岳麾下欧震的九十师押护班当了一名士兵。后来,韩伟在一次兵运活动中试图与武汉地下党联系,不料几年前曾一起在安源搞罢工斗争的叛徒张联华在汉口认出了他。因叛徒的告密,韩伟被敌人关进了武汉陆军监狱,判了十年徒刑。西安事变后,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经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出面交涉,韩伟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解放后,韩伟在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并曾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92年8月5日,韩伟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红三十四师能像韩伟这样幸活下来的不足五百人。
据我党史部门和桂系等有关方面资料显示,三十四师的五千闽西子弟,在全师覆没的全过程中,多数战死沙场,有的则在负伤后被冻死、饿死、病死,余下的四百多人皆被国民党军或地方民团俘去,先关押在广西的全州县城、兴安县城和桂林的监狱里。后来,白崇禧经请示李宗仁,在得到“遣返回原籍”的首肯之后,便用船将他们沿漓江、桂江、西江经梧州运到广州,最后送到福建厦门,再遣回到闽西原籍。
这些被送回原籍的红军战俘,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多数重新参加了新四军等抗日革命队伍,继续为中国革命浴血奋战……
湘江战役后,红三十四师从中央红军的队伍和番号中彻底消失了。方圆两百多里的桂北土地上,饱浸了数万红军将士的血。那些有名的和无名的红军英魂,用自己的血肉为二万五千里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通途,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中国人民的解放。
红三十四师战斗过程
1931年夏,孙连仲部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奉蒋介石之命,开往江西前线,参加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战役。全军一万七千余人,劳师袭远,却连连败绩。于九月退驻江西宁都休整。在这期间,军部参谋长赵博生感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在不断地探询真理和光明的过程中,逐渐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兴趣。他在与共产党人刘伯坚多次秘密的接触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七月,成为二十六路军高级军官中的第一个党员。部队驻屯宁都以后,赵博生在军中秘密联络季振同与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等人,逐渐控制了第二十六路军。遂在红军主力的策应下,于1931年12月14日,在宁都发动起义。起义后,部队编成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三个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以季振同为军团总指挥,萧劲光为政委,董振堂为副总指挥,赵博生为参谋长,刘伯坚为政治部主任。第三十四师即列编在第十三军中,由董振堂兼任军长。此时,湘江突围中刚刚升任师长的陈树湘只是参与起义的国民党独立第七师的一个连长。从那时起,红五军团在反围剿之战中屡立战功,季振同、赵博生先后牺牲。董振堂接任军团长,而作战勇敢,忠诚坚韧的陈树湘也由连长,积军功升任为主力三十四师师长。
1935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的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从赣南雩都、瑞金与福建闽西出发,开始战略转移。第五军团奉命担纲后卫阻截敌人,掩护主力突围。而第三十四师作为后卫中的后卫,担负着长征路上最为艰险困难的任务。11月底,在一连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到达国民党军重兵布防的湘江边上时。八万六千红军,带着庞大的后勤单位和负载沉重的中央机关,已日行不到四十里,根本无法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至此陷入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第八军团被击溃,一军团、三军团损失惨重,作为后卫的第五军团,好不容易突过湘江。却发现,在广西全州与兴安之间的湘江东岸上阻击敌人,陷于重围中的第三十四师,却没有接到突围的命令,而最高三人军事委员会也没有派出任何部队去接应第三十四师渡江。第三十四师已陷入极度危急之中。
到达资水北岸油榨坪收容部队的的红军总部,在周恩来和朱德的关切下,最后一次与第三十四师接通了无线电联系。命令陈树湘,在红树脚和新圩地区向兴安东南突围,或者从凤凰咀一带渡江。但此时,敌军桂军夏威部已于12月2日占领红三军团据守的湘江西岸最重要的渡口界首,其侧翼一军团据守的白沙铺渡口也已丢失。湘军刘建绪部已由全州追来,中央军周浑元部也到达新圩以北的文市。第三十四师过江归还建制的打算完全落空了。在脚下是山林,前有湘江,后有灌江的四塞之地,拥兵六千的第三十四师犹如掉进陷阱的老虎,再也不能发威了。陈树湘指挥阻击战后仅余的三千部队,开始从红树脚和新圩地区突围,在损兵折将,丢失了政委和营团级军官及三千子弟兵之后,端上了刺刀的步枪冲在最前列的骁将陈树湘冲进兴安东南的大山中时,部队只剩下两百余人。这里是瑶族地区,部队与百姓语言不通,又无给养,无法就地打游击,只好掉头一路杀向江西老区。到达湖南道县的时候,只剩下八、九十人。又遭遇数千敌军的包围,待到中午突出重围,部队只有十几人了。打到黄昏,剩下了他,警卫员,通讯员和连长高春林四人。在最后与敌军的遭遇战中,端着唯一的机枪与敌军血战的陈树湘腹部中弹,肠子拖了一地。在生还无望的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严令高春林化装突围,设法过江追赶中央,报告第三十四师完成掩护任务,只要剩下一个人,也要归还建制的决心。随后,重伤的陈树湘等三人被强大的敌军捕获。行到石马桥的时候,被敌人抬在担架上的陈树湘不甘愿做俘虏,拉断自己的肠子,壮烈而死。是年二十九岁。
在全州县委帮助下化装过江的高春林,千难万险,终于追上了部队。他也成为第三十四师归还建制的活着的唯一一个人。
陈树湘死后,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装在篾笼里,悬挂在他的家乡,湖南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石柱上示众,那共匪悍将的威名,使湘军为之侧目。
两年后的1937年1月20日,第五军团在河西走廊的高台全军覆没,军团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以下三千人命丧危城,降下了那曾经夺目的血染的军旗……
军委纵队在一、三军团的奋力掩护下已渡过湘江,随后赶来的五军团一部和八、九军团也在12月1日晚前抢渡过江。12月3日,中央红军主力大部已进至兴安县的华江一带。然而,负责殿后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却毫无消息。显然,他们已被敌人截断在湘江以东地区,完全陷入了危境之中。
红五军团长董振堂
红五军团长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自幼跟父亲习武,中学时获"优秀模范"称号。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9月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春,参加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12月14日,率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铁流后卫,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1936年10月,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3000余红军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激战9昼夜,后于20日全部牺牲,董振堂时年42岁。
在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1985年8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张掖来到高台烈士陵园时说:"董振堂是个人才,是一位好同志。
"2009年9月,董振堂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网上资料整理)
湘江战役示意图
长征中全军覆灭的一个红军师,师长被捕自断肠子牺牲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仗。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其中一支为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断后的英勇之师打得尤为惨烈,几乎全军覆没。它就是红五军团第34师。以红34师为原型创作的32集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17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
长征中全军覆没的一个红军师,师长被捕自断肠子牺牲
因地图失误陷入绝境
红34师是1933年春由闽西游击队改编组建而成,师长陈树湘、政治委员程翠林,全师共5000余人。
1934年11月30日凌晨,红34师在掩护中央红军最后一支部队——红八军团离开广西桂林东北部的灌阳县后,即奉命前往隶属广西灵山县的新圩接替红6师第18团防务。本应在数小时内到达阵地的红34师,却因一份失误的地图进入了茂密的原始森林迷失了方向。他们沿地图上的直线行军,如果这是一条平坦大道,那无疑是正确的选择,然而这条山路又陡又窄,还要翻越海拔高达1100多米的观音山。红34师到达时,敌人已占领18团的阻击阵地,此时已是12月1日14时。
因四面处敌,中央军委又按照地图上的直线电令红34师“由板桥铺向白露源前进,或由杨柳井经大源转向白露源前进,然后由白露源再经全州向大塘圩前进,以后则由界首之南的适当地域渡过湘水”。
这样,红34师又翻越了海拔1900多米的宝界山,从而延缓了到达湘江的时间。当他们抵达时,红军主力已渡过湘江,渡江点已被湘、桂军控制,红34师的退路被完全切断。
民团成为突围红军的噩梦
敌人对红34师发起了猛攻,战至傍晚,红34师伤亡大半,陷入了粮弹告罄、四面受敌的绝境。师政委程翠林、师政治部主任蔡中、第100团政委侯中辉、第102团团长吕宫印相继牺牲。陈树湘清醒地意识到,红34师只能突围。当晚,他断然下令:毁弃无弹的火炮、枪支,突围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夜幕低垂,红34师开始了突围战斗。但面对湘军刘建绪部、中央军周浑元部和漫山遍野的地方民团,突围没有成功,又损失了千余人——当年广西的八大民团区相当于一个正规师,在湘南桂北,这些土生土长的民团队员,有着比正规军更强的优势,那就是对地形的熟悉,他们在山里的小路上设陷阱,埋竹签,不断吞噬着红34师的战斗力。
陈树湘只得率领剩下的700余人折回东岸继续坚持斗争。无奈环境不熟,又没有群众基础,红34师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没过几天就已不足500人。最后,陈树湘决定和师参谋长王光道率师部及第101、第102团剩余的300多人为先锋,从灌江突围,命令第100团团长韩伟带100多人断后。等陈树湘他们进入湘南地区时,只剩下140多人。
师长被捕自断肠子牺牲
12月11日,陈树湘在抢渡牯子江时遭当地民团伏击,腹部负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为不当俘虏,他命令警卫员补上一枪。警卫员流着眼泪为师长包扎好伤口,抬着他且战且走。紧急关头,陈树湘命令王光道率领仅存的百十号人上山躲避,把自己藏匿于洪东庙疗伤,不幸被搜捕红军伤病员的道县保安队抓获。
在被敌人用担架抬着去邀功请赏时,陈树湘乘敌不备猛地撕开绷带,用尽最后气力把肠子扯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陈树湘死后,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装在篾笼里,悬挂在他的家乡湖南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石柱上示众。红34师最后仅剩下100多人,在王光道和第101团团长严凤才的率领下,坚持山区游击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大部分牺牲。
灌江突围时负责掩护的第100团在打退敌人的多次冲锋后,全团剩下30多人。韩伟下令分散突围,自己和5个同志负责掩护。最后子弹打光了,宁死不愿做俘虏的韩伟等人从灌阳和兴安交界处的一座山上滚了下去,最后只有韩伟一人侥幸逃脱,历尽艰辛才回到革命队伍。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为湘江战役为数不多的讲述者之一。(摘编自《福建党史月刊》《南方周末》《皖江晚报》《桂林日报》)
陈树湘:红三十四师师长
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佃农家庭,男,湖南长沙县人,因家乡遭大旱,9岁时随父流落到长沙市小吴门外陈家垅。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1925年7月入党。1927年9月,随部在江西修水县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部队上井冈山。历任连长、营党代表、支队政委、团长、师长等职。1934年3月,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
1934年12月3日下午岭脚村会议,陈树湘和师参谋长王光道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决定率领余部从敌人薄弱部位突围到湘南打游击。但会议正要结束时敌人追踪围攻过来,经恶战后,全师只剩下500余人。此后连续遭到敌人的围攻,在9日进入湖南道县时只剩下100余人。12日,陈树湘率部分人从江永县马山抢渡牯子江时,遭敌伏击,腹部中弹负伤。在道县驷马桥,又遭敌人袭击。为了让部队安全转移,陈树湘带伤与两名警卫留下打掩护,直至弹尽被俘。在被敌人抬去请功的途中,陈树湘不甘做俘虏,毅然绞断从伤口处露出的肠子,壮烈自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敌人竟然割下陈师长的首级,送到其家乡长沙市小吴门外,在灯柱上悬挂三日。陈树湘虽最后不是牺牲在桂北,但属于湘江战役的一部分。红三十四师余下的数十人,由王光道带领在湘南坚持了近一年的游击战,人数曾一度发展到300人,除个别流散到民间,全部牺牲。
程翠林
程翠林:1907年出生,男,湖南浏阳人。1927年入党和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曾任红一军团团政委、三十四师一○二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长征前夕,升任红三十四师政委。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曾任红一军团某团政委,参加过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1933年3月,调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二团政委。同年夏,调任红五军团三十四师(该师曾一度归红七军团指挥)政治部主任,并随红军东方军参加入闽作战。同年底,升任红三十四师政委。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与师长陈树湘率部先后投入梅口、石城、高虎垴等一系列艰苦的防御战,多次予敌以重创,有力扼制了敌军的进攻势头。1934年10月起,奉命与陈树湘等率部作为后卫部队掩护中央主力红军突围长征,配合兄弟部队连续完成了突破敌3道封锁线的殿后任务。同年12月1日,在掩护主力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大战中,英勇牺牲。
1934年11月29日下午,担负全军总后卫的红五军团首长授命三十四师赶往灌阳枫树脚接防红十八团,坚决阻止南面的桂军,掩护红八军团通过灌阳苏江、泡江地域,尔后为全军后卫,掩护任务完成后抢渡湘江,尽可能赶上主力。军团首长最后叮嘱:红三十四师万一被敌截断过不了江,返回湘南打游击。1934年11月30日,红三十四师从水车浮桥抢渡灌江时,遭到桂军飞机的轰炸,牺牲200余人。1934年12月1日晚上,湘江已经被敌人完全封锁,江东只剩下红三十四师和已经被桂军包围打散的红十八团,两军未能接上。红三十四师完成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后,在江东陷于数倍于己的敌人重重围攻中。1934年12月2日,抢渡湘江途中被桂军包围于灌阳洪水箐,付出极大损失才冲出。1934年12月3日下午,在全州县文塘的新树村遭桂军两个师堵截,双方在黄陡坡激战半天,带一〇二团的师政委程翠林正在电台边与中革军委发报联络时,突遭敌炮弹轰击,程翠林等多人牺牲。此战红三十四师又牺牲数百人。
红三十四师在返回新圩途中,不断遭遇民团联队包围袭击。1934年12月5日在洪水菁宿营时又被民团包围,突围出来后,能集合的人只有200余人了,师长陈树湘率领这些人向湘南转移。
1934年12月11日,陈树湘师长在湖南江华过牯子江遭保安团伏击受伤,在驷马桥被俘,在道县石马神村红都庙牺牲。另一部分被打散的三十四师官兵在师参谋长王光道带领下转战湘南,最后牺牲殆尽。
到此,红三十四师全部损失。很多年后,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历史教训》回顾湘江战役时,很沉痛地说起三十四师,"我们一个师被截断了,得不到消息,牺牲了。
70多年过去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人都不愿意去触及湘江战役这段惨痛的历史。1984年,著名军旅作家魏巍重走红军长征路时,来到界首光华铺红军烈士墓,思绪万千,禁不住老泪纵横。
回到北京后,老作家找到聂荣臻元帅共同向国务院建议,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以抚慰烈士英魂,教育后代。
纪念碑园就坐落在兴安县城西南一公里的狮子山上,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从我所在的直播间放眼望去,可以看见矗立在山顶上那雄伟的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园是一组大型群雕,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途经桂北血战湘江的壮烈场景。一座雕像是“老游击队员”,他手捋胡须,是在深情的告别故土亲人,要随红军长征去;三个头像分别是“小孩”、“女红军”、“青年指战员”、青年红军面部清瘦,目光刚毅,浴血奋战留在脸部的创伤隐约可见;双目紧闭的女战士似乎已经喋血湘江,明显从她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看到了她坚信革命胜利、为革命死而无憾的情怀。唯独这个小孩的眼睛是睁开的,整个雕塑通过一生一死、一老一少的鲜明对比,似乎呈现了当年惨烈的湘江之战场面,也揭示出长征路上“生者伟大、死者光荣”。
正是因为突破湘江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最悲壮、也是最辉煌的一幕,为了抚慰烈士英魂,教育后代,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1996年,也就是红军长征60周年时,纪念碑正式落成,同时也被列为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这个主碑是建在海拔248米高的狮子山顶。东边是越城岭、西边是都庞岭,这就是毛主席著名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当中,五岭中的两岭。当年长征的红军为摆脱交通工具便捷的敌军,很少走道路方便的平原,都在山区跋涉,因此整个征途总与崇山峻岭为伴。如今我眼前是一片金黄稻田和丰收在望的葡萄园,古老灵渠从狮子山西面穿过,清澈的江水滋养这片迷人的土地,抚慰着长眠在此的红军将士的英灵。
长征途中埋忠骨枣阳烈士彭竹峰您的后人在哪里?
楚天·襄阳网讯(记者 张玉柱)近日,广西桂林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碑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来到枣阳寻找彭竹峰烈士后人。但市民政局却无史料记载,遂委托本报发动全市人民寻找他的后人。
彭竹峰,湖北枣阳人。1934年年底,在抢渡湘江战役中牺牲。
一次讲述,牵出烈士血洒战场的故事
4月27日,广西桂林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碑园管理处副主任尹汤怀,来到枣阳寻找彭竹峰烈士的后人。通过他的讲述,革命先辈们血洒战场的故事浮现在人们眼前。
彭竹峰,湖北枣阳人,1934年牺牲。他早年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中央苏区。1933年任红7军团第34师第101团政治委员,1934年随第34师调入红5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红军准备突围转移。红1、红3军团为左右前锋,红8、红9军团在两侧掩护。彭竹峰所在的红5军团负责殿后。
浩浩江水朝东流,湘江两岸硝烟起。1934年年底,彭竹峰和战友们接到命令,抢渡湘江。在这次战斗中,彭竹峰牺牲,埋骨湘江。
一种凄凉,促成陵园管理人员来枣阳寻亲
先烈的事迹,后人没有遗忘。经国务院批准,1993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在广西桂林修建。1996年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碑园占地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其中广场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雕塑、清石园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湘江战役陈列馆、红军英烈碑亭等。自建园以来,众多国人前来瞻仰英烈。
然而,这背后蕴藏着一种凄凉。彭竹峰早年参加革命,与家人的联系音信全无。“烈士为新中国牺牲了,他的后人确不知他安葬在此处,我们心中充满着遗憾。身为碑园工作人员,一定要不遗余力找到他们的后人。”尹汤怀如是说。
一同努力,帮忙寻找红军烈士彭竹峰的后人
闻听此事后,记者试图寻找其后人,却无果。
4月27日,枣阳民政局优抚科工作人员称,烈士档案全部移交给了市档案局。
5月2日,档案局工作人员查找后答复说,无此资料。随后,记者来到市党史办,在史料上记者找到了5个彭姓烈士,但均不是彭竹峰。
如果你知道红军烈士后人的下落,请联系广西桂林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碑园管理处副主任尹汤怀,他的手机号码为:13788336561。你还可与市民政局优抚科联系,联系方式为:6328667。
记者手记
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自由而甘洒热血,他们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热血沸腾,我们为家乡有这样的红军烈士深感敬佩和自豪。
记者深感这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以此绵薄之力告慰英烈的在天之灵。如果你知道彭竹峰烈士后人的线索,请与我们联系。
湘江战役纪念馆
专访韩伟将军独子韩京京:“我是红34师的儿子”
吕其庆
水碧江寒向北流。溯81年的时光逆流而上,那场战役缓缓铺开呈现在眼前: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一路疾行抵达湘桂交界,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边遇到长征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战斗。蒋介石决心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派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自己则在南昌行营亲自督战,“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湘江边,注定发生一场惨烈血战。
萧瑟之风湘江来。在广西兴安县界首镇(历史上曾属全州),一座明清建筑“三官堂”独立在湘江西岸,当年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军团长指挥作战的临时指挥所就设在这里,抚摸被炸弹震得剥落的墙壁,尘封于江底的喊杀声泛出水面。当年,中央红军掩护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就是在这里渡的江。为了保证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能安全通过湘江,红1军团在在脚山铺一带阻击阵地伤亡了3000多人,红3军团第4师在光华铺阻击阵地上伤亡了1000多人,第5师在新圩阻击阵地伤亡了2000多人。敌机在天上疯狂盘旋扫射,在广西全州县一个叫岳王塘的江水转弯处,由于江水渐缓,从上游漂浮下来的红军尸体聚集在这里,江水看上去灰蒙蒙一片。整个湘江战役,红军伤亡、被俘和失踪人数近5万之巨,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只此一役,折损过半。湘江战役,注定永留史册。
碧透湘江披热血。最为悲壮、可歌可泣的是红5军团34师。红5军团是全军的后卫,而红34师是后卫的后卫,是总后卫。承担中央纵队的殿后任务,在敌军的包围圈越缩越紧、跨越湘江之路随时可能被切断的危情时刻,他们只能在全军过江之后再过江,面临的处境凶险至极。红34师是全军著名的“铁流后卫”,由来自宁(化)、清(流)、(长)汀、连(城)、(上)杭、永(定)、(龙)岩、武(平)的闽西子弟兵组成。主力红军西渡湘江以后,敌军如飞蝗扑来,切断了34师到江边的通道,34师血战数日,与敌人拼尽弹药。最后,除了红34师代理参谋长王道光按中革军委命令带领200余人突出重围返回湖南,100团团长韩伟率10余人跳崖幸存外,6000闽西将士几乎全部阵亡,鲜血染红江面。至今,当地还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湘江呜咽悼英雄。红34师以全师覆亡的牺牲,换取了主力红军的西进,那6000个年轻的生命,从此长眠于异乡。湘江战役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设想,革命星火重燃于未熄。
邓萍:彭德怀的翅膀
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是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5军军长邓萍,他一直担任彭德怀的参谋长,堪称彭德怀最器重的智囊和最得力的臂膀,也是红一方面军两大主力部队之一的红三军团杰出的指挥员。
邓萍,1908年出生,四川省富顺县(今自贡市)人。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也就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武汉分校。1927年前往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彭德怀任团长的第1团从事兵运工作,不久邓萍与彭德怀、张荣生、李光组建了第1团的秘密党支部,邓萍任支部书记。1928年7月22日,和彭德怀、滕代远等人一起领导发动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平江起义后,红5军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在武冈新城会师,共同进行了井冈山保卫战,联手创建了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红5军与红8军合编为红军第三军团,彭德怀任军团长,滕代远任政委,邓萍任军团参谋长兼红5军军长。红三军团和由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部队发展而来的红一军团并称红一方面军战斗力最强的两大主力。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邓萍还是作为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1935年2月,邓萍指挥红三军团先头部队攻占娄山关,随后他又亲临前沿指挥作战,一举占领了遵义新城。
遵义城当时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在东,没有城墙;老城在西,有内外城墙。2月26日,为了下一步攻占老城,邓萍来到担任前卫任务的红三军团第11团。27日黄昏,邓萍与红11团团长张爱萍、团参谋长蓝国清来到到遵义老城北门外的前沿阵地,三人隐蔽在距护城河50米远一个小土坡的草丛中,观察地形,为部队在总攻时确定进攻路线。就在这时,突然遭到敌人排枪射击,一发子弹从邓萍前额打进,后脑出来,鲜血顿时溅了旁边的张爱萍一身,邓萍当场牺牲,年仅27岁。
关于邓萍牺牲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被敌军冷枪击中,一种是邓萍在观察地形时望远镜的镜片反光暴露了目标,遭到了狙击。而根据当时就在现场的张爱萍回忆,是由于一个通信员跑来报告情况,把邓萍的隐蔽位置暴露了,这才遭到了狙击。由于张爱萍就在现场,他的回忆应该比较真实。
当张爱萍用电话向彭德怀报告邓萍牺牲时,彭德怀当时就在电话里骂开了,说你们这些猪狗养的,都给我去死光好了!彭德怀只有在悲愤至极的情况下才会这样骂人,这句毫无顾忌的“国骂”,可以深切感受到彭德怀和邓萍之间深厚的战友之情。
邓萍从1927年打入国民党军独立第5师弟1团,开始和彭德怀共事,平江起义后一直担任彭德怀的参谋长,成为彭德怀名副其实的智囊,两人携手并肩,共同指挥部队参加了中央苏区时期的多次著名战役。邓萍行事沉稳思虑周密,又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正好和行伍出身的彭德怀互补,所以被彭德怀视为最得力的臂膀。早在1929年,留守井冈山的红5军突围时,邓萍在战斗中负伤,随后伤口感染而高烧不退,只好留在当地养伤。临走时,彭德怀特意留下缴获的药品、罐头,向当地党组织赠送了一批枪支弹药,再三叮嘱当地游击队一定要保护好,照顾好邓萍同志。直到三个月后,红5军回师井冈山,伤愈后的邓萍归队,彭德怀当时就激动地说:“我断了的翅膀又重新长上了!”彭德怀后来曾深情地追忆道:“从平江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江西苏区转战到长征途中,直到邓萍牺牲前,我们一直在一起工作,互相配合得很好。邓萍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作战指挥沉着果断、英勇顽强,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优秀军事干部。”并强调说:“邓萍这个人是值得纪念的!”
邓萍牺牲后,由于当时战事紧张,只是匆匆地简单安葬了。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的亲自过问下,经过遵义党政军民和各界人士的调查研究,在遵义老城干田坝找到了邓萍的遗骸。1958年在邓萍牺牲地附近的遵义小龙山(后改称红军山)开始动工修建烈士陵园,邓萍墓地位于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砌而成,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1959年烈士陵园建成,并于清明节举行了迁葬仪式,彭德怀为邓萍墓地亲自修订了邓萍简历。1979年10月,张爱萍为邓萍撰写了墓志铭。如今,在邓萍墓地还有一座塑像,用花岗岩雕刻着两个相拥在一起的红军指挥员,雕像表现的正是当年邓萍中弹时倒在身边的战友张爱萍怀里的场景,雕像基座上还有张爱萍的题字:“邓萍同志千古”。
邓萍是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不算先期出动的先遣部队牺牲的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也可以说是整个长征的四路红军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邓萍黄埔军校六期毕业,也是平江起义时彭德怀所在的第1团9名中共党员之一,他牺牲后,这9名党员就只剩下了彭德怀一人。这样的资历,再加上红军时代军团级指挥员,那可是1955年授衔时大将的标准。但是,红军中的这颗璀璨将星却陨落在了长征途中。
吴焕先:红25军的军魂
吴焕先,1907年出生,湖北省黄安县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省新县)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却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在家乡率先搞起了农民运动。1927年11月,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建军的开端。1928年5月,吴焕先与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人一起,领导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柴山保苏区。1931年从地方转到红军,先后担任红4军第23师政治部主任、第12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第73师政委,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吴焕先出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虽然红四方面军主力已经撤离,但国民党军依然集中十五个师的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反复清剿。在这严重的形势下,吴焕先建议重建红25军。11月,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的决定,吴焕先很快就领导重建了红25军,并任军长。重建后的红25军下辖2个师、5个团和2个特务营,共约7000人。在此期间,吴焕先表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和组织才干,而且从来没有接受过军事教育的吴焕先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胜利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军事指挥上也相当出色,所以深受战士的爱戴,他的名字和形象已经成为红25军军魂的象征。
1934年4月,红25军和红28军合编为新的红25军后,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此后,红25军转战于鄂东北、皖西北地区,取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恢复和开辟了朱堂店、陶家河等根据地。11月,奉中共中央指示,与新任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红25军开始长征,冲破数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进入陕南商洛山中,胜利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转移任务。进入陕南后。在代理省委书记徐宝珊身患重病,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的危难关头,吴焕先勇挑重担,他一面指挥部队作战,一面作为鄂豫陕边区代理省委书记主持创建新区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红25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军的两次“围剿”,创建了新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使部队得以立足和发展壮大,红25军也因此成为长征的四路红军中唯一兵力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发展的一支部队。
1935年7月,红25军获悉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可能北上的消息后,吴焕先作为中共鄂豫陕省委毅代理书记召开省委紧急会议,毅然作出西进甘肃,策应和迎接主力红军北上陕甘的决策,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吴焕先和省委其他同志这一果断的行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当中央红军历经转战到达陕甘时,人困马乏,粮弹两缺,正是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没有先期到达的红25军给予接应和物质支援,无疑将是极其困难的。
7月16日,红25军由长安县沣峪口出发,开始了长征的第二阶段。红25军西出秦岭,北过渭河,驰骋在陇南、陇东地区,数次击退各路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红25军这次西征的战略行动,不仅吸引和钳制了大量国民党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被毛泽东称为“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充当了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
8月21日,红25军到达甘肃泾川县城以西约15公里的四坡村(今王村镇掌曲村),部队翻过村旁的河道边的高塬,下到河道里向南徒涉泾河的支流汭河。部队过河一多半的时候,因为大雨滂沱河水暴涨,正在渡河的部队有十几名战士被河水卷走,吴焕先立即组织抢救落水者,并让大家解下绑腿带拧成绳子拉在一起渡河。这样一来,渡河行动不得不停了下来,这时还在北岸的是军直属队和担任后卫的第223团。
就在这时,国民党马鸿宾部第35师已经比红25军先到泾川县城,35师104旅208团团长马开基率领第1、第2营、第3营的1个连以及迫击炮连总共约1000人,已经从县城出发,经王母宫塬沿河道西进,此时乘着红军半渡之际拦腰杀来,战斗随即就在村外的塬上打响了。红25军主力已经过河,无法立即回援,尚在北岸的红223团被迫背水作战,形势极为严峻!在此紧要关头,吴焕先立即率领军部交通队和学兵连约150人,迅速冲到塬顶,控制住制高点,然后从侧后向敌人发动攻击,使得红二223团赢得宝贵的时间,整顿好部队发起反击,将敌人压到河边的洼地里,这1000多人基本被全歼,团长马开基被击毙。但吴焕先却在战斗中胸部中弹重伤,抬到指挥部后就伤重牺牲,年仅28岁。红25军的指战员们将政委的遗体抬过汭河,找来当地一户大地主家的柏木棺材,安葬在河南岸的郑家沟村。
但是红军走后,国民党军掘开坟墓,将遗体抬到泾川县城,陈尸示众,国民党军第35师师长马鸿宾还命人拍照为证,向南京国民政府邀功请赏。此后,吴焕先的遗体就再无下落,所以如今在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村东面的东宝盒子山脚下建造的吴焕先烈士墓只是个衣冠冢,2014年12月开始将吴焕先烈士墓扩建为纪念馆,2015年吴焕先烈士牺牲80周年时竣工开放。
而当年红25军四坡村战斗指挥部也是吴焕先牺牲处,掌曲村中的那幢小楼后来被称为“红军楼”,原样保存至今。1984年6月,泾川县人民政府在小楼前树立“红25军革命遗址纪念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6月,按原貌进行了加固维修,楼前悬挂的“红军楼”牌匾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时任红25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于1999年12月题写。现在已经是甘肃省和平凉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
吴焕先是文武双全的军政全才,既能指挥作战,又能领导创建根据地,还一手缔造了红25军这样一支雄师铁军,他的牺牲无疑是长征中红军,尤其是红25军的重大损失。对于红25军和吴焕先的历史功绩,毛泽东曾称赞道“红25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
虽然吴焕先只是军级干部,但是红25军和其他红军军级部队不同,是和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并列的第四路长征队伍,绝对是战略级的,所以这个军级干部含金量极高,也正因为这个原因,1955年授予军衔时,红25军就要有个大将作为代表,如果吴焕先能活到那时候,说不准徐海东的大将就是他的了。
陈树湘:最壮烈的牺牲
陈树湘,1905年生,湖南长沙人。幼年逃荒到长沙小吴门外,靠种菜糊口。当时毛泽东、杨开慧就定居在长沙清水塘从事建党活动,陈树湘因为常去清水塘送菜,因而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湖南早期革命活动家,受他们影响也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到叶挺部队当兵,后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四连排长,后来随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并随部队上了井冈山。参加红军后历任连长、营党代表、独立团团长、独立师师长,1933年红军整编后任红34师101团团长,因战功卓著升任红34师师长。陈树湘没有上过军校,完全是在战争中从普通战士一步步成长为红军将领,他作战勇敢,素有悍将之称。而陈树湘领导的红34师是闽西地区成立的红军部队,原来隶属福建军区,后来调入红五军团,经过整编全师5000余人,是红五军团头等主力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红34师则是红五军团的后卫,等于是全军的总后卫。
11月6日,红军正准备冲破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这时尾追的国民党军湘军和粤军分两路从后面猛扑过来,红五军团立即分头展开阻击,其中军团长董振堂亲率红34师在延寿阻击粤军。随即红34师在简家桥、寿水一线顽强阻击三天三夜,在保障主力安全通过之后才撤出阵地。
到第三道封锁线时,红军所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11月26日红五军团在分江渡、五洲渡、上关渡至道州一线展开,负责掩护全军撤退。12月1日红五军团的13师在经过艰苦阻击,在最后关头渡过了湘江,而陈树湘指挥的红34师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被隔断了在湘江东岸,全州附近的所有渡口都被封锁。
12月2日下午,红34师接到军委电报,要求他们在界首以南适当地区渡江。于是红34师随即转入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宝盖山,准备从凤凰嘴强渡湘江。同时,侧翼的国民党桂军部队也发现了这支进山的红军部队,立即调集四个团及地方民团追了上来,于是在山中又爆发了激交战,陈树湘沉着指挥且战且退,于当晚到达箭杆菁,此时部队尚有3000余人。但不久就在全州内建乡遭到桂军夏威部两个师的伏击,由于红34师已经连续奋战多日,弹药消耗将近,指战员极度疲劳,一时陷入极度困境,部队伤亡惨重,师政委程翠林牺牲。陈树湘命令烧毁所有文件,全力突围,争取在湘南开展游击战争。红34师正是以这种破釜沉舟的气势浴血奋战,终于冲出重围。12月4日晚,红34师突围出来的部队到了观音山里的一个小村庄,陈树湘见部队已经极度疲惫,决定在这里暂时休息一下。
夜深后,国民党军追兵赶到,就在小村又展开了激战。陈树湘见情况紧急,命令100团团长韩伟率100团、102团突围,自己带领101团断后掩护。在这种情况下,断后毫无疑问就意味着牺牲。韩伟率部突围后一路且战且走,又在猫儿园再次被包围,100团的指战员打光了仅存的弹药,最后经过惨烈的白刃战突围,韩伟身边只剩下30多人,只好宣布部队解散,分散潜入到当地群众中去,而后设法寻找部队。韩伟历经艰辛回到原籍武汉,不幸被叛徒出卖,关押在汉口陆军监狱,直到“西安事变”后,由周恩来出面交涉,才获得释放,回到部队,他也成为红34师团以上干部中唯一的幸存者。1955年韩伟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92年逝世,享年86岁。
陈树湘则带领101团突出了重围,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01团团长苏达清和政委彭竹峰牺牲。此后陈树湘率领部队碾转在湖南道县的山区,后来遭到保安团的伏击,陈树湘腹部中弹,他知道自己的伤势如此严重已经不可能突围了,便让师参谋长王光道率部继续突围,自己只带了两个警卫员留下来断后,最后打光子弹后被俘。保安团发现抓住了红军师长,便用绳子把身负重伤的陈树湘捆在担架上,抬着去县城邀功请赏。陈树湘就在半路上撕开了腹部伤口的绷带,用手伸进伤口,扯出自己的肠子,就这样绞肠自尽,年仅29岁。陈树湘壮烈牺牲后,敌人将他的头割下,挂在长沙城门上示众。道县当地群众将陈树湘的无头遗体与一同牺牲的警卫员,葬于道县飞霞山。
红34师余部一百余人在参谋长王光道的率领下,坚持转战在宁远、蓝山、江华、道县之间的丛山峻岭中,直到1935年冬季,才被国民党军包围,战至弹尽粮绝,大部英勇牺牲。至此,红34师这支英雄部队才以最悲壮的方式划上了句号。
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战,8.6万红军锐减到3万,而且损失的大多是战斗部队,可以说元气大伤。红34师是这一战中成建制损失最大的部队,几乎是全军覆没。5000闽西子弟组成的主力师,在当时的中央红军中也算是兵强马壮的主力了,为了掩护主力真正是拼尽了最后一滴血。师长陈树湘更是用绞肠自尽这样方式实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誓言。断肠,通常是一种形容极度痛苦的说法,而用如此惨烈的方式慷慨赴死,需要多大勇气和毅力,这种慷然悲壮难道不是湘江之战和整个长征所特有的色彩?
钱壮飞:最传奇的潜伏
钱壮飞,1895年出生,浙江湖州人。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演过电影,擅长书法、绘画和无线电技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钱壮飞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当军医,后因欠饷严重而离开西北军去上海,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29年他在报上看到无线电训练招考广告,想到自己对无线电技术还有一定了解,就去报考,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他并不知道这个无线电训练班是国民党特务机关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也就是后来的中统开办的,进入训练班后很快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又是调查科科长徐恩曾是同乡,所以逐渐获得徐恩曾的信任,成为徐恩曾的机要秘书。此后他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李克农,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周恩来知道后认为这是绝好的机会,随即决定让李克农、胡底与钱壮飞组成特别党小组。打入中统直接归中央特科单线领导。随后经钱壮飞介绍,李克农、胡底也进入了中统,同样受到徐恩曾的器重,成为中统在上海、天津的重要负责人,从而在国民党的特务机关打进了一个“铁三角”情报网,三人也被称为“龙潭前三杰”。
尽管钱壮飞是徐恩曾的机要秘书,但他只能处理普通机密等级的文件,最高机密的文件是由徐恩曾亲自翻译密码,这本最高密级的密码本也是徐恩曾自己随身携带。后来钱壮飞找到机会将这本密码本复制了一本,这样中统所有的最高机密都对钱壮飞完全开放了。国民党军几次“围剿”的计划刚刚制定,还没下发到部队,内容就被钱壮飞破译,并送到周恩来及苏区的毛泽东、朱德手上。
1931年4月24日,负责中共中央机关保卫工作的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他要求尽快把他送到南京,才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全数供出,顾顺章是知道钱壮飞的,所以他要求不要发电报报告南京,但武汉的中统负责人并不相信他,还是给南京中统总部连发了五封电报。当天正是星期六的晚上,徐恩曾去了上海,值班的钱壮飞用复制的密码本将其全部译出,看到这些情报,他当然很清楚事关重大,考虑到自己不便马上离开,立即让女婿连夜赶去上海向中央报警。星期天一早,陈赓得到这一十万火急的情报,立即报告周恩来,在接下来的两天两夜里,中共中央、中共江苏省委和共产国际远东局的几十个秘密机关和几百名工作人员紧急转移,就连周恩来都当起了交通员去通知有关人员转移。正是由于钱壮飞及时送出的情报,拯救了党中央。周恩来后来多次满怀深情地提起钱壮飞:如果没有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
钱壮飞的身份也因此暴露,只好撤离南京进入中央苏区,历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第二局副局长等,仍负责情报工作。钱壮飞不但在情报工作极有成效,艺术上也是很有造诣。他到苏区后主持设计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大礼堂、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博生堡、公略亭等一批富有苏区特色的建筑。同时也是红军文艺活动的活跃分子,而他的这种艺术禀赋也在子女身上得到体现,女儿黎莉莉是30年代著名的女影星,儿子钱江解放后也成为著名的电影导演,80年代还将父亲的传奇经历拍成了电影《金陵之夜》。
1934年10月跟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后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1936年4月初,在乌江附近红军遭到国民党军飞机轰炸,此后就再没找到钱壮飞。有说是在空袭中牺牲,有说是在躲避轰炸中和大部队走散后被当地民团武装杀害,至今仍无确切定论。
2002年4月经过多方考证确定贵州省毕节地区金沙县后山乡张家垭口是钱壮飞牺牲地,随后贵州省拨款1050万,加上市县的500多万配套资金,为后山乡修了一条20公里长的公路,然后国家安全部拨款兴建了钱壮飞烈士陵园及钱壮飞烈士事迹陈列室,以纪念这位对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情报战线的杰出代表。
钱壮飞如果能平安经过长征,他肯定是我党我军情报战线的领导人,像老战友李克农一样,基本不会到前线去指挥作战部队,所以活到解放的可能很大,那么就很可能和李克农一起成为情报战线双剑合璧的卓越领导,至少也会是上将军衔。
在长征过程中,有近20万红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两万五千里的征程上几乎每100米就要倒下1个人!本文所提到是只是红军中比较有名的几位,还有更多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普通红军战士,正是这些红军指战员前赴后继的牺牲,才最终赢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