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1 13:16:50
厉史上的名人后代现状
导语:五千年的历史,中国出现了无数的名人,都说虎父无犬女,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这些厉史上的名人后代现状如何呢?据悉,王菲的祖父王兆民(曾用名王墨林),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中国政坛也曾显赫一时,官至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王兆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和台湾名人李敖的爸爸是同班同学兼好友。王菲的爸爸王佑林,曾经和李敖的二姐李珉被指腹为婚。
厉史上的名人后代现状
王菲的父亲差点娶了李敖二姐
王菲,这位妇孺皆知的华语乐坛天后,其显赫的家世并不像她的歌手生涯一样被人们熟知。王菲的祖父王兆民(曾用名王墨林),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中国政坛也曾显赫一时,官至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王兆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和台湾名人李敖的爸爸是同班同学兼好友。王菲的爸爸王佑林,曾经和李敖的二姐李珉被指腹为婚。
刘若英的祖父刘咏尧,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刘若英出身军人世家,祖父刘咏尧,黄埔军校一期,国民党陆军上将,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代理部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刘咏尧,是国民革命时期主要的抗战将领之一。他于1922年毕业于湖南的岳云中学,随后又去广州军校学习。刘若英的祖父刘咏尧小时候学习十分上进,在读书方面相当用功,在一九二四年的时候,为了能够进一步深造,刘咏尧通过虚报年龄成功的转入黄埔军校,成为当时一同入学的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在后来刘咏尧毕业之后跟随一起东征的过程中,因立下了战功,而被破格升为营长。从此,刘若英的祖父刘咏尧开启了自己真正的带兵打仗的军旅生活。
除了善于带兵打仗之外,刘若英的祖父刘咏尧在闲暇之余,他还喜欢写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咏尧作为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员,也跟随蒋介石等人一起撤往台湾。一九五一年,刘咏尧宣布退出军界,之后他便开始发展起自己的文学兴趣。他在台湾自己创办了创办国防丛刊,同时还担任着台湾大学的教授,这时候的刘若英的祖父刘咏尧俨然是一个教育家的身份。
关之琳:祖父黄埔军校校长关麟征
关麟征(1905年3月19日-1980年8月1日),原名志道,字雨东,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陕西鄠县人,曾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与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关麟征在黄埔一期中也是非常著名的,不仅和胡宗南一样最早就当上了军团长,而且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的第二任黄埔军校也就是后来的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并成为黄埔系将领在大陆的最后一任陆军总司令,这些都堪称黄埔一期中的佼佼者。在战场上关麟征也是著名的虎将,在抗战中打出了“关铁拳”的名号,还一手带出了被誉为第六王牌的52军。蒋介石曾赞扬:"军队如果都像五十二军(关麟征部)那样作战坚强,打败倭寇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冯巩:民国时期代总统冯国璋的曾孙,母亲是“京东第一家”的刘家大小姐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甫,直隶省河间府河间县(今河北省河间县)人,直系领袖,中华民国副总统、代理大总统。
冯巩其母名叫刘益素,这位昔日“京东第一家”的刘家大小姐,毕业辅仁大学数学系的高才生。
冯国璋,直系军阀的首领。河北河间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在甲午战争期间随军抗击日军。后出使日本,并考察日本军事,编著兵书数册。回国后受到袁世凯的重视,兴办军事学堂,培养了一大批有北洋派系观念的军官。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国璋统领禁卫军兼充总统府军事处处长,虽支持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但对袁的帝制心存疑虑,并借口有病拒不进京就任参谋总长。
冯国璋
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10月国会选举冯国璋为副总统, 1917年7月黎元洪去职,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一年后,由于派系之争,冯国璋走下了政治舞台。1918年12月,逝世于北京。
当年的冯家,曾着实地辉煌过。但到冯巩这一代,所能享受的,只是祖宗留在天津民主道58号的一套老宅了。后来唯一的小楼也没了,还被迁到了一个大杂院里只有10多平米的小屋中。
面对无数次挫折,若换另一个人,意志恐怕早已消沉了,冯巩却不然。他从母亲身上看到学习的榜样,母亲的出身也不好,况且又是冯国璋的孙媳妇,但母亲凭自己的奋斗,不仅成为优秀教师,还被评为劳模。因此他在相声这一艺术领域里,拼命地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一副独具特色的工夫。
许绍雄:太公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叔公许崇智是粤军总司令,姑父是鲁迅。
许绍雄在演艺圈中有“绿叶王”之称,较少有认识的是其家族亦大有来头。许绍雄出身自广州许氏家族,其太公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官居一品,曾任总督,获赐可在皇宫中骑马。姑婆是鲁迅夫人许广平,叔公许崇智是有份创立黄埔军校的广东军区总司令,另一位叔公许崇清则为广州市前教育局长。
许应骙
许应骙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调工部尚书。光绪二十三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礼部尚书。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李鸿章、许应骙与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七月,以抑格言路,首违诏旨,夺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侍郎堃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职。九月,擢为闽浙总督。
许崇智
许崇智1917年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府参军长,协助孙中山主持军事,成为粤军的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19年,粤军被编为两个军,以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许崇智为第二军军长。。1924年就任建国粤军总司令,成为国民党最高级军事将领。1925年1月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参加第一次东征,继续讨伐陈炯明,击败陈军主力。
许崇智与蒋介石纠缠不清,因他在1916年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更力排众议推荐他任黄埔军校校长,但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却遭蒋出卖,许氏官邸遭黄埔学生军包围夺取军权,开始了两人之后40年时敌时友的关系。
地位崇高的许崇智后常遭汪精卫威迫任伪政府领导,故1939年从上海偷偷移居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许崇智被日军拘捕并囚禁,再逼他支持汪伪政权,许崇智誓死不从,偷渡至澳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派专机到港迎接许崇智回南京,之后他一直留港,是国民党人到港必拜见的人物,至1965年病逝。
厉史上的名人后代现状
张之洞清朝末代丞相一生政绩颇丰,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工及重工业,为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等多所高校都是张之洞创办的学校的前身。
张之洞共有13个儿子,这些儿子们后来有些结婚生子,继续延续张家香火。张之洞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也是晚清名臣,对整个教育,重工业等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之洞于1909年去世,那么去世后其后人怎么样了呢?
张之洞嫡孙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公认的中国心理学奠基人张厚粲被聘为“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学术顾问。
“5岁上小学,21岁大学毕业,虽然没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但还是深受影响。”张厚粲说,1948年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负责心理学的教学。心理学曾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她因“封建官僚家庭出生”和“资产阶级余留”两个身份,作为一号批判对象被批斗了20年。
1980年代,“张之洞孙女”的身份不再困扰张厚粲,于是开始前往贵州寻觅先辈留下的足迹。“那时,贵州的道路可没这么好,总是颠簸得不行。”老人以洪亮的嗓音表达自己对贵州变化的惊喜。
儿子:张权,后结婚生子,生有两个女儿,取名张遵颜,张遵领(张之洞的孙女)。
儿子:张仁蠡(是第十三个儿子),生有一女张厚粲,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心理系教授。
儿子:张厚珹,张厚珕,现在北京自来水集团公司担任工程师。
儿子:张厚玫,在美国发展多年,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
曾孙:名叫张法鹤,一直在台湾发展。
张之洞后人活跃于各行各业,为着中国发展努力奉献着。100多年前,张之洞大力推行者新政,发展实业,兴办学校搞教育,练习新军提高军队战斗力,修铁路,加强市政建设,发展商务,张之洞是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的,但是他不仅推进了武汉这一块的建设更是推进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在张之洞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主办单位邀请了张之洞的嫡孙女及张之洞创办的火药厂的首批负责人徐建寅的后裔来参与。
嫡孙女张厚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张厚是张仁蠡(第十三子)的女儿。张之洞去世的时候,张仁蠡还是个9岁的小男孩,现在这个9岁男孩的女儿都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人了。张厚一直从事着心理学工作,是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不仅如此身兼多职,任过国务院参事,国际心理副主席等多个职位。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了,生在兴义府官舍(其父亲任知县的地方),排行老四。张之洞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及曾祖父,父亲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任职地方官。张之洞自幼聪慧,天赋异禀,5岁的时候入私塾接受教育,13岁之前就将四书五经等在内的儒家经典学习完毕,不仅如此还学了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类,甚至自学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多本兵学名著。
1850年,13岁的张之洞回到家乡参加县试,中秀才;15岁参加乡试,中进士资格;27岁,中第三名进士及第,成功进入翰林院,开启了仕途之路。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启用退休老将,击败法军,同年设立学堂书院,武装及文事教育共同进行。
1889年-1907年,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担任洋务派首领,这段期间,大力扶持民族工业,这段期间先后开办了铁厂,兵工厂,煤矿,织布局等工业企业,还建造了芦汉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893年,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
1898年,张之洞反对戊戌变法,提出自己的理论。
1901年,张之洞开始大力支持教育业,拟定学堂章程,创办师范学堂。
1907年,被授予大学士之位,同年与袁世凯一起被授予军机大臣知之职。
1909年,张之洞去世,享年72岁。
张之洞是病死的,病逝于1909年,享年72岁。张之洞是晚清名臣,特别注重教育和治安,张之洞创办了首个幼儿园,还创办了其他的一些教育机构,不仅如此,还修建了铁路,钢铁厂,棉纺厂,煤矿等多个工业机构。张之洞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到了清朝后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势力越来越强大,1905年,五大臣考察各国宪政,一年后就宣布预备立宪。张之洞是极力反对,因为清廷希望通过管制改革来加强自己的皇权统治,从而削弱敌方势力。1908年,末代皇帝溥仪继位,醇亲王被封为摄政王,此后满族的权贵开始集权,纷纷排斥汉官,其中袁世凯就是被排挤的一大目标,甚至于密谋谋杀袁世凯,但是被张之洞所反对。
厉史上的名人后代现状
两汉之交的新朝皇帝王莽,第二十三代传人为陕西渭南人:王煜;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第二十八代传人位于今河南三门峡人:刘兵;
秦朝著名的大将白起,其第三十一代传人为今咸阳人:白珂帆;
明代万历年间著名首辅张居正,其传人为西安人:张海涛;
两宋时期我国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其传人为今白水人岳鹏伟;
水浒传中主人公许仙,其传人为今渭南人:许瑞麒。
《孔子家谱》里记载 孔庆东是 孔氏第73代孙
白琮喜的后代是 白先勇
冯巩 是 冯国璋的 孙子
李鸿章的女儿嫁给了清 名臣 张佩纶 张的孙女 就是作家张爱玲
岳飞的后人在云南龙里山的岳家寨里,那地方很偏僻
赵云的后人曾经听过在四川
诸葛亮的后人分布在山东一带,其中八卦村就是后人所居住的
金学大师孔庆东是孔子后人。
陆游后人参加过某个选修比赛。
启功老前辈是清朝皇族后人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类似这样的话,“老子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等。以上这些当然是明显的血统论或者是场面话而已。
笔者平常致力于读史,于是决定去查一查那些在所处时代建立显赫功勋、在历史上留下光辉足迹的名人们的子孙的人生境遇。希望从中能够一窥名人家教的奥秘以及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个体命运的浮沉或者兴衰。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相信经常翻阅微信鸡汤文的朋友,肯定对诸葛亮的《诫子书》不陌生,全文八十六个字,内容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是在四十七岁时才有的儿子,因此他临终时,诸葛瞻年仅八岁。幼时的诸葛瞻非常聪慧,诸葛亮十分担心他过于早熟,将来不能成为大器。这份《诫子书》正是诸葛亮临终时对儿子诸葛瞻的谆谆教诲。
由于父亲诸葛亮在蜀汉的功勋实在太过耀眼和辉煌,因此诸葛瞻作为官二代,受到了父亲的荫蔽,并且娶了公主为妻,担任侍中这样的显赫要职(皇帝的私人秘书,魏晋以后,逐渐权重)。
如果蜀汉政权一直这么存续下去,那么诸葛瞻的人生境遇很有可能是按部就班的升官,享受一世的荣华富贵。可惜在三国那样的动荡年代,这注定是个奢望。
此时天下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司马氏专权的魏国国力蒸蒸日上,已经在和蜀汉以及东吴的对决中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天下一统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公元263年,冬天,魏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今甘肃文县)得手,诸葛瞻率军前去抵抗,战败后退守绵竹。邓艾派人送来劝降书,书中道:“阁下如若归降,我当上奏朝廷封你为琅琊王!”(这个琅琊王可是非常有讲究的,诸葛家族的祖籍便在琅琊郡的诸县)
诸葛瞻怒斩使者,准备率军出战,战前,他悲愤地对左右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
蜀汉和魏国的最后一战——绵竹之战开始,最终诸葛瞻父子壮烈殉国,此后邓艾率军长驱直入抵达成都,后主刘禅出城投降,蜀汉宣告灭亡。
著名史学家毛宗岗点评道:“诸葛瞻父子受命于大事既去之后,而能以一死报社稷。君子曰:武侯于是乎不死。盖战死绵竹之心,亦秋风五丈原之心也。使当日甘心降魏以图苟全,则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家训,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则武侯存。”
身为诸葛亮的儿子,既是一种巨大的荣耀,也是一份沉重的责任。
诸葛瞻牺牲了自己生命,保全了诸葛一门的忠烈,或许就是在国破家亡时,身为忠臣之后的代价吧!
▲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
王猛之孙王镇恶
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和谢安起名的宰相,他文能安邦,武能灭国,在他的全力辅佐下,苻坚的前秦统一了北方,十分天下居其九,达到了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
王猛也被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的子孙中最著名的是王镇恶,他的人生经历也成为那个动乱时代的缩影。
王镇恶出生在五月初五,按照当时的习俗,这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因此家里人准备把他送人。不过祖父王猛见了这个婴儿却道:“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过去孟尝君在恶月出生而做了齐国的宰相,这孩子也将要使我们家门兴旺的。”所以给他起名叫“镇恶”。
王猛去世八年后,苻坚不顾王猛临终前的劝告,发动了对东晋的战争,最终在“淝水之战”中遭受惨败,曾经强盛一时的前秦很快陷入了动乱之中,分崩离析。为了躲避战火,王镇恶及家人一同投奔了东晋,居住在荆州。
出身于将门世家的王镇恶喜读兵书、善论兵事,在当地颇有一些名气。宋武帝刘裕起兵之后,有人向他推荐了王镇恶,一番交谈下来,刘裕对于他的谈吐才干非常赏识,当即任命他为行参中军太尉军事一职。
在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南燕、破卢循、并刘毅的过程中,王镇恶展现了非同凡响的军事才干、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刘裕军中一员主力将领。
在此后刘裕扫平后秦的战斗中,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等那个时代最为璀璨夺目的将领驰骋疆场、纵横关中,让北方政权领略了东晋军队的强悍战斗力。
刘裕将至长安时,与在灞上迎接的王镇恶相遇,他亲切的拉着王镇恶的手道:“成就我军赫赫威名的,正是有赖于将军啊!”
王镇恶连忙谦逊道:“这是仰仗明公的威势和三军将士用命,末将哪儿有什么功劳啊!”刘裕摆摆手笑笑道:“将军这是想学冯异啊!”
(冯异是东汉的开国名将,每当在战场上打了胜仗之后,众多将军聚在一起夸耀自己的功劳,唯独冯异远远躲在大树下面,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因此他又有“大树将军”的外号,在后世以居功不自傲而闻名。)
不久后,留守江南的重臣刘穆之病故,本想坐镇关中、经略西北的刘裕为了稳定朝中的局势,只得准备返程。他任命自己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雍秦两州刺史,负责镇守长安,并安排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将领辅佐他。
同样战功赫赫的沈田子一向不服王镇恶,他认为自己在灭秦战争中的表现要超过他。加上王镇恶祖父王猛在关中百姓心目中威望卓著,这让沈田子等南方出身的将领非常妒忌。
刘裕走后,儿子刘义真并不能掌控大局,在此后与夏国的几次战斗中,王镇恶对于沈田子的消极应战态度非常不满,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升斗小民解决矛盾的方式最普遍的是怒目圆睁、挥拳相向,而对于这些在死人堆里滚出来的将领来说,解决矛盾的方式则更为极端。
公元418年,正月十五,沈田子以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义邀请王镇恶到另一员将领傅弘之的大营中,王镇恶到后不久,沈田子屏退左右,发出信号唤出埋伏在暗处的亲卫将王镇恶斩杀。可怜这位浴血沙场、征战半生的名将以如此让人叹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金戈铁马的人间岁月。
造成他悲剧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上刘裕用人不当,没有选立一员真正能够掌控大局的将领来坐镇关中。同时,王镇恶作为前秦一代名相王猛的孙子,不但受到军中将领的妒忌,更是受到主帅刘裕的猜忌。
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如王镇恶身为北方人,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但是他不善于处理和南方将领的关系,加上他生性贪财,为人直率,因此很容易受到喜欢抱团的南方系将领的排挤。
在唐宋供奉历代名将的武庙中,王猛、王镇恶是唯一一对入选的祖孙档,可见王镇恶的军事才能在后世的影响力。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
曾国藩是深受后人钦佩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典范,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对其赞赏有加。
其后,曾氏一族更是出了众多领域的卓越人才,这与曾国藩一直所倡导的门风家教是分不开的,无疑,在众多优秀的曾氏子孙中,其长子曾纪泽最具有代表性。
身为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幼年便受到了严格的教育,诸子百家、诗词歌赋这些传统教育自然不再话下。
由于受到当时日益盛行的洋务运动影响,少年曾纪泽更是对于西方的科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尤为擅长算术和英语,成年之后,便以“学贯中西”的美誉远近闻名。
父亲去世以后,曾纪泽向成为卓越外交家道路踏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他先后担任出使英国、法国大臣。驻外期间,他深入了解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变迁、基本国情、风土文化,广发考察了各国民间的工商业发展情况等。大大的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曾纪泽所了解的这些知识成为他以后与各国周旋的宝贵财富。
公元1878年(光绪四年),在与沙俄关于收回伊犁的谈判中,清廷特使完颜崇厚擅做主张,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朝廷震怒,完颜崇厚被革职查办。
众望所归的曾纪泽被清廷任命为俄国公使,赶赴沙俄重启交涉收回伊犁一事,为了让曾纪泽在谈判桌上更有底气,老帅左宗棠更是抬棺出征,数万大军开赴新疆,剑指伊犁。
经过前后数十次激烈争辩,长达半年的艰辛谈判,在曾纪泽的据理力争下,沙俄政府做了大大的让步,前番崇厚私自订立的合约大多被废除,伊犁地区尽数归还中国。(当然,由于双方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清廷还是丢掉了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一带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双方重新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不管是对国际法律的熟悉程度,还是谈判桌上的坚韧表现,曾纪泽都展现了一位杰出外交家的风采,成为晚晴外交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中俄改订条约》对外公布后,世界舆论顿一片哗然。
英、法、美等国的各大权威报纸均载文评论道: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
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经过几年在欧洲的任职后,曾纪泽被调回国内,协助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帮办海军事务,为了不至于在采购船炮的过程中为西方人所蒙蔽,曾纪泽系统的学习了近代海军的知识,在涉及舰船技术方面有很深的见地。在北洋水师期间,他还亲自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普天乐》。
公元1890年,曾纪泽因病去世,年仅五十二岁,这位名门之后、爱国主义外交家注定会和他父亲曾国藩一道,为后世所铭记。
▲曾纪泽(1839年12月7日—1890年4月12日),字劼刚,号梦瞻。汉族。
三个名人之后,三段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相信会给我们以不同的启迪。他们或许没有父辈祖辈在历史上的煊赫名声,但是他们依然靠着各自的努力在各自的历史时空和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或许有鲜血的教训、人生的无奈,但是纵归以各自的方式在世上轰轰烈烈的走过一遭,胜过无声无息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