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2:32:42
段祺瑞最有钱后人
导语:号称“北洋之虎”的段祺瑞贵为皖系军阀首领。先后娶妻二人,纳妾五人,得子女十二人。岁月如梭,现如今段祺瑞最有钱后人是谁呢?段祺瑞还有哪些后人?据悉,段祺瑞对长子段宏业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段宏业又育有子女九人,最大的女儿即段瑂。或许是段祺瑞生命中的第一个孙辈,段瑂很受段祺瑞疼爱,段祺瑞曾将一幅自己所藏的十分珍贵的国画《十六应真图》传给段瑂,段瑂后来与丈夫曾昭德赴港生活后将此画带至香港。
段祺瑞最有钱后人
段祺瑞前后五位姨太太,依次为陈氏、边氏、刘氏(刘三)、刘氏(刘四)、李氏(李五)。
陈氏生一男一女,均未长成,早殇。陈氏本人也于1914年去世。边氏只生了一个女儿。
刘三、刘四、李五,是段公馆仆人背后的称呼,主要用以区分两个刘氏。这三位姨太太都出身于北京小户人家,是段祺瑞花几百块大洋买来的。刘三、刘四两位先后被休,之后李五出门。
段祺瑞对长子段宏业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段宏业从小就不务正业,棍棒也没有使这位公子哥有什么出息。他先后娶了九个老婆,除了造就了一个大家庭,一事无成。
段宏业从小寄养在亲戚家,十几岁才回到段祺瑞身边。和他的父亲一样,段宏业也酷爱围棋,是当时围棋界有名的高手。对于子女和亲属,段祺瑞要求极为严格,从不给予什么特殊照顾。他对段宏业虽然十分喜爱,但却没有为他的前途铺平道路,而是教育他从最低层做起,靠能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在民国时期的天津,段宏业的知名度并不输于他的父亲。段宏业虽是个花花公子,但最负盛名的还是他的围棋。据说当时的国手如吴祥麟等还非他敌手,后来日本人曾授之以段位。在关于"民国四公子"的多种说法中,有一个版本里就有段宏业的名字。
段宏业又育有子女九人,最大的女儿即段瑂。关于段瑂其人,目前能找到的关于她的记述很少,因早年移居香港,如今在天津的段祺瑞后人对段瑂记忆并不深刻。但他们都听家里的长辈提过,段瑂与段祺瑞的外孙女袁迪新当时都是段家非常出众的小姐,因为她们都是又漂亮又能干,并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或许是段祺瑞生命中的第一个孙辈,段瑂很受段祺瑞疼爱,段祺瑞曾将一幅自己所藏的十分珍贵的国画《十六应真图》传给段瑂,段瑂后来与丈夫曾昭德赴港生活后将此画带至香港。
段祺瑞是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一生中先后娶妻二人,纳妾五人,得子女十二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段祺瑞后人现状如何。
段祺瑞的原配夫人吴氏,是江苏宿迁人。1886年,段祺瑞和吴氏结婚,妻子年十九岁。这时,段祺瑞父母双亡,他入天津武务学堂学习炮科两年多。在后来的十多年间,段祺瑞被派到旅顺监修炮台、留学德国、任威海武备学堂教习、在小站统带新炮队、随袁世凯驻防济南,事情繁忙。全靠吴氏独力支撑家庭、养儿育女,自然十分辛劳。1900年,吴氏在济南去世,终年三十三岁。生有一子一女,子段宏业,女段宏淑,后嫁李鸿章的孙子李国垣,也不幸早逝。段宏业儿子段昌世,1909年生。
段祺瑞后人
段祺瑞自己儿子管教极严。儿子到十几岁还用鞭子打。可是段宏业大了仍不成器,老段任陆军总长时,小段在陆军执法处挂名当提调,既不上班,又不归家,整天吃喝嫖赌,在外面搞了间屋子,从妓院接姑娘来当姨太太,隔些日子又换一个。老段也许不知道,也许知道管不过来,只得听之任之。当时人们称孙科、张学良、段宏业、卢小嘉(皖系浙江总督卢永祥之子)为四大公子。
1901年,经袁世凯作媒,段祺瑞续娶张佩蘅为妻。张氏为陕西泾阳人。袁世凯的太太于氏认张佩蘅为义女。结婚时,张氏已有二十七岁,小段祺瑞十岁。这一婚姻使段祺瑞成了袁世凯的女婿。张氏生有四个女儿。1936年段祺瑞病逝于上海,张氏时年六十二岁,扶灵归葬北京,后老死天津。
段祺瑞最有钱后人
段祺瑞后人
段祺瑞的长子段宏业应该是子女最多的一个,据说有九个,五子四女,这和他是个花花公子应该有关。其中,长子段昌世曾经在剑桥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就读,不过在1949年后倒卖军火被枪毙;二子段昌仁据说在新中国倒卖过小五金,多亏章士钊才保住小命;
三子段昌岱,曾经担任过天津的政协委员;段昌义,据说是义子,加入了国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淮海战役,后来成为蒋经国的军事顾问;四子长女段瑂,后来嫁给了曾国藩的后人曾昭德,后来移居香港。
而最小的女儿段慧敏好像至今还活着,曾经因为在是段祺瑞后人的原因被学校老师和同学嘲笑。次子段宏范,本身无能所以家业不大,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去内蒙古插过队,一个也受过灾。
再下一代的话,大多在各个领域,有从政的有从商的,工程师也有老师,各不相同,其中从事教育的比较多。比如,段昌义因为在台湾地位较高后来移居美国,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教授,一个在台湾一个在美国。
段希强的父亲段昌岱(左一)与好友、袁世凯之孙袁家楫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胃病发作逝世。他留下了亲笔遗嘱,即“八勿”:“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宝存国粹;治家者勿忘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虽然曾做过北洋政府的四任总理,也曾是政府的实际掌权者,但段祺瑞生前并无财产,所以遗嘱无一字提及家事。这“八勿”遗嘱是段祺瑞感当时国事恶化,写给政府的“复兴之道”,但在段家的后代心中,他们一直把这“八勿”当做遗训谨遵恪守。段祺瑞的曾孙段希强也是这样。
段希强的祖父段宏业是段祺瑞的长子,生于1960年的他自然没见过那位叱咤风云的曾祖父,又因童年和少年时代处于“文革”时期,段家很少有人提起段祺瑞,段希强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段祺瑞的后代。
小站练兵园建成后,段希强去过几次,从中了解了很多曾祖父与小站的历史。在段祺瑞的政治生涯中,几乎每一次失意和东山再起都与天津有关
2015年,段祺瑞诞辰150周年,他的家乡安徽合肥举行了纪念活动,段希强作为后人代表前去参加,也于自己的祖籍之地了解了曾祖父更多的生平往事。
段祺瑞一生的履历与天津息息相关。1865年3月6日,段祺瑞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父亲段从文是个典型的庄稼汉,但祖父段佩却是淮军统领,从小把他带在身边,可以说段祺瑞是在军营里长大的。
1885年,正处于洋务运动中的清廷秉承“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在天津开办了北洋武备学堂。时任直隶总督兼洋务大臣的李鸿章一手促成了此事。学堂的第一批学员,多是从淮军中选拔的,段祺瑞就是其中之一。学堂分步、马、炮、工程四科,段祺瑞被分在了炮兵科。段祺瑞成绩优秀,有一次为李鸿章表演,海上风大浪急,只有他几发几中,大出风头。1888年,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官费派往柏林军校学习两年,回国后任武备学堂教官。甲午战争中,段祺瑞率学生为阵地搬运炮弹,抗击日军。
1895年12月,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武备学堂校长荫昌为他推荐了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梁华殿等人,其中冯国璋、段祺瑞与王士珍后来曾分别担任民国总统、总理、总长,被称为“北洋三杰”。
“北洋三杰”是大操阅兵时德国教官叫起来的。王士珍被称为“龙目”,冯国璋为“是豹是狗”而烦恼,甚至闹上了法庭,段祺瑞对“北洋之虎”的称号则没有异议。
小站练兵园建成后,段希强去过几次,从中了解了很多曾祖父与小站的历史。段祺瑞到小站后被任命为炮兵营管带兼炮兵学堂监督,1901年,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时在保定设立了督练公所,主持训练新军的事情,下设三个处,段祺瑞就担任参谋处总办。由于此时袁世凯已经成为北洋大臣,因此他的部队被称为“北洋新军”。袁世凯对段祺瑞很器重,帮助段祺瑞成为北洋新军第三协的协统,也就是新军中的高级将领。所以有人说,在当年的北洋武人中,段祺瑞绝对是高材生加实权派。
在段祺瑞的政治生涯中,几乎每一次失意和东山再起都与天津有关。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与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中,他曾一度负气到天津,后来在冯国璋的劝说下回京。
1917年5月,黎元洪宣布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段祺瑞再次赴津。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皖系失利,段祺瑞下台并移居天津。直奉战争后,直系失利,段祺瑞亦重新出山,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执政”之称便由此而来)。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他通电下野,又一次在天津租界当起了寓公。段祺瑞1933年移居上海,直至1936年去世。
宦海的几度沉浮,辗转于京津等地,段祺瑞的家人自然受到影响。那时寓居天津的北洋政要多数都有房产,有的房产甚至多得令人咂舌。段祺瑞虽然位高,但却是其中少数没有房产的人。如今天津人都知道的位于鞍山道的段祺瑞旧居,还是当时他的学生借给他全家居住的。
段希强没和曾祖父生活过,没有对曾祖父直观的记忆和印象,但因为段祺瑞一生没有太多的积蓄和房产,所以包括段希强在内的段家后人大都遗传了段祺瑞生活朴素的习惯,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和其他亲人的诚实与诚信与曾祖父很相像
低调是段祺瑞后人的集体性格和写照,如果要追溯其根源,段希强认为应该是从曾祖父那里开始的。段祺瑞把做官看得很重,号称“六不总理”: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这在当时实属难得。
段希强隐约记得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曾祖父是在9岁时,那时他在家里看到一张桌子,家里的大人告诉他,那是曾祖父下棋的桌子。段祺瑞擅长围棋众所周知,关于他下棋的故事很多。《民国大人物》一书中记述,段祺瑞下棋喜赢不喜输,有回儿子段宏业棋局占优,段祺瑞把棋盘一推,骂道:“一天到晚不干正经事,光会下棋,能顶什么用?”麻将也是他的一大爱好,段祺瑞坚信牌品就是人品。
段祺瑞晚年在天津的生活,就是在打麻将、下围棋以及念经诵佛中度过的。段希强有一个表姑袁迪新,就是段祺瑞的外孙女,她曾讲述过自己幼年时在天津外公家的生活。段祺瑞宠爱袁迪新的母亲,把她们一家安排在前楼和自己一起住,还给外孙女袁迪新请来了家庭教师,教她读书写字。袁迪新的小学就是在外公身边上的,而且从来不缺零花钱,只要向外公汇报说今天功课做得很好,就一定能得到奖励。外公要是看见谁家的女孩脚上的花鞋好看,就会关照管家给小织(袁迪新的小名叫织姑)买一套来。所谓一套就是大号、中号、小号等都要买,以至于织姑常抱怨,怎么人家的鞋都有别的花样,我的鞋总是一个花样的?
段希强没和曾祖父生活过,没有对曾祖父直观的记忆和印象,但因为段祺瑞一生没有太多的积蓄和房产,所以包括段希强在内的段家后人大都遗传了段祺瑞生活朴素的习惯,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和其他亲人的诚实与诚信与曾祖父很相像。天津的近代史学者周醉天对此总结说,一些民国名人的后代——其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第五代,虽然与先辈没有直接的接触,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即大多数人都很谦和、不张扬,也很务实。这既是家传祖训的潜移默化,也是一种根植于血脉中的家族身份认同。
1933年1月,为避开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段祺瑞在蒋介石的力邀下前往上海。南下的段祺瑞就此告别了天津,直至逝世,他再也没回过这个曾让他进退转圜多次的城市。
段祺瑞去世后,国民政府特予国葬。梁启超评价说:“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天津《大公报》更是这样写道:“段先生对于中华民国的关系之大,为孙中山先生及袁项城以外之第一人。