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焦点

青岛沈鸿烈的后代现状

时间:2017-07-31 12:47:40

青岛沈鸿烈的后代现状

导语:作为原奉系海军司令的沈鸿烈能治理好青岛吗?面对九一八的耻辱,接受青岛的沈鸿烈如何改造这座城市呢?青岛沈鸿烈的后代现状如何呢?作为沈鸿烈的干儿子胡子宏一生为人慷慨热情,不仅是在板桥坊村民之中很有威信,据说他的德行还受到了当时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的赏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民间、官场都口碑不错的有钱人,最终的结局却令人惋惜。

沈鸿烈当了六年青岛市长来看看他都干了啥

青岛沈鸿烈的后代现状

“胡子宏当年还是沈鸿烈的干儿子呢!”一提到胡子宏,原板桥坊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高维清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一句话,他曾听村里长辈说过,沈鸿烈刚来青岛的时候,胡子宏还在板桥坊当村长,但因为胡是沧口首富,又不乏达官贵人的朋友,所以才在人引荐之下认识了沈鸿烈。但仔细想来,沈鸿烈出生于1883年,1931年到青岛当市长时不过五十出头,而那时的胡子宏也已经年过四十,如此看来两人年龄相差最多十岁,胡子宏怎么就能认了沈鸿烈当干爹呢?面对这个疑问,高维清却不以为然,他笑着说:“那时候这官场上的事儿,谁能说得清?谁有权力谁就是长辈,不过胡子宏当初一个小小的村长都能跟市长攀上关系,现在看来他的社交能力确实很强啊!”

胡子宏的外孙女于丹记得母亲曾跟自己说过,沈鸿烈曾经亲笔题了一块匾给姥爷,上书四个大字:“急公好义”,以表彰他仗义疏财,救济穷苦。后来这块匾一直就挂在胡氏客厅里,但随着客厅几经变迁,多次改造,那块匾就再也没人见到了。

胡子宏死因说法有多种

胡子宏非自然死亡,这一点是公认的,但这位沧口首富是怎么死的,坊间却流传着多个版本。

一说胡子宏是因为不肯拖累朋友,才被国民党杀害。1945年前,胡子宏曾任四沧区区长,青岛被国民党接手后,朋友通风报信让他外逃。他却担心事后朋友的安全,坚持不走,最终被国民党杀害,享年五十多岁。但据1936年生人的胡瑞雯回忆,爷爷去世的时候她才一岁多,年纪不足五十岁,所以虽然听起来这情节符合胡子宏平日的脾气秉性,但在年代上却差得有些远了。

另一种说法,在时间上更说得通,说胡子宏的死是在1937年,当时板桥坊村长高洪斋向上递了一张黑呈子,将胡子宏诬陷入狱,沈鸿烈在撤离青岛前下达了对胡子宏的行刑命令。

据90多岁的高奉球老先生回忆,时任板桥坊村长的高洪斋,原本与胡子宏是好朋友,高鸿斋曾带领村民开山填海、修路筑坝、振兴教育,出力不少。1937年末正是国民党撤离青岛,日军即将再次占领之时,而高洪斋是国民党的人,他知道胡子宏明白自己的底细,怕日后身份泄露遭到报复,所以就把胡出卖了。他先是用两张纸写了一份表扬胡子宏的呈子,请各保长、甲长和闾长看后在第二张纸上签字画押,由于胡子宏平时的口碑极好,所以大家纷纷都在上面签了字。但后来高洪斋偷梁换柱,将另一张列举胡种种罪状的呈子附上签字画押的那张,呈了上去,胡子宏因此就被关进李村监狱。

当日军再次逼近时,沈鸿烈市长炸掉日资纱厂,准备撤离青岛。临行前,他看到了这份写有胡子宏罪状的呈子。“胡子宏当区长的时候,沈鸿烈是市长,沈鸿烈本意是不想杀胡子宏的,但看到有那么多人的签字画押,以为这是各保甲闾长们的意思,所以没办法只有枪毙了。临刑的前一天晚上,有人去胡子宏的房里通知他,胡子宏一听"嗷"一声站起来,拍着大腿说:"这不我就完了!"高奉球说当年板桥坊有个村民叫胡麻子,就在国民党的保安队当差,后来国民党撤走了他没跟着去,村民们才从他的口中得知了胡子宏的死因。

真的死于黑呈子?

对于高奉球老人的说法,胡家的后人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表示在细节上还是有些出入。“我外公的确是被冤枉死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很少提起这件事,到了晚年每当提起姥爷她都会叹气。”于丹说母亲胡素华是胡子宏的长女,脾气性格跟胡子宏最像,也是跟胡子宏在一起生活最久的子女,根据她当年的讲述,胡子宏被捕后还有一段保外就医的经历,而黑呈子的事儿实际上是在那个阶段发生的。

“母亲说姥爷那时候的确是被人诬陷入狱,一开始是因为什么她也记不得了,只是听她说当年姥爷刚被关起来的时候,每天她都会步行去送饭,过了大概一个星期,家里托人给姥爷办了个保外就医,就把人接回来了。”于丹说,那时因为家里还是有些关系人脉的,所以本以为事情慢慢就这样过去了,但没想到这件事被同村的高洪斋知道了,于是就行动了起来。“他跟村里人说要写个保状,把姥爷彻底保出来,村民一听是要救姥爷出来,全都在那空白纸上签了字画了押,可谁知道最后交上去的却是一份莫须有的罪行名单。”

高洪斋的呈子一交,胡子宏很快又被抓了回去,可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当时家里人根本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虽然知道被诬陷,但总觉得没做过的事就是没做过,肯定不会有事,所以没有找人也没有送礼,没想到真的就给枪毙了。”于丹说一直到后来,一家人才后悔没有及时上下打点。

他去世后一家人不好过

胡子宏的死,可以说是胡家命运的转折点,一大家子人没了他这个顶梁柱,也没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吃老本过日子。胡子宏一生有五个子女,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在他去世那年最大的女儿不过二十一岁,儿子也只有二十岁。按照胡瑞雯的说法,由于胡子宏一生频繁接济穷人,他在世时胡家已经只能算是在维持,胡子宏死后胡家就真的算是败落了,以至于几年后三姑的嫁妆都是借钱才凑齐的。

胡子宏死后,管家之重任就落到了胡家唯一的儿媳妇胡瑞雯的母亲肩上。“从我记事开始,家里的生活就跟村里别人家差不多了,母亲经常会为了钱发愁。爷爷是在我一岁多的时候过世的,到我十几岁上中学的时候家里就已经很困难了,我记得那时候为了给我筹集学费,母亲每年都拿家里的地瓜出去卖。”胡瑞雯说,自爷爷去世后,自己后来之所以报考师范学校,也是因为师范管吃住,也不收费,能帮家里省点钱。

对于当年他家的金银细软能从家门口一路摆到祠堂的说法,胡瑞雯自己也听说过。“这样说也太夸张了,都十几年过去了,哪还有什么金银细软,反正那时候我们家早就被败光了。我记得当时家里就只剩下一些旧家具,桌椅什么的,根本没有什么宝贝从家门口摆到祠堂门口,如果正如所说的那么有钱,当年三姑出嫁的时候也不会出去借钱了。”

儿子一生做人低调

“胡子宏的儿子我见过,解放以后,他们家一直住在村里,他在板桥坊拉浑水拉了一辈子,低着头,也不怎么说话。”在高维清的记忆里,胡俊德是个穿着朴素,行事低调的人,干活尽职尽责,却从来不多说一句话,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很难把他与沧口首富的儿子这一身份联系到一起。

“我舅舅二胡拉得很好,他很喜欢音乐,以前也上过私塾,是个有文化的人。”据胡子宏的外孙女于丹介绍 ,胡俊德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直到1975年去世,在他近60年的一生里,一直都住在板桥坊。“舅舅是有些才气的,长相上则随姥姥多一些,不像姥爷那么英气,但也是文质彬彬面相白净。他本来人就内向,再加上家里的变故,所以后来在村里生活更是谨慎小心,也很少说话。”虽然在外一直行事低调,但做了二十多年的少爷,胡俊德还是有些少爷的习惯,比如在出门干活前,总喜欢正经八百地坐在床边,喝上一壶大茶才肯走,这可能是年轻的时候在有钱人家养成的习惯。

而在胡瑞雯的记忆中,父亲的处事原则就是:“自己能干的就自己干,自己能过得去就过,轻易不去求人。”胡子宏去世后,几个女儿陆续成家,随后胡俊德一家就一直居住在板桥坊515号的老房子里,直到2002年胡俊德的妻子才搬离板桥坊。

胡子宏不在了,胡氏客厅也慢慢沉寂了下来,再也没有宾客来访,也没有人进去住。虽然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但这里的陈列摆设胡家人却一点都未动过。屋里挂满字画牌匾,院子里种满了胡子宏生前最爱的牡丹、芍药、丁香和竹子。偶尔会有胡家人来打扫打扫,到了春夏,花开起来一如往昔,但这客厅里却再听不到胡子宏爽朗的笑声和觥筹交错的热闹景象。

青岛沈鸿烈的后代现状

村村有学校,学龄儿童都有学上 ;一块钱就能住廉租房,比英美国家早了数十年;八大关别墅区 、崂山风景区拔地而起……这一切发生在1931年到1936年,短短六年时间 ,青岛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外贸和港口城市。这些都应该感谢一个人,当时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

抗战胜利青岛光复后第一任市长李先良曾说,“我国(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之日期虽为1922年12月10日,但空有其名,实际接收青岛土地与主权,应自沈氏(沈鸿烈)于1931年12月16日就职时开始。”沈鸿烈主政青岛6年,究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沈鸿烈。

宣布施政纲要,举行市政会议

从1922年12月中国正式收回胶澳(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到南京政府改青岛为特别市(与北平、天津、上海三地并列),九年间,青岛九易市长,地方政府官员走马灯一般更换,城市建设自然无从谈起。直到1931年12月16日,南京政府把沈鸿烈送到了青岛。

作为东北海军司令的沈鸿烈,为什么到青岛当市长呢?有人认为,他是张作霖核心集团成员,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蒋介石特别把北平、天津、青岛交给奉系军阀,因此才有了沈鸿烈来青岛主政。张志明在《沈鸿烈在青岛》一文中则这样介绍:“‘九·一八’事变后,人数庞大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奉行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未放一枪即放弃了东北三省,退入关内。东北陆军驻扎在河北,以沈鸿烈为司令的东北海军也惶惶不可终日,他找到张学良,请示东北海军日后的前途。在张学良的引荐下,沈鸿烈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拜见了蒋介石。蒋介石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市长,东北海军全部开到青岛,以当地税收作为东北海军的经费。”

沈鸿烈能带好一支部队,可是面对一座城市,他能做好吗?沈鸿烈就职之初,即针对德日占据及军阀混战给青岛带来的种种不利情势,宣布了十大施政纲要:一为整饬吏治,修明内政;二为厉行自治,充实民力;三为禁绝恶习,改良风俗;四为建设乡村,施惠贫民;五为普及教育,以求实用;六为提倡国货,优遇劳工;七为发展区务,繁荣市面;八为整顿军警,巩固治安;九为慎重邦交,保护外侨;十为力图建设,输入文明。

沈鸿烈还搞了一个市政会议制度。每周举行两次,市长、秘书长、各局局长、市属各处所的负责人等均须出席会议。据解放前在青岛从事新闻工作的松青回忆,该会议的内容“一般是讨论贯彻施政方针;决议提请审议事项;审议财政预决算及经费开支;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但也议些小事,如小学教师生孩子发补助等,无所不议”。经过沈鸿烈的苦心经营,青岛全面发展,一派欣欣向荣。

重视城市规划,注重开发崂山

青岛风光优美,沈鸿烈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和旅游业的发展。1932年,颁布了《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划》,对特别区域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建筑密度、道路宽度与建筑物高度之比等均做了详细规定,使青岛建筑更加规范化。

据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原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王桂云介绍,沈鸿烈主政期间,青岛市重修了栈桥,增建了回澜阁,修建了大港三号码头、青岛船坞、薛家岛码头、四川路海军栈桥、小港二号码头;并整修西广场、马虎寓、脏土沟,建立了救济院、习艺所、感化院等。还有天主教堂、水族馆、湛山寺、花石楼、东海饭店、海水浴场等相继建成,尚有一批中西日式旅馆、餐馆、咖啡馆,戏院、电影院、台球房、高尔夫球场、划船俱乐部等娱乐设施齐备,随之交通事业也有相应的发展。八大关一带作为“特别规定建筑地”,拔地而起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别墅群。

沈鸿烈尤其注重对崂山旅游景点的开发,经常游览崂山,进行考察,制定乡区建设纲要。对崂山山区的道路多有修建,如拓宽柳树台至靛缸湾、沙子口至太平宫的道路,在崂山里修建盘山道路、铺梯子台阶。巨峰北下在海拔1100米的丹炉峰有一山泉,名天乙泉,又称原泉。这是崂山海拔最高的山泉,是白沙河的发源地,泉边石刻“原泉”二字,即为沈鸿烈亲自题写。

还有崂山斐然亭,据说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来青岛参观游览,沈鸿烈热情招待,并亲自陪同游览。杜月笙感动之余,出资在崂山的山崖上修建了一座亭子,专门取名为“斐然亭”。这个名字语意双关,原出自“斐然成章”的古语,而沈鸿烈字成章,杜月笙借这个名字表示对沈鸿烈在青岛政绩斐然的敬佩。

兴办学校,一个村就有一所

沈鸿烈所办诸多实事中,尤以普及现代中小学教育和建设平民住宅,最为青岛普通百姓所称道。

在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王勇写的《沈鸿烈的1号座车,连的士都不如》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有一个8岁的小丫头,在街上玩,走过来一位和蔼的伯伯,微笑着问她:“你多大了?怎么不去上学?”听见她回答“家里穷”以后,便扭头对随行人员说:“记下她的名字和住址,尽快安排。”就这样,她进了学堂,学费全免。

问她的那个伯伯,正是市长沈鸿烈。 沈鸿烈对教育非常重视,在他任内,青岛市政府每年均拨出专款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将重点放在兴办小学普及国民教育上。据张志明介绍,当时青岛农村的学校少,儿童就学非常困难,沈鸿烈责成青岛市教育局制定了一个乡村教育计划,要求各乡区办事处普遍建设小学。沈鸿烈办的学校有多少?不算市区,一个村就有一所。这样孩子可以就近入学,免去了远道奔波。学校建好后,即派人到各村调查学龄儿童,实行强迫教育,对不让孩子上学的家长处以罚款。现在的育才中学、太平路小学、黄台路小学、台东六路小学、云南路小学等就是那时候办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青岛读完小学和初中的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说,那时候修建的小学校舍,窗明几净,空间宽敞,按当年建设标准已是一流。

学校建好了,教师水平也要提高。在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支持下,沈鸿烈聘请南开中学教务主任雷法章担任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并创办李村师范学校培养师资,而且每年举办小学教师暑期学校,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让孩子们有学上,沈鸿烈还颁布法令,强制入学,甚至在工厂和妓院,也办起了业余学校。一些业余学校,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比如,他严令青岛最大的妓院平康里为妓女开办教育补习学校,从事娼妓业的女子必须参加学习,否则,妓院封门!

兴建廉租房,房租仅1元

院内有公共清洁卫生设备,接通水电管道,并有邻里办公室、居民会议室等,大院外围均开辟马路,还开办小学、市场等。这么好的平民院,可在当时的房租仅为1元(当时一般工薪阶层平均月收入22元左右)。这就是沈鸿烈为百姓建的廉租房。

为什么想到建廉租房呢?谭洪安、王红在《被遗忘的时光:岛城30年代》一文中说:“青岛民间流传,当年沈鸿烈经常到市内各处私访,从不事先通知,毫无当官的架子,而且说的少,做的多。有一次他带着姨太太到青岛穷人聚集的西镇地区,看到当地百姓大都住在极为简陋的棚屋内,当即决定大力改造。其姨太太出身富家,也支持此举,还动员娘家出资协助修建了西镇数座居住条件较好的平民院。后来青岛各处修建多处此类大院,百姓称为‘八大院’或‘十大公馆’等。这些平民院多者700户,少者300户,每户面积16至18平方米,居住不能超过4人,月租1元,其功能与今天的廉租房相类似。”

沈鸿烈严格规定,凡公务员、教师、警察等公职人员以及资产在500元以上的工商业者,一律不得租住。

查英美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供给低收入阶层之标准房屋建设,而沈鸿烈早在30年代便有此做法,实属先进之创举。

有趣的是,当时沈鸿烈曾与青岛首富刘子山合作搞“房地产开发”,刘子山出地出钱盖大院,沈鸿烈出台优惠政策将其租给低收入者,规定房租全部存入刘子山的东莱银行,刘子山再通过商业存放款获利。刘子山个人的地用完以后,沈鸿烈以政府名义继续划地支持,如此形成良性循环,青岛的穷人有房住,市政府不用掏开发资金,而刘子山也因此赚到了钱。

主政六年,青岛成港口城市

在这些动作之下,短短六年,青岛就大变样。

最明显的表现是人口快速增长:1929年全市人口为36.2万,1931年为40.3万,1936年9月则增至57.5万。那几年的统计显示,青岛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多为负数,主要是大量外来人口拥入,足可说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自1897年起的20余年间,青岛先后为德、日两国侵占,中国人开办的民族企业发展缓慢,1914年全市有5家民族企业,到1927年的13年里,只增加到43家。1929年以后,青岛的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32年达到120家,1934年则达到150家。

1935年1月,沈鸿烈主持修订了《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其中对青岛作出了一个较为长远的城市规划。沈鸿烈按照当时青岛市区人口大约20万,增加5倍,即100万人设计了这个方案,将青岛的城市版图向北扩至沧口、李村,向东扩展至辛家庄、麦岛,并将整个城市按功能划分为行政、港埠、住宅、商业、工业五大区域。为了争取经费,沈鸿烈多次向南京政府行政院请求拨款,最终经行政院批准,将青岛的国民政府直属税收机关所收税款每月拨出5万元,用于青岛市政建设。

6年间,青岛逐渐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外贸和港口城市。

青岛沈鸿烈的后代现状

寻找沈鸿烈先生的后人 为我的家人完成遗愿

我记不起来具体时间了,大约是我12岁那年,我奶奶告诉我一件事情。她说,她对不住她的大儿(我的大爹)。她说我大爹非常聪明,长得非常英俊,学习也非常好,是学校的优秀学生,校长和老师们都非常器重他,是校长的得意门生,他的校长姓赵。我大爹毕业后,在医院工作,他自己开了一家私人诊所,还有开了一个蒸馏水厂,是往医院提供的蒸馏水,是青岛市最最早的矿泉水厂。另外我大爹还会摄影。

奶奶说,有一天我大爹在诊所里忙着,有一个日本人进来看病,那个日本人匆忙中把包里的一份文件掉在诊所里就走了,我大爹发现文件,他看完内容后(他懂日文)一下子就两腿打软,坐在地上,半晌没有回过神来,他明白自己摊上大事了。等他回过神来后,就决定把它藏起来,等日本人回来找这份文件,他就说没有看见,不知道,也许能躲过这一关。果然日本人回来找那份文件,我大爹装作没有看到,可是日本人认定就是丢在诊所里。从那天起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日本人非常狠毒、杀人灭口,天天监视我大爹的一举一动。结果我大爹没有逃出日本人的魔爪,有一天傍晚日本人到家里来拜访他,拿着礼物,我大爹热情招待了日本人。日本人并以茶代酒敬上我大爹,(因为他不喝酒)。我大爹心里明白日本人的来意。送走日本人后,他马上开始到洗手间里吐,想尽一切办法把吃的喝的东西吐出来,还吃了一些解毒药品,又煮了绿豆汤喝,可惜都不管用。毒素慢慢的开始发作,他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就马上开始安排后事。让他的护士到老家把我奶奶接到他身边,把一切告诉给我奶奶,让我奶奶保重一家人的命。他把那份文件和他亲笔写的一封信都装在一个信封里,信封上写着沈先生收。交给他的那位护士(这位护士是苏联人。她平时就在我大爹诊所里工作),让她一定转交沈鸿烈。(当时沈鸿烈是青岛市市长)。并且让她马上离开青岛回苏联,还嘱咐她出门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不要拿,装作出去溜达溜达,让她先到朋友家躲躲。买票就让她朋友去帮忙,千万不能自己买票。就这样我大爹吩咐好了那位护士后,让她马上走。当哪位护士刚刚离开房间,我奶奶马上追上去,她把信要回了,让她赶快走,带上孩子(是个女孩)。我奶奶说,信有她转交。其实奶奶说,她要回来不想交给沈鸿烈。当时想日本人为了这份文件杀害她儿子。一旦交给沈先生后面的事情她不敢想象。所以为了一家人的命,她拦下了这封信。(她不识字,也不知道文件夹里面是什么内容。)。等她送走那位护士后,回到家里看到我大爹已经开始吐血了。奶奶说,他是喷血,我奶奶用痰盂接不着,因为痰盂口小了。她就用脸盆接,直到他吐完最后一滴血,最后也没有闭上眼睛。

奶奶说这是她一辈子刻苦铭心的痛苦。一个人守着自己的亲生儿子,看着他离开人世,心都碎了,白发人送黑发。天,真的像塌了一样,无法接受现实。哭干了眼泪,没有用,想想一大家人还要活命。匆匆的办理完后事,悄悄回到老家(山东头)。我大爹的财产都没有动,我认真的听着奶奶讲述的每一件事,从那天起我就天天听奶奶讲家里的事情,有时候奶奶不讲,我嚷嚷着让她讲。慢慢的我和奶奶成了知己,奶奶就把家里的秘密告诉我,让我替她完成任务。

奶奶平时非常谨慎,不言不语,从不多说半句话,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奶奶把我叫到她身边。悄悄对我说,明天上午你到我房间来,我有话对你说。第二天我准时来到奶奶房间。平时我们家特闹,{大家庭}。我发现家里静的让我有点不适应,我看看了看每个房间门都关着。就是二娘在她自己房间里做针线活。这时候我奶奶把家里的所有关上。我有点摸不着头,今天我奶奶这是要干嘛?神神秘秘的挺紧张的,奶奶就让我坐在炕上,开始对我说,今天要给我讲一件从来没有人知道的事情,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在她讲之前必须让我发誓。我说不会。她就教着我说,她说一句让我学着说一句。发完誓后,还和我拉沟,拉完勾后,才开始讲述。

她说那是在解放前发生的事情,奶奶说有一天,她一个人在家里收拾屋子,忽听大门响,有人敲门,农村人一般不会敲门的,都是推门就进来了。我奶奶感到是生人,是文明人,她赶快迎上去开门,果然门外站着一位衣帽端庄文雅很有礼貌的男士。奶奶仔细打量着这位先生,不认识,那位先生自报家门,说他是沈鸿烈先生的XXX。奶奶当时也没有听清他的名字,只是一听沈鸿烈先生的人就马上让他进屋了。这位先生进门后没有按照奶奶安排坐下,他把我们家的每个房间都看了一遍,给我奶奶感觉像是在参观我们家似的。其实我奶奶说,她有点害怕了,因为家里就她一个人,这个人连茅房都进去看了。我奶奶心非常细,她发现那位先生一进门就把我家的大门给关上了,她非常紧张,以为是碰上坏人了。那位先生同时也看出她的紧张。就说对不起你了,刚才冒昧了,我是看看你们家有没有其它人。{我们家是走北门进来,一直往南边走,最南边还有一大门,我们从来不开这个门,平时都是锁着的。}这个时候那位先生也已经走到这扇门旁边了,他对我奶奶悄悄说,沈先生在门外等候多时了,麻烦你开开门。这时候我奶奶恍然大悟,明白了。她马上说我回去后屋拿钥匙,忽然她又觉着有点不对劲,她一边回屋一边在想为什么沈先生不走正门,她知道肯定有事情,就赶快拿着钥匙打开前门,果然沈先生在门外等候,迎进门后,一番客套话后,就要烧水泡茶,可是沈大人不让,说今天不是来喝茶,有要事办,让我奶奶找几件{XXXXX这是秘密}。我奶奶马上按照沈先生吩咐找到交给他们。后来的事情我就不能细说了,我奶奶不让我说,对不起,只能先描述到这里了。

我奶奶说一定让我找到沈鸿烈先生,把这封信交给他。虽然现在这些信件没有用了。【因为人已离世】。可是老人家的遗愿是要完成,也是还原一个真实历史。细节等找到沈鸿烈后人再陈述吧..。

请各位老师们帮帮我寻找沈鸿烈先生的后人,为我的家人完成遗愿。。

相关文章
两汉时期的历史名人
两汉时期的历史名人

两汉时期民族得到融合,经济得到发展,从而诞生了一批历史名人。今天小编介绍一....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武将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武将

导语: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开疆拓土,攻城拔寨,保家卫国,样样离不了武将!冷兵器时....

秦朝为什么那么快灭亡
秦朝为什么那么快灭亡

导语:秦朝统一之后,他们的执政者秦始皇是一位暴君,由于他的苛政,民间以及朝中大....

儿童民间故事大全
儿童民间故事大全

看一则民间故事,读一条儿童寓言故事。在智慧博大精深的中国,诞生了许多启迪儿....

七年级下册生物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笔记

同样都是七年级的学生,两个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不信先来看看我们的生物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